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彬

作品数:22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结石
  • 6篇输尿管
  • 6篇尿管
  • 6篇前列腺
  • 5篇手术
  • 5篇输尿管结石
  • 5篇碎石
  • 5篇膀胱
  • 4篇电切
  • 4篇电切术
  • 4篇输尿管镜
  • 4篇碎石术
  • 4篇膀胱癌
  • 3篇治疗输尿管结...
  • 3篇尿道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弹道碎石
  • 2篇弹道碎石术

机构

  • 22篇南通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如皋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潘彬
  • 18篇钱麟
  • 17篇陆明
  • 14篇陈建刚
  • 13篇郑兵
  • 11篇顾栋华
  • 11篇潘晓东
  • 11篇朱华
  • 11篇张冰
  • 4篇陈新凤
  • 4篇王振誉
  • 4篇陈新风
  • 2篇赵枰
  • 2篇任展
  • 2篇汤纪元
  • 1篇朱江
  • 1篇邹青
  • 1篇陈健刚
  • 1篇鲁军
  • 1篇许斌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4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钬激光整块剜除术与电切术安全性与效果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钬激光整块剜除术与电切术的安全性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2016年7月~2016年10月15号来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以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等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12例患者采取钬激光整块剜除术治疗,B组12例患者采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剜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x)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结果两组患者在剜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PSA、Qmx以及IPSS上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钬激光整块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操作性与可行性均比较强,效果好,使用价值高。
陈建刚顾栋华潘晓东朱华张冰陆明郑兵潘彬钱麟
关键词:电切术前列腺钬激光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最大限度阻断雄激素的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5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5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下经直肠B超定位下,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同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给抗雄激素药物行最大限度阻断雄激素的内分泌治疗。根据放射性粒子三维计划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行计划设计,逐步植入粒子。观察术后患者病变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120min。术中植入粒子数85-115粒。术后住院时间3-7d。术后排尿畅,无尿急、尿痛。术后随访6-12个月,发现术后2-4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降到0.2ng/ml以下,无直肠刺激症状、无血尿和血便;仅有1例术后3个月出现排尿不畅,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内分泌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朱华仲朝辉顾栋华郑兵潘晓东陈新凤陆明陈建刚张冰潘彬钱麟邹青
关键词: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雄激素阻断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取经输尿管镜腔内钬激光碎石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34%,对照组为69.8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清除结石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陈建刚陈新凤顾栋华潘晓东朱华张冰王振誉郑兵陆明潘彬钱麟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上段输尿管结石LITHOTRIPSY
代谢综合征与其组分对T_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其分组对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首次确诊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169例原发性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MS组(n=19)与非MS组(n=150),肥胖组(n=83)与非肥胖组(n=86),高血压组(n=60)与非高血压组(n=109),糖尿病(DM)组(n=35)与非DM组(n=134),高血脂组(n=29)与非高血脂组(n=140)。比较各组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期(RFS)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MS及各个组分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术后随访7~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有105例(62.1%)出现肿瘤复发,72例(42.6%)出现肿瘤进展,平均RFS与PFS分别为27.18个月和38.06个月。MS组的进展率显著高于非MS组,肥胖组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DM组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显著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MS组,肥胖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肥胖组,DM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肥胖与DM均可增加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P<0.05),而MS、高血压、高血脂与患者术后复发与进展的风险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可增加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进展的风险,而MS、高血压、高血脂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显著相关性。
张冰钱麟潘彬陆明郑兵朱华陈建刚潘晓东顾栋华陈新风王振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膀胱癌预后糖尿病肥胖
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滞留双J管哑铃状附壁结石6例报告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滞留双J管哑铃状附壁结石的手术策略和技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10年7月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长期留置双J管后形成哑铃状附壁结石并拔除双J管6例患者的疗效。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滞留的双J管和合并结石均获得成功处理,术后出现中度血尿3例,高热4例,结石残留1例。结论:联合采用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结合钬激光碎石处理滞留双J管哑铃状全程附壁结石安全、有效,术后预防尿路感染是重点。
陆明鲁军潘彬钱麟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双J管经皮肾镜碎石
肾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2001年
潘彬
关键词:肾脏损伤保守疗法手术疗法
建立一种简易评分系统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阳性率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分析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阳性率的预测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age)、体质指数(BMI)、症状(syptoms)、直肠指检(DRE)、血清总PSA(t PSA)、游离PSA(f 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 PSA)、前列腺体积(PV)、PSA密度(PSAD)。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与活检阳性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评分系统作为在活检前预测前列腺癌阳性率的工具,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假阳性率,以检测评分系统的敏感性。结果:在385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中,共139例患者被诊断为前列腺癌,阳性率36.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活检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年龄(P〈0.01)、DRE(P〈0.01)、t PSA(P〈0.01)、f PSA(P〈0.01)、f/t PSA(P〈0.01)、PV(P〈0.01)和PSAD(P〈0.0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比例均高于活检阴性人群。将单因素回归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 PSA、f/t PSA、PV和PSAD是经直肠反复前列腺活检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比值比(ORs)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s)分别为1.07(1.05~1.16)、1.05(1.02~1.15)、0.97(0.86~0.99)、0.98(0.87~0.96)和1.79(1.48~2.06)。根据其OR值,设定年龄〉71岁(中位数)、t PSA〉14.1μg/L(中位数)、f/t PSA〈14.07(中位数)、PV〈42.8 ml(中位数)、PSAD〉0.31μg/L/ml(中位数)分别各计1分,总分为5分。将385例患者的资料通过评分系统计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发现评分为0、1、2、3、4、5分的患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69%、8.98%、15.19%、39.39%、54.55%和72.15%。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80~0.84,P〈0.01)。另外,评分3~5分的患者比0~2分的患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高50%以上�
陈建刚陈新凤顾栋华陆明郑兵张冰潘彬朱华潘晓东许斌钱麟
关键词:前列腺癌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方法收集1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对照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排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结石排净总有效率(89.09%)较对照组(76.36%)高;不良反应发生率(9.09%)较对照组(18.18%)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并发症少、结石排净率高等优点,能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张冰钱麟潘彬陆明郑兵朱华陈建刚顾栋华潘晓东陈新风王振誉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结石并发症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针对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进而评估其在膀胱癌临床研究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南通地区50例确诊膀胱癌患者和25例非膀胱癌的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中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含量,对其甲基化率进行对比。结果正常人的TWIST1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为8.1%~17.3%,平均值为12.3%,膀胱癌患者的甲基化率为25.2%~48.3%,平均值为38.2%,膀胱癌患者的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有明显的增高(P<0.05)。结论 TWIST1基因启动子区在膀胱癌中异常甲基化,能够作为有效检测膀胱癌的基因。
陆明钱麟潘彬陈建刚王朔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检测MSP甲基化膀胱癌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提高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水平。方法: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5例,蒂较宽2例行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术后予以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17例均行B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查,活检13例,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予膀胱灌注,随访3个月~11年,未见肿瘤恶变及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虽为良性肿瘤,可能为慢性炎症或下尿路梗阻引起,有恶变可能,术后应予以膀胱灌注并密切随访。
潘彬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移行细胞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