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早期护理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偏瘫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外科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满意度
  • 2篇脑出血
  • 2篇护理满意度
  • 2篇基底

机构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篇段晓菲
  • 2篇李洁
  • 2篇窦丽
  • 2篇李晓多
  • 2篇马小英
  • 2篇杨阳
  • 2篇邹安庆
  • 1篇李萍
  • 1篇孙娟娟
  • 1篇谢霞
  • 1篇杨秀红
  • 1篇高丽
  • 1篇唐滔
  • 1篇孙艳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术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63例监测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心脏手术后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监测体会。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期间的先心病并重度PH患儿63例为观察对象,术后配合予以针对性低剂量NO吸入治疗。结果吸入后氧合明显改善,63例患儿均治愈,NO吸入治疗时间为1~10d,治疗期间有3例出现轻度出血倾向。结论 NO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减少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NO吸入治疗需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积极防治不良反应是患儿尽早康复的关键环节。
窦丽马小英李晓多杨阳段晓菲李洁谢霞高丽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监护
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超早期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探讨基底节区脑溢血引发的肢体瘫痪病人在实施超快速医疗照护干预下的治疗成效。方法 纳入34名基底节区脑溢血引发的肢体瘫痪病人作为样本,将他们平均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两组,每组17人。实验组接受超快速康复照护,对照两组则接受常规照护。在照护前后,对两组病人的肢体功能(运用FMA、FCA、MBI等评分体系进行评估),生活品质,以及照护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的病患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品质指数显著攀升(P<0.05)。这份研究展现了如下数值:实验组接受护理后,肢体活动能力的FMA和FCA评分分别表现为85.18±6.12和95.74±5.23,而对照组的评分仅为76.84±5.20和84.82±5.76。观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实验组成员达89.12±5.12,对照组则是81.93±5.31。从生活质量分数来看,实验组为91.53±5.34,相比之下,对照组为79.95±5.85。最后一项是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这方面的数据专业为97.06%,明显领先于对照组的79.41%。结论 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下肢中风病人实施超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身体和生存品质,并增加病人对病人的服务满意度。对基底节区中风伴有肢体偏瘫的病人进行了超早期的康复治疗,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段晓菲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护理满意度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127例的术后监护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方法,以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127例为观察对象,术后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应用肺血管扩张剂及抗菌素,适当镇静,并进行积极心理护理。结果125例患者术后2—7d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例患儿合并气管下段或左主支气管狭窄,予相应处理,12~14d脱离呼吸机。全组无一例死亡,108例随访3月至2年,患者心功能Ⅰ级95例、Ⅱ级13例。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护理,积极防治不良反应是患儿尽早康复的关键环节。
李晓多窦丽马小英杨阳李洁段晓菲孙艳唐滔
关键词:手术后医护
一种婴幼儿打疫苗上臂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婴幼儿打疫苗上臂固定器,包括卡通贴片;所述卡通贴片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套,所述上臂固定套包括:外护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卡通贴片的一侧;上臂开口,开设于所述外护套的一端;下臂开口,开...
孙娟娟段晓菲李萍杨秀红
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超早期护理的临床实践及应用效果评估
2024年
主要围绕为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病人提供超早起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疾病治疗的病人五十六名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择的所有病人的发病时间都需要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结合本次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采用一定的原则将所有病人划分为两个小组。针对对照组内病人提供普通护理服务,而对于观察组内病人提供超早期护理服务,在为两组病人进行专门的护理服务之后,将病人的各方面情况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和横向对比。结果 就观察组内病人情况来看,与对照组内病人情况进行对比来说,观察组内病人的各项指标的恢复较好。在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内病人的相关参数相对于对照组较高,两组病人的差异表现出了十分突出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将超早期护理模式运用到基底节脑出血肢体偏瘫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对于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可以发挥出调节病人负面不良情绪的作用,辅助各项临床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
王英热米拉·哈斯木段晓菲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析
2021年
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人员存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时段纳入46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人员,根据是否出现院内感染进行分组,各23例。对全部人员的基本资料、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原发疾病、呼吸机形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以及鼻饲情况。结果:经详细分析得出,两组资料中年龄在60岁之上、男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使用尿道插管、无创呼吸、中心静脉插管、超过15天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鼻饲情况、手术次数在3次之上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整理,主要包含呼吸机形式、原发疾病、性别、中心静脉插管等,并针对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避免感染发生,使手术效果提升。
张继卉段晓菲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感染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研究
2023年
研究医院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恢复效果。方法 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疗效高于常规护理干预(P<0.05)。综合护理干预下膀胱最大容量为502.62±58.70(mL)、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463.19±45.81(mL)(P<0.05);综合护理干预下膀胱残余尿量为97.42±27.39(mL)、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135.04±32.57(mL)(P<0.05)。观察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下倦怠无力评分为0.53±0.20(分)、小腹坠胀评分为0.48±0.18(分)、排尿困难评分为0.50±0.23(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1.20±0.43(分)、1.41±0.42(分)、1.36±0.48(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综合护理干预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尿潴留治疗中更具推广价值。
邹安庆段晓菲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
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术后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90例,45例采用常规护理,45例采用循证护理,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9.53±3.41(d)、9152.32±851.69(元),低于常规护理(P<0.05)。循证护理下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满意度为97.78%,高于常规护理(P<0.05)。循证护理下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护理后7d、14d、28d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5.18±3.45(分)、19.36±3.13(分)、15.35±2.81(分),低于对照组的27.63±3.82(分)、24.51±3.67(分)、20.56±3.42(分)(P<0.05)。观察组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患者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健康情况评分分别为87.39±1.50(分)、90.39±1.15(分)、86.31±1.73(分),高于对照组的81.61±1.82(分)、83.24±2.57(分)、79.14±3.58(分)(P<0.05)。观察组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段晓菲邹安庆
关键词: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