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毋亭

作品数:23 被引量:287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岸线
  • 6篇土壤
  • 5篇海岸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3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数据库
  • 3篇海岸线
  • 2篇端点
  • 2篇中国海
  • 2篇中国海岸
  • 2篇中国海岸带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水田
  • 2篇水田土壤
  • 2篇速率
  • 2篇围填海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烟...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23篇毋亭
  • 14篇侯西勇
  • 5篇邢世和
  • 5篇于良巨
  • 4篇邱龙霞
  • 4篇张黎明
  • 3篇常远勇
  • 3篇王远东
  • 3篇陈瀚阅
  • 3篇陈晴
  • 3篇侯婉
  • 2篇吴莉
  • 2篇范协裕
  • 2篇徐新良
  • 2篇李晓炜
  • 2篇朱明明
  • 1篇李明杰
  • 1篇位佳
  • 1篇韩磊
  • 1篇马丹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房地产世界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农业工程
  • 1篇自然地理学创...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2010年全球中低纬度降水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基于1998~2010年热带降雨测量(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卫星3B43资料在像元尺度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计算Hurst指数,绘制降水"月历"与演化态势图谱。分析全球中低纬度降水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球中低纬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初且各月降水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全球中低纬度降水呈现由低纬向中纬递减的趋势,海洋降水明显多于陆地,海陆梯度特征显著;月尺度降水大部分地区为增加(或减少)但统计不显著的趋势,同时绝大部分地区具有显著的长程自相似性;12月份降水变化态势的空间差异明显强于其它月份,而3月份则最不明显;季节尺度98%以上的地区降水具有显著的长程自相似性,季节演化态势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差异性。
常远勇侯西勇毋亭于良巨
关键词:降水MANN-KENDALLHURST指数
基于TRMM 3B42数据的1998-2010年中国暴雨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TRMM 3B42数据,构建5个年尺度时间序列参数,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学方法,揭示和分析1998-2010年暴雨降水的格局与过程特征。研究表明:13年来,年暴雨降水总量与年降水总量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空间格局相似,年暴雨降水比例时间波动较显著;暴雨集中分布区年降水以及年暴雨降水的时间波动均比较明显,年暴雨频次的时间波动较小但空间差异显著;暴雨降水空间分布在东西方向的差异性明显强于南北方向;年暴雨降水呈现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5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且大部分像元呈增加(或减少)但统计不显著的趋势。
常远勇侯西勇于良巨毋亭
关键词:TRMM暴雨MANN-KENDALL
基于MODIS NDVI的中国东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2001~2010年逐月MODISNDVI产品,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研究中国东部及5个子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和华南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0a期间中国东部植被覆盖以不显著改善和不显著退化特征为主,前者稍占优势,4个季节中秋季改善状况最显著;未来态势主要表现为不显著改善且未来将持续改善和不显著退化且未来将持续退化两种特征。植被覆盖为不显著退化且将持续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型城市或城市群周围;5个子区中,除江南区年内主要表现为不显著退化且将持续退化特征外,其余4区均主要表现为不显著改善且未来将持续改善特征。
朱明明侯西勇毋亭
关键词:NDVIHURST指数植被覆盖
福建省水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
2023年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拟了2017~2053年不同温度升高情景下全省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温度(对照)以及温度上升2、4和6℃这4种情景分析下,福建省水田土壤的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9.44、7.08和4.91 Tg,年均固碳速率(以C计)分别为173、141、106和74 kg·(hm^(2)·a)^(-1),说明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固碳速率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在6℃升温下全省水田土壤仍是“碳汇”.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潜育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大,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0%~69%之间,而盐渍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小,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14%~43%之间.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武夷山脉附近的三明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7%~83%之间,而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小的是沿海的泉州市和莆田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分别介于10%~41%与14%~42%之间.总体来看,福建省各土壤类型和行政区的水田固碳速率因其本底土壤属性和气候环境等不同而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差异很大.
