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璇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病变
  • 6篇视网膜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网膜
  • 6篇脉络膜
  • 6篇黄斑
  • 4篇渗出
  • 4篇中心性
  • 4篇中心性浆液性
  • 4篇中心性浆液性...
  • 4篇疗法
  • 4篇脉络膜视网膜
  • 4篇脉络膜视网膜...
  • 4篇浆液
  • 4篇浆液性
  • 4篇浆液性脉络膜
  • 4篇光动力
  • 3篇动力疗法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18篇焦璇
  • 10篇周海英
  • 6篇张风
  • 6篇莫宾
  • 5篇赵萌
  • 4篇熊颖
  • 3篇张风
  • 3篇魏文斌
  • 3篇彭晓燕
  • 3篇高丽琴
  • 3篇纪海霞
  • 3篇刘武
  • 2篇毛羽
  • 2篇严伟
  • 1篇吴佩蓓
  • 1篇龚晋
  • 1篇刘宁朴
  • 1篇王红
  • 1篇韩旭
  • 1篇马凯

传媒

  • 5篇眼科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A特点及与ICGA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特点,并比较其与ICGA的差异,来探讨OCTA可否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断,并用以指导PDT治疗。方法:2015-11/2016-03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CSC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入选病例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FFA、ICGA及OCTA。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仪器(Spectralis HRA+OCT~?;Heidelberg Engineering,Heidelberg)获得FFA及ICGA图像;采用RTVue XR Avanti仪器(OptovueInc,Fremont),选择6mm×6mm视网膜血流OCT成像模式,获得OCTA图像。仪器自带软件(software ReVue,version 2017.100.0.1;OptovueInc)自动将视网膜和脉络膜进行分层,并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进行分析。同时比较CSC患者OCTA与ICGA图像特点,测量ICGA高灌注区最大直径、面积及OCTA高血流信号区最大直径、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OCTA与ICGA最大直径及面积之间的异同。结果:入组30眼CSC患者,有27眼在OCTA中可见明确的高血流信号影,即粗颗粒区;有21眼高血流信号影内可见低血流信号影;有7眼高血流信号影外可见低血流信号晕。OCTA上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基本上与ICGA图像中高灌注相对应;ICGA中有22眼高灌注内存在低反射影,其中21眼与OCTA中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内低血流信号影相对应;ICGA中有9眼高灌注外存在低反射晕,其中有7眼与OCTA相对应;共有14眼患者ICGA晚期可见渗漏点,所有的渗漏点在OCTA上均未见相应的血流信号变化。ICGA高灌注区的最大直径1.589±0.295mm,面积0.705±0.131mm^2;OCTA高血流信号影最大直径1.576±0.293mm,面积0.745±0.138mm^2。经配对t检验,ICGA高�
莫宾周海英焦璇刘武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动力疗法
欧堡扫描激光检眼镜和间接眼底镜对跳水运动员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比较
2018年
目的比较欧堡扫描激光检眼镜(Optomap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Optomap)和间接眼底镜对跳水运动员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2017年跳水队运动员共计43名,男20名,女23名,平均年龄(17.9±4.9)岁。3年来双眼分别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78次,检查方法包括间接眼底镜、Optomap直视和Optomap不同眼位转动注视成像。结果这些检查方式均可发现视网膜非压迫白、色素沉着、视网膜脉络膜黄白色病灶、视网膜格样变性、视网膜裂孔等。而在右眼鼻上、上方、下方和左眼上方检出病灶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述方位在间接眼底镜和Optomap不同眼位转动注视成像检出病灶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筛查跳水运动员视网膜病变时,Optomap和间接眼底镜均可确定病变性质;对确定病变范围在直视成像时,水平方向可达到一致性结果,当双眼充分向各方向眼球转动注视成像时,则各方向均能达到一致性。
周丹魏文斌杨丽红焦璇
关键词:间接眼底镜视网膜病变跳水运动员
糖尿病黄斑水肿OCT中高反射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中不同位置的高反射灶是否与视力预后相关,并观察抗VEGF治疗后OCT中高反射灶的变化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糖尿病黄斑水肿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患者28例。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在基线及末次访视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获得通过中心凹的黄斑区OCT图像,计数所扫范围内97幅B扫描中视网膜各层和玻璃体腔所有高反射灶的数量。平均随访(4.96±1.37)个月。分析不同位置高反射灶数量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主要指标基线及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各层高反射灶的数量、所扫玻璃体腔高反射灶数量与所扫玻璃体腔总面积的比值(RATIO)。结果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数量为(156.00±118.76)个,外层视网膜为(3.79±5.25)个,RATIO为0.05±0.06。28眼(100%)均能在内层视网膜见到高反射灶,17眼(60.71%)在外层视网膜可见高反射灶。末次随访视力与基线期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506,P=0.006),与RATIO也呈负相关(r=0.462,P=0.013),而与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不相关(r=-0.163,P=0.408)。经抗VEGF治疗后内层视网膜及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均明显减少,而RATIO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经抗VEGF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中,外层视网膜高反射灶的数量与视力预后呈明显负相关,而内层视网膜内高反射灶数量则与视力预后不相关。
莫宾周海英焦璇张风
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例讨论
焦璇张风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接受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确诊为单眼或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61人,440只眼,观察黄斑区硬性渗出累及的范围、程度,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FFA检查诊断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retinopathy,BDR)Ⅱ期及Ⅲ期的440只眼中,黄斑区未见硬性渗出者152只眼(34.6%),可辨认出硬性渗出者272只眼(61.8%),16只眼因屈光间质不清而无法辨认(3.6%)。硬性渗出多累及黄斑区1~2个象限(约占40.4%),以颞侧受累多见。中心凹500μm以内无硬性渗出者约为63.9%,其视力〉0.5者占50.6%,少量硬性渗出者约为27.6%,视力〉0.5者占42.6%,大量硬性渗出者约为4%,视力〉0.5者仅占22.9%(P=0.02)。在单眼发生了较严重的硬性渗出的患者中,88%的患者对侧眼硬性渗出程度较轻,双眼硬性渗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硬性渗出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眼底表现,具有中心凹颞侧多见,双眼严重程度不完全对称,严重硬性渗出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发生位置及严重程度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周海英焦璇赵萌龚晋毛羽彭晓燕
