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望月

作品数:64 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内镜
  • 12篇幽门螺
  • 12篇幽门螺杆菌
  • 12篇螺杆菌
  • 9篇疗效
  • 8篇溃疡
  • 8篇肝硬化
  • 7篇胰腺
  • 6篇胰腺炎
  • 6篇腺炎
  • 6篇消化道
  • 6篇克罗恩
  • 6篇克罗恩病
  • 6篇雷贝拉唑
  • 6篇化道
  • 4篇血氨
  • 4篇术后
  • 4篇尿囊素
  • 4篇细胞
  • 4篇结肠

机构

  • 58篇丽水市人民医...
  • 8篇武汉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第...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63篇汪望月
  • 40篇陈光兰
  • 37篇黎红光
  • 27篇朱雅碧
  • 12篇陈成龙
  • 10篇尚惺杰
  • 8篇栾双梅
  • 8篇吴明东
  • 7篇叶洁桐
  • 5篇季雪良
  • 5篇徐磊
  • 5篇夏冰
  • 4篇姚红响
  • 4篇张晔
  • 4篇王昌雄
  • 4篇林慧萍
  • 4篇徐芳
  • 3篇王立明
  • 3篇陈根生
  • 3篇张剑美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海峡药学
  • 3篇临床医学
  • 3篇医药导报
  • 3篇2007年浙...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05年浙...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辅助内镜冲洗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内镜冲洗管。一种辅助内镜冲洗管,包括注射头、透明帽和连接所述注射头和所述透明帽的管子,注射头上设有与注射针管相互匹配的连接头,透明帽的前端上设有出液孔,所述管子沿套管壁插入并与所述...
陈光兰汪望月张晔季雪良何延军蒲怀玉
文献传递
98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慢性肝病,上消化道出血为其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起病,表现为大量呕血和/或黑便,常引起失血性体克、肝功能哀竭核肝性脑病,死亡率高。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
朱雅碧黎红光陈光兰吴明东汪望月
文献传递
精氨酸对胰腺癌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TNFR-1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前后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1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sTNFR-1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精氨酸治疗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1下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介入治疗辅以合理的免疫营养素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陈光兰汪望月刘晓芬朱美萍黎红光
关键词:精氨酸胰腺癌介入治疗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
KIAA1199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胃癌在中国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早期发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胃癌时已有转移,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且预后较差。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监测指标以期早期发现胃癌,以及针对基因的特异性进行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KIAA1199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编码大分子蛋白质的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及胰腺癌。但迄今对其在胃癌中表达情况的研究较少。
朱雅碧张剑美汪望月黄岚庄永卫
关键词:胃癌组织基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病
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NFκBI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7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5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NFκBIA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NFκBI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胃癌组NFκBIAG/G基因型(34%)高于正常对照组(25%),而A/A基因型(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位基因G与胃癌呈正相关(χ^2=11.871,P=0.0006,OR=1.751,95%CI1.281~2.394),而等位基因A与胃癌呈负相关(χ^2=18.886,P=0.0001,OR=0.487,95%CI0.354~0.671)。结论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有显著相关性。
汪望月夏冰李春黎红光
关键词:核因子ΚB胃肿瘤基因多态性
基于蛋白质区块结构码技术对EV71病毒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2014年
目的 运用蛋白质区块结构码技术对EV71病毒抑制剂进行筛选.方法 从-PDB数据库中提取EV71病毒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使用蛋白质区块结构码技术和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软件对PDB数据库中含有12种不同小分子化合物的EV71蛋白晶体结构的靶点区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不同EV71病毒蛋白的三类靶点片段所在的蛋白A链扫描晶体结构一维码数据库以期发现和EV71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相似的新的靶蛋白.靶点结构相似的靶蛋白所作用的小分子可能成为EV71病毒的抑制剂.结果 POLG蛋白和EV71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相似,两种POLG蛋白的抑制剂CHEMBL216000,CHEMBL222234可能成为EV71病毒的抑制剂.结论 从药物靶点结构角度阐述了小分子化合物和EV71病毒蛋白的作用机理.通过靶点结构序列的比对挖掘新的靶蛋白,进而为EV71病毒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线索.
陈光兰张晔汪望月陈成龙刘晓芬徐磊徐芳杨宁敏屠苗颖
关键词:蛋白质组抑制素类
98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年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三腔二囊气囊压迫止血有效率53.80%,内镜静脉曲...
朱雅碧黎红光陈光兰吴明东汪望月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种治疗方案的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 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H 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治疗第1周,3组均给予H P根除三联方案;第2~6周,A组口服国产雷贝拉唑(瑞波特,每次10m g,每天1次),B组口服瑞巴派特组予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每次100m g,每天3次),C组口服雷贝拉唑(每次10m g,每天1次)联合瑞巴派特(100m g/次,每天3次)。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A组、C组比B组显著(P<0.05);第6周末复查胃镜,镜下黏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组织学炎症消退均比A组明显。结论治疗H 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两药单用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溃疡愈合质量更高。
朱雅碧汪望月陈光兰黎红光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瑞巴派特
内镜下套扎术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随访观察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口服普萘洛尔后的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程度以及肝功能分级变化。方法共纳入患者118例,其中66例采用EVL治疗,52例采用药物预防治疗。EVL治疗组给予多次套扎,直到曲张静脉消失;药物治疗组给予普萘洛尔,起始剂量10mg,每日2次,逐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对所有患者随访20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程度以及肝功能分级变化。结果EVL治疗组有效随访58例,其间发生出血7例(12.1%),死亡2例(3.4%);药物治疗组有效随访46例,期间发生出血14例(30.4%),死亡6例(1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L治疗组总静脉消失率为41.3%(24/;8),药物治疗组46例曲张静脉均未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服用普萘洛尔相比,EVL能显著降低出血率、死亡率和静脉曲张程度,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作用。
陈光兰徐磊陈成龙朱雅碧汪望月黎红光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普萘洛尔
急性胰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及治愈后T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方法检测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和治愈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下降;血清补体C3、C4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最明显;随着疾病的治愈,机体免疫功能逐步恢复,上述免疫学指标也大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重症急性胰腺炎组C3、C4仍较正常低。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明显。
尚惺杰朱尤庆陈光兰黎红光汪望月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