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晓东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除锰
  • 6篇生物除锰
  • 5篇水管
  • 5篇滤池
  • 5篇管网
  • 4篇地下水
  • 4篇教学
  • 4篇MN
  • 3篇生态稳定
  • 3篇生物滤池
  • 3篇实践教学
  • 3篇给水
  • 3篇给水管
  • 3篇给水管网
  • 3篇红球菌
  • 2篇营养基质
  • 2篇雨水
  • 2篇雨水管
  • 2篇雨水管网
  • 2篇软件开发

机构

  • 18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8篇段晓东
  • 10篇宋立新
  • 10篇杨宏
  • 8篇吕鑑
  • 7篇熊晓丽
  • 7篇张杰
  • 3篇李威
  • 3篇郝二成
  • 3篇张岩
  • 3篇吴珊
  • 2篇陈章
  • 2篇张杰
  • 2篇贾运智
  • 2篇杨佳丽
  • 2篇朱晓辉
  • 1篇杨辉
  • 1篇甘文娟
  • 1篇杨崇臣
  • 1篇曹自伦
  • 1篇卜晓明

传媒

  • 2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2006年建...
  • 1篇2008年中...
  • 1篇建设部科学技...
  • 1篇全国水体污染...
  • 1篇首届全国高等...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贫营养条件下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生态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将反冲洗排水回流至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方式补给滤层细菌数量、回流可利用营养物质.试验从滤池整体除铁除锰效果、微生态特性及优势细菌数量分布3方面考察滤池的生态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滤速(10~13.9 m/h)、高锰浓度(3.5~4.5 mg/L)条件下生物滤池对铁锰的去除率达98.9%以上,滤池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铁、锰氧化细菌为滤层的优势菌群,数量达106数量级,它们既附着在滤料表面上(4.3×106个/mL)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又存在于滤料间(6.5×106个/mL)形成以细菌为主体的悬浮絮体,此絮体对铁锰的彻底去除至关重要.经过近5年的连续运行,在不投加营养盐的前提下生物滤池实现了稳定运行,保持了高除铁除锰效率.
杨宏熊晓丽段晓东宋立新于萍波李威张杰
关键词:贫营养生态稳定生物滤池除锰
Rhodococcus sp-1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及诱导特性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除锰能力和诱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达到第1个生长稳定期,细菌浓度2.3×108个/mL时,其Mn2+的去除量可达到35 mg/L,具有很强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同时Fe的存在对Rhodococcus sp-1 Mn2+氧化活性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Fe3+的诱导性强于Fe2+,其诱导速度是Fe2+的3~4倍;有机Fe3+的诱导性强于无机Fe3+,其诱导速度是无机Fe3+的1.6~2倍.
段晓东宋立新杨宏熊晓丽李威张杰
关键词:红球菌
室外给水管网教学模拟演示系统的开发研究
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套完整的室外给水管网教学模拟演示实验装置,使得室外给水管网的实验教学不能实现。针对此问题,开发研究了室外给水管网教学实验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案,并完成了系统的配置和搭建,填补了该实验课程在各大中专...
吕鑑段晓东吴珊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实验实践教学
文献传递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属于水处理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生物滤池(4)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10)与沉淀装置(13)相连接,将生物滤池(4)工作周期中反冲洗阶段的反冲洗出水收集至沉淀装置(13)并...
杨宏张杰段晓东朱晓辉贾运智熊晓丽杨佳丽宋立新
文献传递
雨水管网方案优选枚举模型的研究
以雨水管道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雨水管网方案优选问题进行了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雨水管网方案优越的数学模型——枚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该模型开发了雨水管网自动设计软件系统。
吕鑑陈章郝二成段晓东
关键词:管材选用管道系统软件开发
锰生物氧化特性及锰氧化蛋白分离方法的建立研究
上世纪90年代“生物固锰除锰”理论与技术的提出和确立,翻开了地下水除锰技术的新篇章。“生物固锰除锰理论”明确了:在pH值中性条件下,锰的氧化是通过锰氧化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完成。因此生物除锰滤池中大量稳定生长的锰氧化细菌在...
段晓东
文献传递
红球菌Rhodococcussp-1对地下水中Mn(Ⅱ)生物去除特性的研究
2009年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细菌,经LBB法检测其具有Mn(Ⅱ)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Mn(Ⅱ)生物去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sp-1菌株在接种20 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Mn(Ⅱ)的去除量趋于稳定,可达到12 mg/L,具有很强的地下水Mn(Ⅱ)生物去除能力;同时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长可以改变其培养环境的pH,使pH升高。为锰生物氧化机理和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同时为后续的锰氧化细菌固定化和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段晓东宋立新杨宏吕鑑张杰
关键词:红球菌生物除锰地下水
高等院校室外给水管网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
给水排水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和很广的实际工程运用度的工科专业,室外给水管网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套完整的室外给水管网仿真实验系统,使得室外给水管网教学实验这样一门旨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段晓东吕鑑
关键词:给水管网实践教学
文献传递
利用锰生物氧化中间产物Mn<Sup>3+</Sup>氧化去除地下水中As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中一种利用锰生物氧化中间产物Mn<Sup>3+</Sup>氧化去除地下水中As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地下水生物除锰过程中间产物Mn<Sup>3+</Sup>作为氧化剂来氧化去除地下水中As<Sup>3...
杨宏杨明段晓东张长利宋立新杨崇臣唐美丽曹自伦甘文娟
文献传递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方法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方法属于水处理工程领域。目前利用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地下水源传统的反冲洗工艺出水一般是直接回流至沉淀池。该方法根据原水水质和生物滤池内部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反冲洗出水的水质,将生物滤池工...
杨宏张杰段晓东朱晓辉贾运智熊晓丽杨佳丽宋立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