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计荣
- 作品数:127 被引量:663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09月至2016年03月,采用直接前入路(DAA)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85岁,中位数65岁。所有病例均为单侧...
- 张超沈计荣
- 关键词:手术入路
- 活血I号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纤溶系统功能和静脉内皮结构的影响
- 2010年
- 背景:临床应用玄参、麦冬、当归、红花等组成的活血I号方能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活血I号作用机制,观察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纤溶系统功能和静脉内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下腔静脉的方法制备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活血I号,阳性对照药为脉络舒通颗粒,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结扎静脉的假手术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深静脉血栓湿质量、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水平的变化;电镜下观察大鼠结扎后下腔静脉内皮细胞形态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活血I号各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栓湿质量(P<0.05或P<0.01),升高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含量(P<0.05,P<0.01);高剂量组于造模后1,3,6d,中剂量组于造模后3,6d,低剂量组于造模后3d,均可降低大鼠血浆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的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于造模第1,3天粗面内质网明显,线粒体呈凝聚态;第6天,胶原纤维开始增多。提示活血I号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其作用机制与通过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抑制纤溶酶原活化剂的分泌及活性有关。
- 闵文马勇沈计荣黄桂成张军峰杜斌
- 关键词:活血I号深静脉血栓内皮细胞
- 结核性膝关节炎误诊误治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静止期结核性膝关节炎可因膝部受伤后加重,易被误诊为创伤性关节炎。现报道1例膝部创伤后,结核性膝关节炎被误诊、误治为创伤性关节炎,造成2年多来膝关节肿胀、疼痛迁延不愈的案例,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夏天卫施乐樊燕鑫姚晨张超沈计荣
- 关键词:误诊误治核素骨显像人工关节病例报告
-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UKA治疗78例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90膝)。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情况、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假体脱位或松动、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等需行翻修术的严重并发症。每膝手术时间55~85(69.30±13.45)min,术中出血量160~250(213.00±27.86)ml。2例双侧同时手术者输注红细胞悬液。术后3 d、1个月、2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依次为90°~100°(95.11°±3.42°)、100°~125°(112.00°±10.55°)、100°~140°(117.00°±18.46°);HSS评分依次为68~86(76.06±7.68)、71~85(78.00±6.98)、80~105(92.01±10.24)分。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行走时无明显疼痛。结论UKA能有效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但需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
- 夏天卫刘金柱邱越张长昊环大维沈计荣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行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3.6±5.8)分,Tegner评分(6.3±1.0)分。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康复快,可同时诊治合并的膝关节损伤。
- 孙鲁宁沈计荣杜斌
- 关键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关节镜缝线
- 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中西医结合股骨头坏死的系列保髋研究
- 2021年
- 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内环境紊乱,导致股骨头内骨坏死,继而出现软骨塌陷,甚至发展为髋关节炎的一种进展性疾病.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方法各不相同,各有利弊.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在沈计荣主任带领下开展保髋治疗30余年,不断引入新技术与新方法,针对不同分型的股骨头坏死,提出基于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阶梯化治疗理论(图1).
- 无沈计荣张超夏天卫季文辉魏伟环大维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坏死中西医结合
- 核纤层蛋白与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细胞骨架核纤层蛋白(lamin)表达、修饰的异常与衰老密切相关。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HGPS)是一种由编码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突变引起的罕见、严重的早老性疾病。其病程与健康人体的衰老过程极为类似,故对HGPS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衰老的机制,研发抗衰老的药物。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核纤层蛋白、HGP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更多相关基础与临床方面研究提供帮助。
- 夏天卫王芳周国威张超蒋青沈计荣
- 关键词:衰老核纤层蛋白早老症
- 补肾活血汤干预骨-血耦连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补肾活血汤低、中、高药物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模型,药物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及剂量干预8周,干预后收集大鼠股骨组织,采用micro-CT检测股骨形态;HE染色观察股骨头形态;Western blot、RT-qPCR检测BMP2、VEGFA、DLL4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股骨髓组织Osterix、vWF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内骨小梁紊乱,骨小梁面积比明显减小(P<0.05),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P<0.05),BMP2、VEGF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DLL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免疫荧光下可见骨髓中Osterix、vWF分泌减少;各治疗组骨小梁紊乱改善,除低剂量组外骨小梁面积比明显增大(P<0.05),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P<0.05),BMP2、VEGF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DLL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高剂量组免疫荧光中可见Osterix、vWF分泌较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补肾活血汤能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股骨头内成骨、成血管分化,从而改善股骨头坏死病程。
- 袁兆丰王海平环大维邱越张超夏天卫沈计荣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补肾活血汤血管损伤糖皮质激素
- 结合DCE-MRI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联合打压植骨术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SHD)联合打压植骨术(IBG)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PVIBGT)两种不同术式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SHD-IBG治疗)和B组(PVIBGT治疗)。基于髋关节Harris评分、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远期疗效,并采用DCE-MRI技术分析两组术后2年股骨头内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术后2年,A组保髋成功率为93.3%,B组保髋成功率为86.7%。两组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A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69.5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81.5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3.6分;B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0.7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8.9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2.5分。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CE-MRI技术分析可知,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两组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均增加,修复反应区高灌注情况均改善。结论:结合DCE-MRI技术,通过对比分析SHD-IBG与PVIBGT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发现两种术式均能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其中SHD-IBG的临床疗效更佳。
- 权力孙家豪夏天卫沈计荣
-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 RCOⅢ期股骨头坏死微创腓骨支撑与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的疗效对比
- 目的:回顾性研究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支撑植骨术和微创腓骨支撑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间 ARC...
- 张超沈计荣
- 关键词: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