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守德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气
  • 3篇盆地
  • 2篇油气保存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场
  • 2篇化学场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油藏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远景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地质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特提斯
  • 1篇特提斯洋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王守德
  • 5篇蔡立国
  • 4篇刘光祥
  • 2篇钱一雄
  • 1篇刘伟新
  • 1篇郑冰
  • 1篇吕俊祥
  • 1篇潘文蕾
  • 1篇刘建荣
  • 1篇宋立珩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第二届中国石...
  • 1篇我国喜马拉雅...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运动对南方海相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的影响
南方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经历多期(加里东、海西一印支、燕山、喜山期)的改造,现今多己成为残留盆地,原多层次的油气系统,经隆升、剥蚀,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并在后期的盆地叠加作用下,发生重组与再造.因此,盆地的油气前景应是'先天...
蔡立国刘光祥王守德
关键词:喜马拉雅运动海相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油气成藏
文献传递
阿克库勒地区水化学场与油气保存关系研究
阿克库勒地区是塔里木盆地一个油气富集区,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矿化度、脱硫系数、变质系数及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表明,该区水化学场与油气运聚保存关系密切,油的晚期成藏受水动力场的演变所控制,在油气发生运移、聚集的过程也存在油...
蔡立国钱一雄刘光祥王守德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藏水化学场油气保存
文献传递
阿克库勒地区水化学场与油气保存关系研究
阿克库勒地区是塔里木盆地一个油气富集区,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矿化度、脱硫系数、变质系数及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表明,该区水化学场与油气运聚保存关系密切,油的晚期成藏受水动力场的演变所控制,在油气发生运移、聚集的过程也存在油...
蔡立国钱一雄刘光祥王守德
关键词:水化学场
松潘-阿坝地区盆地演化及油气远景被引量:12
2005年
松潘-阿坝地区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两个主要拉张-挤压构造阶段。一是由元古代晚期中国古陆解体开始,在早古生代形成分隔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天山-祁连-秦岭洋,在松潘-阿坝地区北缘发育被动陆缘盆地。早古生代洋盆随原特提斯的消亡,经加里东期的俯冲,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最终形成加里东俯冲造山带,由此导致被动陆缘盆地的反转。二是在晚古生代以来,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在扬子西缘出现的裂陷槽及其间的小洋壳,松潘-阿坝地区西(南)缘形成张裂大陆边缘,发育浊流沉积盆地。晚三叠世随古特提斯的闭合,经印支运动张裂陆缘发生反转,形成印支褶皱造山带。其后,随着新特提斯的俯冲消亡,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这一地区与青藏高原一起发生隆升,其东部受龙门山陆内俯冲影响,发育陆内褶皱造山带,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因此,松潘-阿坝地区沉积组合类型、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的特点。松潘-阿坝地区总体处于过成熟的早期阶段,进入生成大量甲烷气阶段,具有寻找天然气的前景。从区内已有化探及非地震勘探成果表明,若尔盖坳陷为油气保存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松潘-阿坝地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蔡立国刘伟新宋立珩王守德
关键词:盆地演化油气远景
四川西北部松潘、阿坝、若尔盖地区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研究
蔡立国郑冰刘建荣王守德
该成果为首次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进行的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研究的全面系统总结。它论述了该区地层发育情况、地层划分与对比,分析了各期沉积环境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首次编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沉积相展布略图10幅。对工区的沉积特性,...
关键词:
关键词:石油地质沉积环境构造环境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被引量:12
2003年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刘光祥王守德潘文蕾吕俊祥
关键词:古油藏有机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