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杰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宋代
  • 1篇约法
  • 1篇中国外交
  • 1篇司法
  • 1篇司法机制
  • 1篇诉讼
  • 1篇契约
  • 1篇契约法
  • 1篇契约关系
  • 1篇契约观念
  • 1篇清末
  • 1篇宗族
  • 1篇宗族组织
  • 1篇胥吏
  • 1篇外交
  • 1篇习惯法
  • 1篇乡村
  • 1篇乡役
  • 1篇论略
  • 1篇民风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牛杰
  • 1篇任云仙

传媒

  • 1篇安徽史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保定师范专科...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被引量:3
2005年
清末报刊评论对外交的关注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清末报刊评论不仅在组织民众参与外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推动了中国外交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任云仙牛杰
关键词:清末报刊评论中国外交
论宋代契约关系和契约法被引量:7
2006年
宋代契约关系广泛存在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契约类型日趋多样化,契约规则支撑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并有助于社会趋向平等。国家加强了对契约关系的规范,但民众在田宅交易中仍然对契约习惯有依赖心理,司法实践也未完全否认契约习惯的效力,习惯法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助于契约关系的发展和完善。
牛杰
关键词:宋代契约观念习惯法
民讼官——宋代民众对官员的诉讼抗争论略被引量:10
2005年
宋代社会民风好讼并非只体现于民众之间,也体现于民众对官吏的诉讼活动中。官员被民所讼与行政能力有关,但更大诱因在于其对民众权益的不法侵害。民讼官的频繁,不仅因为民众维护权益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央政府的政策使然。豪强与胥吏在官民诉讼斗争中角色复杂,胥吏讼官更多体现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豪民对官员的讼争客观上与一般民众的利益有一致性。
牛杰
关键词:胥吏
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被引量:8
2006年
对宋代民风好讼问题,可以从社会经济变化和司法机制两个角度来理解。前者原因包括民众私有观念深化,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增多,人口增加等几方面。后者是宋代司法机制在乡村层次的相对薄弱———由于乡村中缺少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对民间各种矛盾进行有效协调,因而造成诉案大量涌入州县衙门。
牛杰
关键词:司法机制宗族组织乡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