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的夜间增强现象研究 <正>在赤道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研究中,关于等离子体泡引起的电子浓度下降的研究非常之多。但有时在观测到电子浓度下降的同时,也会观测到了电子浓度增强的现象。以前的卫星观测研究表明电子浓度的增强与赤道等离子体泡的形成有关,最近的... 陈艳红 马冠一 黄文耿 沈华文献传递 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波动与地磁暴警报 被引量:2 2015年 地球磁场捕获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带,地磁场的扰动将导致带电粒子通量的变化.根据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起伏和波动的特点及规律,利用GOES卫星实时发布的5 min分辨率高能电子微分通量数据,构建了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与地磁事件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起到地磁暴发生的指示剂作用,相对于目前空间环境业务化预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3 h K_p指数,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能更早地警报地磁暴的发生,是潜在有效的地磁暴警报辅助手段,能为空间环境预报中的地磁暴实时警报提供重要参考. 黄文耿 沈华 刘四清 钟秋珍 陈艳红关键词:高能电子 辐射带 磁暴 KP指数 海南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观测和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中国海南富克(19.3°N,109.1°E)三点GPS观测系统2007年3月至11月的观测数据,利用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站闪烁信号的时间延迟,得出了不规则体纬向漂移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海南地区,闪烁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夜间不规则体的纬向漂移速度以东向为主,大小在50~150 m/s之间;平均东向漂移速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另外,在闪烁刚发生时,不规则体纬向速度起伏较大,这可能与不规则体的随机起伏以及等离子体泡产生时垂直速度较大有关.中国海南地区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这些基本特征与低纬其他地区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 陈艳红 黄文耿 龚建村 马冠一 孙传礼 沈华 Susumu Saito关键词:GPS 电离层TEC对GRB041227的响应 2007年 2004年12月27日世界时21时30分,一个非常强的γ射线暴扫过地球,它使得暴露在这次事件中的地球高层大气产生额外电离.在爆发期间,地球上多个甚低频(VLF)电波台站都同时观测到了电离层突然骚扰(SID)事件.对GOES卫星的X射线数据、ACE卫星的太阳风和行星际数据以及理论分析表明,地球上观测到的SID事件是由GRB041227引起的.另外,利用国际GPS服务网(IGS)提供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干求和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对这次γ射线暴的响应.结果表明,SGR1806-20产生的GRB041227对地球电离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爆发期间,平均电离层TEC有一定的增加,其最大增加值约0.04TECU(1TECU=10^(16)el/m^2),产生效果与一个C级或者低于C级的太阳耀斑相当.计算结果还表明了遥远的天体也能对地球的近地空间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黄文耿 古士芬 沈华关键词:地球 大气层 Γ射线 2006年4月5日中等强度磁暴期间观测到的大经度范围等离子体泡 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分布在70°E-210°E和20°S-40°N之间的GPS台站的数据,分析了2006年4月5日夜间(中等强度磁暴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特性.结果表明,本次事件中,等离子体泡大约发生在当地日落后1-1.5 h;空间范围为经度90°E-160°E,纬度12°S-33°N.这是第一次利用地基设备观测到如此大经度范围内的等离子体泡.等离子体泡在南半球出现较早,并且存活时间较长.在其产生的过程中,在约1100 km高度上,映射到磁赤道向上的运动速度约为300m/s,并且等离子体泡在高度上有倾斜.东向电场的存在,对激发等离子体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李婧华 马冠一 陈艳红 沈华 刘四清 黄文耿关键词:电离层 TEC 电离层TEC对GRB041227的响应 <正>2004年12月27日世界时21时30分,一个非常强的γ射线暴扫过地球,它使得暴露在这次事件中的地球高层大气产生额外电离。在爆发期间,地球上多个甚低频(VLF)电波台站都同时观测到了电离层突然骚扰(SID)事件。对... 黄文耿 古士芬 沈华文献传递 使用地磁脉动参数定量预报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建模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磁层超低频波(ULF波)对种子电子的加速机制是磁层相对论电子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而地磁脉动参数可以作为此机制的有效指标.本文采用地磁脉动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借鉴线性预测滤波器技术,构建一个多参量非线性函数,进而利用此函数以及卡尔曼滤波技术,建立一个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通量日积分值预报模式,提供提前一天的预报值.使用2004年数据对该模式进行训练,预报结果的预报效率为0.73,线性相关系数为0.85.使用2005-2006年的数据对该模式进行测试,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3,预报效率为0.69,相比Persistence模式具有较大提升,与仿REFM模式的预报效率相当. 何甜 刘四清 沈华 龚建村关键词:地球同步轨道 地磁脉动 赤道异常区GPS-TEC与系统硬件偏差的反演 被引量:1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赤道异常区GPS-TEC与系统硬件偏差的反演方法.利用设置在福州、厦门、广州和南宁4个台站的观测数据,可以得到GPS卫星和接收机的硬件偏差以及(20°~28°N,105°~123°E)区域中48个3°×1°网格的TEC(时间分辨率为15 min).应用于2006年观测数据,得到了较稳定的系统硬件偏差,其中卫星硬件偏差值与欧洲定轨中心公布的结果接近,得到的TEC具有合理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该反演方法可以应用于赤道异常区电离层的研究. 高伟 马冠一 陈艳红 沈华 李婧华 黄文耿 李正关键词:电离层 TEC 用GPS观测研究电离层TEC水平梯度 被引量:10 2009年 双频GPS用户能自动修正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引起的延时误差,但是对于电离层中的不规则体造成的信号闪烁而引起的误差则不能消除.即使是差分GPS系统,电离层误差仍然是其主要的误差源,其中电离层TEC梯度将会影响到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性能.本文用GPS方法研究了电离层TEC的水平梯度问题,用处于赤道异常区NTUS台站的GPS观测数据作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在日落以后到子夜前后电离层垂直TEC出现了大的涨落,电离层中的不规则体导致L波段信号强的闪烁,同时还伴随着大而快速变化的电离层TEC水平梯度.对比发现,ROTI指数、电离层TEC水平梯度和电离层垂直TEC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它们的变化特征均由电离层中的不规则体引起.我们认为研究电离层闪烁,特别是在缺乏S_4指数时,电离层TEC梯度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可选参数. 黄文耿 陈艳红 沈华 庄淳孛关键词:GPS 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日地空间环境不仅影响航天器运行和安全,也是导航、定位和通信等无线电应用系统主要的误差源.其中来自太阳L波段的射电暴被认为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稳定和性能的潜在威胁因素,当L波段射电爆发达到一定阈值时,将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射电噪声干扰,严重时会引起接收机失锁和定位服务中断.本文对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太阳射电观测数据、L波段闪烁观测数据和向阳面不同区域的GPS观测网数据,分析GPS观测对射电暴的响应.结果表明,此次事件对GPS观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射电暴期间GPS发生幅度闪烁事件和明显失锁现象,多个台站上空的多颗GPS卫星信号完全中断长达6 min左右,且多个台站上空锁定的卫星数目小于4颗,使得GPS定位完全失效.相对而言,射电暴期间日下点附近的GPS台站受到的影响比远离日下点的大. 黄文耿 阿尔察 刘四清 沈华 陈艳红关键词:GPS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