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啸虎
- 作品数:139 被引量:81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宋朝监狱管理制度述论被引量:1
- 1992年
- 监狱管理制度是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是司法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的监狱,历来就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关押被判处徒刑及流刑后服劳役的犯人,二是拘禁、羁押被捕后等候审讯、判决的“禁囚”。在宋朝,由于实行了折杖法,“徒罪决而不役”,拘禁未决人犯成了监狱的主要功能。宋初统治者目睹了唐末五代以来法制腐败、狱制混乱造成的恶果,在狱政思想上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充分发挥监狱威慑、镇压职能的同时,打起“恤刑缓狱”的旗号,标榜所谓“布德恤刑”。在这种狱政思想指导下。
- 殷啸虎
- 关键词:监狱管理狱政恤刑司法行政
- 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被引量:3
- 2007年
-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在保障新的社会阶层经济参与的同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保障和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实现他们的政治利益,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如何实现这种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即如何从制度上和实际操作上保证这种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关键是解决如何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不断提升新的社会阶层的参与意识,拓展新的社会阶层的参与途径,健全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各项制度,并通过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化途径,实现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
- 殷啸虎
- 关键词:民主政治政治参与
- 完善我国立宪技术的若干思考被引量:5
- 2002年
- 立宪技术的完善是我国现行宪法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立宪技术的完善又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宪法的频繁修改固然与许多因素有关 ,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立宪技术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集中表现在立宪目标、立宪导向、立宪语言 ,以及立宪附带技术等方面。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立宪技术的完善应当着眼于明确立宪目标和任务 ,协调政治任务与宪政目标之间的关系 ;对于涉及宪法根本性的问题应作具体规定 ,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完善立宪附带技术 ,建立司法审查机制以及正确处理好政策与立宪的关系 ,实现政策指导与制度完善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并通过立宪技术的完善 ,使我国宪法不断完善。
- 殷啸虎姚岳绒
- 关键词:立宪现行宪法司法审查机制宪政政治任务
- 论消极法治和积极法治的互动与平衡被引量:5
- 2003年
- 本文提出了“消极法治”与“积极法治”这一对概念 ,通过对西方国家法治历史发展的分析 ,指出其经历了一个从消极法治到积极法治的过程 ,并考察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法治对宪政建设的作用 ,认为从法治进化的角度出发 ,实现两种法治的互动与平衡 ,是当今法治发展可以选择的基本模式 ,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我们应在肯定积极法治的同时 ,充分吸收消极法治的合理因素 ,通过两种法治的互动 ,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 殷啸虎朱应平
- 关键词:法治发展消极宪政建设家法互动
- 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 殷啸虎
- 关键词: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
- 政法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及数字资源建设
- 2008年
- 特色馆藏是政法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它有利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图书馆经费紧张所带来的矛盾,有利于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适应了政法院校办学特色的需求。政法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及数字资源建设应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形成馆藏特色,建立专题特色馆藏数据库,并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专家咨询机制等,形成有效机制,开展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 殷啸虎朱俊
- 关键词:特色馆藏数字资源
- 积极宪政与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 2009年
- 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宪政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消极宪政",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保护个人不受政府任意干预。这种"消极宪政"虽然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但同时又抑制了国家权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由"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的转型,成为20世纪以来宪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积极宪政所关注的,是在保证对国家权力有效规范和制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能动作用,促进人权保障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积极宪政。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现有政治体制中的制度优势,在依法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积极能动作用,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宪政模式与路径选择上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 殷啸虎
- 关键词:中国宪政
- 发挥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政协界别作为社会各界利益的代表,反映了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协界别也面临一个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发挥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用的根本,在于健全和完善政协界别的设置与运作。
- 殷啸虎
- 关键词:人民政协政协界别政治参与
- 政治文明与宪政文明关系论纲被引量:34
- 2003年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就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中国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文明建设的有益的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设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
- 殷啸虎张海斌
- 关键词:政治文明宪政文明法治文明
- 我国法律关于迁徙自由规定的变化及其思考被引量:32
- 2001年
-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于迁徙自由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种状况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承认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的现实,又使迁徙自由的实现面临困境。在宪法上明确写入承认公民有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完全实现自由迁徙,是有区别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一时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迁徙,就从宪法和法律上来限制迁徙自由的权利;也不能幻想一旦宪法上承认了自由迁徙的权利,就能够实现迁徙自由。
- 殷啸虎林彦
- 关键词:迁徒自由法律限制法律保障宪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