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兴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性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流程
  • 1篇溶酶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双向转诊
  • 1篇思维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者
  • 1篇转诊
  • 1篇卒中
  • 1篇危重
  • 1篇危重症
  • 1篇危重症患者
  • 1篇纤溶
  • 1篇纤溶酶
  • 1篇纤溶酶原
  • 1篇纤溶酶原激活
  • 1篇脑梗

机构

  • 3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嘉兴学院

作者

  • 4篇贾亚平
  • 4篇王云
  • 2篇姚丹华
  • 1篇沈卉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二级医院转至我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647起,随车医生与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沟通(32.1%)和患者到院时医院没有床位(21.2%)最多;主要原因为转诊过程中缺乏统一流程和标准;120随车医生急救技能薄弱、安全意识不强;二级医院及急救中心设施设备简陋;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结论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成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120随车医生技术及服务理念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二级医院及急救站的设备资源力量,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
王云贾亚平
关键词:双向转诊危重症患者
降阶梯思维交班模式在急诊晨间病情交接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晨间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阶梯思维为指导,制订急诊科危重患者交接表,选择2015年1-12月入急诊抢救室患者,其中2015年1-6月入抢救室310例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入抢救室32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床边口头交接班模式交班,查看患者,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模式进行晨间交接班,规范晨间交接班流程和内容,分别统计实施前后交接护理人员合作情况、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评判护理人员交接班双方合作状况,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得分(60.50±1.80)分,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得分(78.20±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P<0.01);对照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输液脱出/渗漏5例、压疮2例、管道脱出3例、给药延迟2例,观察组输液脱出/渗漏2例、压疮0例、管道脱出1例、给药延迟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6.74,P<0.05);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测评显示,对照组病情现况、检验结果、目前治疗、潜在风险、护理重点得分分别为(3.83±0.62)、(3.16±0.64)、(4.17±0.36)、(3.47±1.26)、(3.64±1.10)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4.71±0.27)、(4.53±0.66)、(4.89±0.10)、(4.50±0.61)、(4.72±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3.35,P<0.05);对照组患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1.6%(284/310),观察组为96.0%(316/3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4,P<0.05)。结论运用降阶梯思维模式交接患者病情,规范了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沈卉贾亚平王云姚丹华
关键词:急诊科交接班护理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对ICU病人镇静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ICU镇静中作用。方法对ICU中镇静不足和镇静过度患者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确立改进目标,制定流程,评价改进结果。结果实施CQI后病人镇静适度的时间明显延长,镇静不足或过度时间缩短,与实施CQI前比...
贾亚平王云姚丹华
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14年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它不仅病死率高,而且会给患者留下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有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应在发病6h内进行,时间越早效果越好[2].近年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recombinant tissue piasminogen activator,rtPA)广泛应用于临床[3].但是,据中国国家卒中数据库的研究发现,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有14702例患者因急性脑梗死人院,仅181例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率只有1.23%,其中平均院内等待时间为116 min[4].而rtPA治疗的疗效随着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减少[5].我院现为浙江省脑梗死筛查基地,医院质改办特制订了急性脑梗死急诊诊治流程,应用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发现实施急诊诊治流程后的患者由急诊接诊至患者行溶栓治疗的时间比实施前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王云贾亚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诊治流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ACTIVATOR纤溶酶原激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