关键词:黄斑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2年回顾性研究和荟萃分析
赵萌周海英焦璇魏文斌张风刘宁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治疗后微视野的改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低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治疗前后与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微视野计监测视网膜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4日至2011年7月28日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接受低剂量光动力治疗(PDT)的CSC患者34例(34眼)。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微视野计中心12度和固视稳定性评价。对两种检查方法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X。检验,对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BCVA与微视野视网膜敏感度相关性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检测。结果治疗后12个月BCVA为(85.5±6.8)个字母,较治疗前的(78.1±6.9)个字母明显提高(t=78.05,P〈0.01)。治疗后3个月微视野敏感性为(17.2±2.1)dB,较治疗前的(14.1±3.8)dB明显提高(t=19.28,P〈0.01)。治疗后12个月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为(239.221.0)lxm,较治疗前的(432.7+142.5)μm明显减小(t=18.34,P〈O.01)。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BCVA的变化与微视野敏感度变化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z=1.191,P〉0.05)。经线性相关检测,治疗前(r=-0.5,P〈0.05)、后(r=-0.6,P〈0.05)患眼BCVA结果与微视野平均敏感度相关,而OCT黄斑中心区厚度与微视野敏感度无相关性(r=O.01和0.002,P均〉0.05)。结论低剂量PDT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CSC患眼的BCVA、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微视野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检查在辅助BCVA随访评价CSC患眼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中有较好的作用。
焦璇赵萌周海英熊颖纪海霞张风
关键词:微视野检查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以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渗出型AMD患者30例30只眼,分为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与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每组各15例15只眼。治疗及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治疗随访时间12.5个月。其中,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zb0.5mg,每一个月1次,连续注射12个月;自第一次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于PDT后24h内玻璃体腔注射相同剂量ranibizumzb,第2、3个月分别再行相同剂量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于3次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内出现重复治疗指征则重复注射1次。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次数(3.7±1.0)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MP-1微视野计检查结果、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次数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第1、3、6、12个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患眼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提高值分别为1.9、3.8、5.0、5.5dB,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患眼MS平均提高值为2.0、4.2、3.7、4.8dB。两组MS提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0.171、1.339、0.785;P=0.943、0.865、0.173、0.898)。BCVA、OCT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与BCVA之间为正相关(r=0.660,P=0.037)。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和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与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均为治疗渗出型AMD的有效方法,但后者能有效减少ranibizumzb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次数。
毛羽周海英高丽琴焦璇熊颖张风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hcet病葡萄膜炎患者85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hqet病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葡萄膜炎门诊确诊的85例(167只眼)Behcet病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矫正视力、炎症情况、眼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对阳性事件发生率采用“/人(眼)年”进行描述,对眼内炎症复发间隔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验,对治疗前和治疗后未复发比例的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结果85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30.4±9.5)岁。共随访255.5眼年,129.67人年。眼内炎症在3个月内未复发的比例为91.6%(153/167),1年内未复发的比例为22.3%(37/167),与药物治疗前[分别为34.7%(58/167)和1.0%(2/167)]相比,未复发比例明显提高(X^2=137.80,P〈0.01)。患眼视力提高发生率为0.22/眼年,患眼视力降低发生率为0.11/眼年。常见的并发症为并发性白内障(0.39/眼年)、眼压大于30mmHg(1mmHg=0.133kPa)(0.07/眼年)、玻璃体重度混浊(0.79/眼年)。醋酸泼尼松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肥胖(0.40/人年)、股骨头坏死(0.22/人年)、高血压(0.13/人年)。免疫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可逆性中性粒细胞抑制(苯丁酸氮芥0.26/人年、甲氨蝶呤0.46/人年),肝脏毒性(复方环磷酰胺0.21/人年、硫唑嘌呤0.13/人年),镜下血尿(复方环磷酰胺0.21/人年),牙龈增生(环孢素A0.15/人年)。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Behcet病葡萄膜炎可以有效控制眼内炎症反应复发,但Behqet病葡萄膜炎并发症发生率高,视力预后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高血压、肥胖、
赵萌王红焦璇魏文斌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葡萄膜炎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糖皮质激素类
减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减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疗效。方法:31例(31只眼)病程1周至6个月的CSC患者接受1/3剂量或半剂量维速达尔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
周海英焦璇熊颖张风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疗效观察急性光动力学疗法半剂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