车燕邱龙霞吴凌云龙军毋亭毋亭邢世和张黎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水稻土
基于大比例尺数据库的福建省耕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明确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是制定耕地固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不同地理位置的闽侯、浦城、同安、武平和永定5个县为研究区,运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模拟这5个县在目前区域尺度最详细的1︰5万土壤数据库下1980—2009年和2010—2039年有机碳动态变化,并运用尺度上推的方法估算出全省耕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土壤1980—2009年的固碳总量为7.37 Tg,而2010—2039年的固碳潜力为7.04 Tg,两个时段的年均固碳速率分别为190 kg·hm^(–2)和176 kg·hm^(–2),说明目前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区长期固碳。其中,水稻土和盐渍水稻土分别在土类和亚类级别中固碳速率最大,不同时段均大于175 kg·hm^(–2)·a^(–1);而红壤在土类和亚类级别中固碳速率皆最小,不同时段均小于3 kg·hm^(–2)·a^(–1)。总体来看,1980—2009年和2010—2039年水稻土的固碳总量均占全省耕地固碳总量的92%以上,是今后制定固碳减排措施的重点。
吴世蓉位佳邱龙霞邱龙霞范协裕陈瀚阅邢世和范协裕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DNDC模型固碳潜力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被引量:32
2016年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侯西勇侯婉毋亭
关键词:海湾围填海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分区识别研究——以福建省主要城区为例
2022年
识别城市用地功能对摸清土地利用现状、合理制订城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POI(兴趣点)具有许多应用优势,将其应用于地理研究中,可以为解决相关学科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以福建省主要城区的POI数据为基础,以核密度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主要城区的功能区进行识别和研究。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POI数据的功能分区识别模型,为各城市空间布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曹文琦毋亭
关键词:兴趣点层次分析
1944—2012年胶州湾岸线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提取胶州湾1944—2012年间7个时相的岸线数据;基于剖面,计算岸线变化的端点速率、平均端点速率和加权线性回归速率,进而揭示胶州湾自1944年以来岸线变化的整体趋势及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端点速率与加权线性回归速率揭示的胶州湾1944—2012年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高度相似,后者因为有置信区间与相关系数的检验而更加可靠;2)1944—2012年,胶州湾岸线处于整体向海推进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白沙河以东岸线小幅度、平直化向海推移;白沙河、大沽河与洋河河口附近岸线以盐田与养殖发展形式向海扩张;20世纪70年代黄岛成为陆连岛,岸线大幅度外移,随后其附近岸段因大力发展港口与临港工业,岸线又以围填海形式向海推进,成为胶州湾岸线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3)胶州湾岸线开发具有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初以盐田建设与扩张为主;20世纪80—90年代养殖业的规模及扩张速率超过盐业;而在21世纪,港口与临港工业建设成为岸线变化的主要方式;岸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岸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毋亭侯西勇
近期中国海岸带人类活动过程特征简析--以土地利用变化和大陆岸线变化为例
海岸带凭借其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而成为人口的聚居区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海岸带区域的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过程速度惊人,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年代的Landsat...
侯西勇毋亭邸向红吴莉王远东陈晴李晓炜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化
中国沿海湿地变化特征及情景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中国沿海(未包括其中的海南省、钓鱼岛、南海诸岛和台湾省)土地利用数据;以湿地为重点,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针对2020年和2030年进行多情景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10 a间中国沿海土地利用显著变化,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3 561 km2和2 592 km2,耕地和滨海湿地分别减少了9 956 km^2和3 288 km^2;2耕地保护政策约束、城市化发展、城乡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共同加剧了湿地开垦强度,导致大量天然湿地变为城乡建成区、独立工矿与交通用地、人工湿地,以及大量人工湿地被进一步固化为独立工矿与交通用地、耕地和城镇;3已获批复的沿海省市区海洋功能区划,将会进一步导致沿海湿地的急剧减少,而强调由陆到海进行系统保护和整体保护、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实施有限度的围填海开发,则能够同时维持经济较快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侯西勇徐新良毋亭李晓炜
关键词:土地利用湿地围填海情景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