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余礼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分裂与重整——《哈姆莱特》新解
- 2011年
- 《哈姆莱特》所演绎的并不是一个封建宫廷内阴谋残杀与血腥复仇的故事,而是一个灵魂向肉身复仇并在分裂中重整的故事。在该剧里,哈姆莱特的自我分裂成了两半,一半在人间、在肉身,凭血性冲动孟浪行动,一半在冥界、在灵魂,以神灵的目光审视着地上发生的一切。莎翁塑造出哈姆莱特这样一个极端清醒的王子形象,是要提醒人认清自身所处的现实(包括自身人性中潜在的恶),同时不忘崇高的理想,从而让人性、人的灵魂向好的可能性发展。
- 汪余礼李志敏
- 关键词:崇高理想
-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
- 2012年
-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这可能是提倡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或文学批评理论之前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张奎志先生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切近文学创作现实,引导和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批评应该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者通过文本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洪烛先生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创作有效的延伸,
- 汪余礼
-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学创作洪烛
- 从“留白”看福瑟戏剧与易卜生戏剧的内在关联——兼及欧洲现当代戏剧的一条发展轨迹被引量:8
- 2023年
- 挪威现代戏剧大师易卜生的创作与当代戏剧大师约恩·福瑟的创作风格迥异,二者似乎不存在什么关联;但如果细心研读他们的作品会发现:易卜生在创作中局部用到的“留白”技巧,被福瑟发展到极致,已经成为福瑟剧作的一种显著特征。如果说易卜生戏剧中的“留白”幅度较小,主要停留在不交代某些重要信息、制造不确定性这一层面,那么福瑟戏剧的大部分情节都付与“留白”,其戏剧情境的若干要素也付与“留白”,且综合运用中断、停顿、静默等方式使得“留白”浸润了其剧作大部分场景。通过大幅度、多样化的留白,福瑟与易卜生拉开了距离,这本身是一种“影响带来的变异”;此外,在福瑟的留白戏剧中,仍可见出易卜生式深刻的怀疑主义、自审主义与悲观主义思绪,只是在福瑟这里,整个世界图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不确定性”由相对变成了绝对,“自我矛盾”或“沉默”更是成了“新常态”。从易卜生到福瑟的这种变化,可以看出欧洲现当代戏剧的一条发展轨迹:由动趋静,由繁至简,从具体明确走向抽象模糊,从高度饱满的现实主义走向后现代的新古典主义。
- 汪余礼黄彦茜
- 关键词:易卜生新古典主义
- 从《易卜生书信演讲集》看易卜生的人生观与戏剧观被引量:3
- 2012年
- 《易卜生书信演讲集》可以刷新国内学界对易卜生的人生观与戏剧观的一些成见。在人生观上,易卜生虽有"写实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但更多地信持"先锋主义"、"自审主义"的理念,并以"人生艺术化"为终极旨归;在戏剧观上,易卜生并不认为戏剧是"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实"的工具,而认为戏剧本质上是诗,写戏剧诗主要是通过"对自我进行审判",反省、发掘出人性的深层结构,进而"写出人类的性格与命运"。这些思想在易卜生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颇具先锋性的,在今天对于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观和戏剧观也很有启示意义。
- 汪余礼
- 关键词:易卜生先锋主义人生艺术化
- 谭霈生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的贡献
- 2017年
- 谭霈生的戏剧理论体系,是以戏剧特性论为始基、以戏剧本体论为主轴、以戏剧功能论和戏剧转型论为两翼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理论体系的贡献在于:1.揭示了戏剧艺术的根本特性与内在规律,引导了一大批剧作者回到戏剧创作的正轨上来;2.提出了更切近现代戏剧本体的"情境论",进一步发展了现代戏剧理论,也奠定了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的基础;3.主张戏剧应以人自身为目的,通过审美感通与人格重建,深化人的自我意识,培育人的素质能力,确立了戏剧自身的职责与功能;4.深刻反思了中国戏剧的传统与现状,指出中国戏剧目前正进入转型期——从问题剧转向社会剧、从教化戏剧转向审美戏剧,指明了中国当代戏剧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前瞻性品格,对于21世纪中国戏剧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意义。
- 汪余礼
- 艺术教育与新世纪杰出人才的培养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当今人才竞争、大学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事实上,艺术教育除了可以培养人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还特别能培养人的共情能力、感通能力、反思能力、预知能力、统合能力和超越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对于造就有教养、有智慧、有成就、有情趣、有个性的新世纪杰出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现代大学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因此从根底上说,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 汪余礼
- 关键词:艺术教育
- 重审“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被引量:2
- 2013年
- 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不在于"无准则""山妖",也不在于"写实主义"和"个人主义",而在于"自审"。"自审"是易卜生主义活的灵魂,是易卜生戏剧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易卜生长达半个世纪的戏剧创作,其最精粹处在于灵魂自审和艺术自审。易卜生的灵魂自审,不仅对自我人性的内在矛盾与深层结构进行了深入发掘,也对积淀在现代欧洲人灵魂深处的基督教道德和浮士德精神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易卜生的艺术自审,创造了一种在戏剧中反思艺术家身份、艺术家活动、艺术品价值的"元戏剧"形式,拓展了戏剧艺术的潜能,也深化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易卜生的灵魂自审和艺术自审,使其晚期戏剧达到了"现代主义与先锋主义完美结合的境地",对中国当代戏剧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汪余礼
- 关键词:易卜生主义
- 回环勾连,聚焦易魂——评葛斯著《易卜生传》
- 2018年
- 英国著名学者埃德蒙·葛斯著、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王阅翻译的《易卜生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并不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易卜生传》。据我所知,中国大陆至少已经出版过3部完整的易卜生传记:哈罗德·克勒曼著、蒋嘉和蒋虹丁译的《戏剧大师易卜生》(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王忠祥先生著的《易卜生》(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和比约恩·海默尔著、石琴娥译的《易卜生——艺术家之路》(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 汪余礼
- 关键词:易卜生回环
- 进入情境,直感本体——戏剧教学方法新探索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当前的戏剧艺术教学急需探索新的理念与方法。以往一些陈旧的戏剧观、艺术观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戏剧教学的概念化、僵硬化,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偏离了戏剧教学的美育本质。而真正回归戏剧本体,以新的戏剧观、艺术观、审美观引领戏剧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进入戏剧情境,把艺术分析与生命体验融为一炉,把生态智慧与人类情怀熔铸一体,把审美感通与人格重建结合起来,有助于真正实现戏剧教学的目的。
- 汪余礼
- 关键词:戏剧教学
- 易卜生的《建筑大师》与尼采、康德
- 2018年
- 此文探讨易卜生晚期名剧《建筑大师》与尼采、康德哲学的深层关联。希尔达作为尼采信徒,艾琳·索尔尼斯作为康德哲学的践行者,分别居于该剧道德哲学观念的两极。作者弗罗德·海兰德教授在对《建筑大师》的细读中,具体阐明了希尔达、索尔尼斯的"良心"观与尼采哲学的关联、艾琳的"责任"概念与康德哲学的关联,进而指出:从该剧结尾可以看出,易卜生"对严格的康德主义与不人道的尼采主义提出了同等严厉的批评"。
- 弗罗德·海兰德王阅汪余礼
- 关键词:易卜生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