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愿
-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的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热能-电能转换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的方法及系统。所述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系统为由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的下部蒸发段、中部热绝缘及电绝缘段、上部冷凝段组成的封...
- 徐进良张伟牛志愿武超群
- 文献传递
- 采用流型调控原理强化水平管内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 随着世界人口、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中国及世界发展的瓶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回收利用余热、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换热器作为一种基本的能量传递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能量利用效率,发...
- 牛志愿
- 关键词:强化传热水平管
- 文献传递
- 一种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热能-电能转换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系统。所述利用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实现直接热发电系统为由回路型双工质脉动热管的下部蒸发段、中部热绝缘及电绝缘段、上部冷凝段组成的封闭系...
- 徐进良张伟牛志愿武超群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传热实验台的构建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CO2为工质实现制冷、供热或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CO2传热实验台的搭建和可靠运行对于各类跨临界CO2系统及关键部件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运行压力可达12MPa,质量流量可达5000kg/(m2.s),热功率达30kW的CO2实验台,校正了系统的热平衡,验证了缓冲罐的稳压作用,对实验系统的直接和间接测量参数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系统测试表明:该实验台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可广泛用于以CO2为工质的单相、两相及超临界流体传热研究,对其他传热实验台的建设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 王淑香张伟张伟徐进良
- 关键词:二氧化碳换热实验台
-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的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热板与脉动热管发电系统连接、脉动热管发电系统再与供热系统连接,在吸热板背面加装隔热层后,将整个联产系统安装在外壳内。...
- 牛志愿张伟徐进良吕泽
- 文献传递
- 脉动热管应用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被动式传热装置,在制冷、航空航天、余热回收、低品位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脉动热管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脉动热管技术的应用现状,对脉动热管大规模应用所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 牛志愿张伟
- 关键词:脉动热管高热流密度
- 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该电池向光面光伏发电模块、硅通道、加工有永磁薄膜阵列的硅基背板以及散热片组成。在该系统面向太阳一侧,当太阳光照射时,由于光伏效应在...
- 张伟牛志愿武超群徐进良
- 文献传递
- 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该电池向光面光伏发电模块、硅通道、加工有永磁薄膜阵列的硅基背板以及散热片组成。在该系统面向太阳一侧,当太阳光照射时,由于光伏效应在...
- 张伟牛志愿武超群徐进良
- 文献传递
- 超临界压力下CO_2在螺旋管中沿程传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在热流密度q=0-25kW/m^2、质量流速G=10-262kg/(m^2·s)及入口压力Pin=8~9MPa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研究超临界压力C02在螺旋管中上升流动的传热特性,分析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及人口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沿程换热系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极大值发生在主流平均温度小于准临界温度而壁温大于准临界温度条件下;在换热系数上升段,沿程近壁区流体比热容增加引起的单位体积流体换热能力增强以及粘度减小引起的热边界层减薄是传热强化的主要因素;当近壁区C02发生类液态到类气态的转变时,其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减小是换热系数下降的主导因素。对于物性变化剧烈的超临界流体传热,Nu数仅作为对流与导热相对大小的度量,其数值大小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换热能力的强弱。
- 王淑香牛志愿张伟徐进良
-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CO2螺旋管对流换热
- 超临界压力下CO_2在螺旋管内的混合对流换热被引量:35
- 2013年
- 在恒热流条件下,对超临界压力CO2在内径为9 mm,绕径为283 mm,节距为32 mm的螺旋管内垂直上升混合对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范围为:进口压力8 MPa、质量流速0~650 kg·m-2·s-1、内壁热负荷0~50 kW·m-2。研究发现:受热螺旋管内超临界压力CO2的壁温及传热特性由变物性、浮升力及离心力的耦合作用共同支配,变物性及浮升力影响的相对大小可用Buoyancy数定性表征,当Bo〉8×10-7时,自然对流占主导作用,浮升力作用引起强烈的二次流效应,显著强化传热;在浮升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下,截面周向温度最低点出现在外下侧区域,且当浮升力作用占优时,底部区域的传热系数大于外侧,当离心力作用占优时,底部区域的传热系数小于外侧。基于本实验获取的2346个数据点,得出了计算Nu实验关联式,90%以上的实验值与拟合公式计算值偏差在±20%以内。
- 王淑香张伟牛志愿徐进良
-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CO2螺旋管浮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