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恒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臂踝脉搏波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程度关系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评估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3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baPWV;询问有关病史和吸烟史。采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对受检者进行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以受检者10年ICVD发病绝对风险〈5.0%、5.O%-、10.0%-、20.0%-,分别定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危险程度的差异、不同危险程度组间baPWV的差异。将baPWV≥1400cm/s定为增快,比较各危险程度组baPWV增快检出率的差异;将受检者baPWV与其ICVD危险得分行相关分析。结果35~组、45~组、55~64岁组危险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个年龄组,低危受检者baPWV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受检者baPWV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的baPWV均值分别为(1356±171)、(1626±220)、(1786±307)和(2032±458)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低危组baPWV增快率为35.9%(1042/2916),中危组为88.1%(182/202),高危组为91.9%(55/56),极高危组为100.0%(37/37),4个危险度组baPWV增快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aPWV值与ICVD危险评分间呈正相关(r=0.67,P=0.0001)。结论baPWV与ICVD10年发病危险度有密切关系,其增快可预测ICVD发病风险,有助于检出危险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 汤中敏胡世红张林潮韦春凌韦金儒廖虹涂强李燕丽沈柳恒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脉搏波速度
- 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 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095例、女1 032例;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SUA、血糖、血脂和ba-PWV。以受检者ba-PWV值<1 400 cm/s为正常,1 400~1 599 cm/s为轻度增快,1 600~1 799 cm/s为中度增快,≥1 800 cm/s为重度增快,对比不同ba-PWV组人群的SUA水平。以SUA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50μ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HUA),比较各组HUA检出率。将SUA水平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ba-PWV正常组、轻度增快组、中度增快组和重度增快组的SUA水平分别为(360.7±100.1)、(394.0±97.5)、(390.4±100.1)和(414.0±118.9)μmol/L,4组间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14,P=0.000)。男性SUA水平为(412.6±91.7)μmol/L,高于女性的(294.6±70.0)μmol/L(P=0.000)。各ba-PWV组中的男性SUA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4组受检者HUA的检出率分别为30.6%、40.9%、41.0%和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HUA检出率(43.7%)高于女性(17.2%,P=0.000)。男性SUA水平与ba-PWV无线性相关性(r=0.043,P>0.05);女性SUA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r=0.248,P<0.05)。以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水平为自变量,以ba-PWV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SUA、体质量、TG、肌酐对ba-PWV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SUA水平增高与ba-PWV增快相关,对存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成人应重视SUA和ba-PWV的检测。
- 汤中敏韦春凌谭世诚沈柳恒李春卉胡世红张林潮黎文军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脉搏波速度心血管疾病
- 脉搏波传导速度危险因素相关性及创伤感染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公安干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危险因素与公安干警受伤原因及术后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依据健康人群动脉弹性功能参考标准,将公安干警分为BaPWV异常组和正常组,观察患者的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同时记录公安干警受伤原因及感染情况。结果 BaPWV异常组的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和脉压(P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收缩压、脉压、年龄分别与BaFWV呈正相关;1085名公安干警曾经因各种原因受伤200例,术后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9.5%。结论年龄、SBP、PP水平增加、外伤导致大量出血是大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大动脉弹性降低更明显;公安干警术后发生感染概率较高,应加强公安干警术后抗感染的预防。
- 汤中敏涂强陆怡文沈柳恒余良汤爱群
-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弹性创伤感染
-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相关性研究
- 汤中敏张林潮廖虹韦金儒涂强胡世红李燕丽谭世诚沈柳恒曾延玲汤爱群韦志敏陆怡文陈怡
- 该研究通过对32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弹性检测,同时测定其生化及物理指标,根据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吸烟、空腹血糖六项指标输入“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预测”自动简易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由于与计算机的结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健康体检
- 臂踝脉搏波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程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评估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3 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baPWV;询问有关病史和吸烟史。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对受检者进行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以受检者10年ICVD发病绝对风险<5.0%、5.0%~、10.0%~、20.0%~,分别定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危险程度的差异、不同危险程度组间baPWV的差异。将baPWV≥1 400 cm/s定为增快,比较各危险程度组baPWV增快检出率的差异;将受检者baPWV与其ICVD危险得分行相关分析。结果 35~组、45~组、55~64岁组危险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个年龄组,低危受检者baPWV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受检者baPWV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的baPWV均值分别为(1 356±171)、(1 626±220)、(1 786±307)和(2 032±458)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低危组baPWV增快率为35.9%(1 042/2 916),中危组为88.1%(182/202),高危组为91.9%(55/56),极高危组为100.0%(37/37),4个危险度组baPWV增快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aPWV值与ICVD危险评分间呈正相关(r=0.67,P=0.0001)。结论 baPWV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有密切关系,其增快可预测ICVD发病风险,有助于检出危险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 汤中敏胡世红张林潮韦春凌韦金儒廖虹涂强李燕丽沈柳恒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脉搏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