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关节镜下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3例(47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16.5±4.6岁;左21例,右26例,双膝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3例,外侧盘状半月板44例,术前病程13.6±3.9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7.3±8.9月(16~58月),Ikeuchi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1例(87.2%),良2例(4.3%),可4例(8.5%),差0例。术前lysholm评分32~75(61.2±11.4)分,终末随访时89~100(96.3±4.5)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19.634,P<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 孟涛王建明张寿涛尚义美
-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膝关节镜青少年半月板成形术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涉及多个关节、慢性的关节疾病和滑膜关节炎,其发病相关因素主要涉及遗传、滑膜中T细胞、B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免疫细胞等,但具体机制现仍不完全明确。目前,RA的临床治疗效果尚不理想,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中医中药、外科手术及新技术疗法等。
- 王建明谢书阳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 枕叶梗塞CT与临床(附20例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报告20例枕叶梗塞CT与临床,主要症状为视物不清、眩晕和头痛。少数病例有大脑半球或幕下结构受损的表现。头颅CT扫描提示,右枕叶梗塞10例,左枕叶梗塞6例,双枕叶梗塞4例。眩晕、头痛症状很快自行消失。视觉症状恢复早于视野缺损。8例随访1~3年仍有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 鲁佑瑜王建明姜亚平曹会侠王承缘
- 关键词:枕叶梗塞CT
- 利伐沙班对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0例复杂"股骨或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外伤时间>3周)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作为观察组,骨折术后48 h始接受常规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片,应用4周,期间参考D-二聚体变化,定期复查颅脑CT。选取2005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骨折术后未常规抗凝治疗。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颅脑出血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颅脑出血发生,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6/120),对照组为30.0%(3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 王建明田秀娥任强孙岩袁海董典宁金星
- 关键词:利伐沙班弥漫性轴索损伤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骨关节炎需要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氨甲环酸组即手术完成后松止血带前从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20 ml(1 000 mg)氨甲环酸。对照组采用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4 h,术后2 d拔出引流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与血液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甲环酸组术后24h和术后48 h的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2 d的Hb、H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间术后2 d和2周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2周和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行彩超检查均未见有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曹恒刘明廷王建明石辉徐闯王林伟
- 关键词:氨甲环酸出血量
- 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 Med、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内容为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H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至2016年10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报告1072例,TXA组569例,对照组503例。局部应用TXA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失血量[WMD=-419.51,95%CI(-507.64,-331.38),P<0.00001]、输血率[RR=0.26,95%CI(0.18,0.36),P<0.00001];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0,95%CI(0.42,5.40),P=0.54]。结论局部应用TXA可有效减少THA的总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
- 尚义美刘明廷徐闯王建明任强李健杜长岭
- 关键词:氨甲环酸META分析
- CBL和L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CBL)和传统教学法(L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骨科自2018年3—7月实习的60名实习生开展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60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骨科LBL临床教学法,试验组实施骨科CBL临床教学法,对比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评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习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评分及实习生教学满意度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采用CBL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实习生教学满意度。
- 李健孟倩杜长岭王建明蔺超
- 关键词:CBLLBL教学法骨科
- 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应用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局部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内容为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H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2016年6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2 144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789例,静脉组1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安全性:局部组与静脉组相比,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RR=0.76,95%CI(0.22,2.59),P=0.66]、肺栓塞(PE)发生率[RR=0.73,95%CI(0.08,7.02),P=0.79]、切口感染率[RR=1.26,95%CI(0.54,2.93),P=0.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有效性:局部组与静脉组对比,术后总失血量[WMD=16.75,95%CI(-30.07,63.57),P=0.48]、血红蛋白下降值[WMD=0.30,95%CI(0.02,0.58),P=0.03]、输血率[RR=1.37,95%CI(0.97,1.93),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应用相比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徐闯刘明廷孟涛石辉王建明李健杜长岭
- 关键词:氨甲环酸META分析安全性有效性
- Gremlin1^+骨髓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研究和探讨骨髓中Gremlin1^+的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购买30只6周的巴比赛(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关节炎组,每组各10只小鼠。骨关节炎组按照经典的Hulth法造模,即手术切断内侧副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韧带,假手术组不切除上述组织结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手术处理。(1)实验开始4周和8周后,测量三组小鼠的Mankin评分;(2)流式细胞术分离并鉴定三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3)体外诱导后,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组小鼠软骨细胞分化标志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及其两两比较的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8周时,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38.50±0.57)%高于4周时的含量,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正常组小鼠和假手术组相比,4周和8周时,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均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kin评分结果表明,8周后,骨关节炎组小鼠的Mankin评分为(2.88±0.24)分,与正常组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四周时的评分(P<0.05);8周后,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的Gremlin1+干细胞在体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可生成软骨细胞,Gremlin1的表达水平为(5.24±0.36),软骨细胞的标志基因Sox9基因和胶原蛋白(Collagen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5±0.20)和(3.83±0.37),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Runx2和Osteri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13)和(0.39±0.10),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炎小鼠骨髓中含有大量的Gremlin1^+干细胞,Gremlin1^+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成软骨能力,
- 戚大春安新荣张寿涛王建明任强蔺超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软骨
- 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的三维重建研究及改良Garden分型的提出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通过测量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探讨Garden分型的不足,提出改良的Garden分型。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包括GardenⅠ、Ⅱ、Ⅲ、Ⅳ型各40例,GardenⅠ型组包括不完全骨折者6例和嵌插型骨折者34例。利用患者双髋CT数据行三维重建,将健侧三维模型与骨折侧相配准,在两个模型上测量股骨头中心移位距离、股骨头凹最深点移位距离及股骨头空间移位角度;对四组患者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平均股骨头相对移位角度为(18.06±10.77)°,30%(10/34),嵌插型骨折移位角度>20°;6例不完全股骨颈骨折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仅3例为不完全骨折。GardenⅡ型组股骨头空间移位角度为(16.79±9.98)°,25%(10/40)患者股骨头移位角度>20°。GardenⅢ、Ⅳ型组股骨头中心空间移位距离分别为(14.36±5.61)、(18.77±5.45)mm。其中Ⅱ型组与Ⅰ型中嵌插型骨折组之间移位参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denⅣ型组股骨头的空间移位参数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定义为无移位型骨折具有较大偏差,嵌插型与GardenⅡ型空间移位无明显差别,Garden分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良Garden分型更适用于临床。
- 杜长岭石辉王建明孟涛任强徐闯刘明廷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