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林

作品数:41 被引量:674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气象
  • 7篇玉米
  • 6篇农业气象
  • 6篇气候
  • 6篇棉花
  • 6篇降水
  • 5篇冬小麦
  • 5篇小麦
  • 5篇雷达
  • 4篇冬小麦产量
  • 4篇双线偏振
  • 4篇作物
  • 4篇小麦产量
  • 3篇动力学特征
  • 3篇多普勒
  • 3篇多普勒雷达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双线偏振多普...
  • 3篇气象产量

机构

  • 29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国家气象信息...
  • 5篇宁夏回族自治...
  • 4篇山东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德国基尔大学
  • 1篇安徽四创电子...

作者

  • 41篇王建林
  • 5篇庄立伟
  • 5篇太华杰
  • 4篇王石立
  • 4篇刘黎平
  • 4篇刘建栋
  • 4篇周秀骥
  • 4篇曹俊武
  • 4篇薛晓萍
  • 3篇申双和
  • 3篇翁永辉
  • 3篇宋迎波
  • 3篇罗蒋梅
  • 3篇王馥棠
  • 3篇徐祥德
  • 3篇颜鹏
  • 2篇王志伟
  • 2篇刘庚山
  • 2篇庄薇
  • 2篇李昊

传媒

  • 6篇气象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气象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学报
  • 1篇2007年中...
  • 1篇沙尘暴气象服...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针对社会、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IMS...
庄立伟王石立刘庚山王建林
关键词:农业气象网络化
文献传递
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被引量:9
1992年
介绍了根据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的需要,研制的从资料(农业气象电报)接收处理、建立数据库、建模预报,直至输出预报产品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以及产量预报专家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其主要特点.
赵四强庄立伟王建林张宇
关键词:农业气象
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5
2009年
利用华北平原53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华北平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0℃活动积温、5-10月≥10℃活动积温以及<0℃负积温绝对值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是热量贫乏阶段,7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是热量增加阶段,90年代末-2005年热量最丰富,但趋势表现为减少;华北北部和东部沿海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中南部≥10℃活动积温呈减少趋势;华北平原全年、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但年际间变化增大,多年来降水偏少,2003-2005年的降水量增加;华北平原降水量分配在南北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趋于平均,夏季表现尤为明显。
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申双和
关键词:华北平原积温降水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60
2003年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 ,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 1 998年至 2 0 0 0年 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 :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 90 .7% ,定量准确率在87.5 %左右 ;此外 ,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 1 961~ 2 0 0 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于大气干旱 ,在自然气象条件下 ,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 ,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 ,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 ,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 3~ 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 ,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 ,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 4月下旬至 5月下旬 ,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 ,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 。
刘建栋王馥棠于强王建林毕建杰樊广华
关键词:冬小麦
影响中国棉花产量丰歉的气象指标被引量:10
1995年
文章首先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三大棉区)的主要气象因子,找出能够综合评判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弊的指标因子;然后,求出各指标因子的距平百分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把处理后的指标因子进行适当组合得到影响中国棉花产量丰歉的一级:二级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气象指标在分析、判断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的利弊方面,准确率可达95%以上。
王建林太华杰
关键词:棉花气象指标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本文综合分析研究了2000年春季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的天气过程,揭示了沙尘暴天气在起沙、扬沙、水平输送以及沉降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的动力学问题。
周秀骥徐祥德颜鹏翁永辉王建林
关键词:沙尘暴大气动力学
文献传递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被引量:3
1998年
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主要受热量条件制约.由积温推算出在不同气候生态棉区以及不同品种、种植方式、密度和产量水平下的棉田物候期,由此得到相应棉田各次化调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成铃率10%~15%,单铃重增加0.3~0.9g,使棉田因蕾期缩短而改变播期及种植品种,扩大麦棉两熟种植区域,提高棉花品质.
薛晓萍史可琳史可琳
关键词: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积温棉花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强度方法的研究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比常规天气雷达从云雨粒子中获取更多的雷达回波参量,可以明显提高降水强度的估测精度,改善雷达测量单点流域的降水和降水总量的效果,提高雷达对降水监测预报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利用美国KO...
王建林
关键词: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降水大气物理学降水强度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基于订正后的CI指数分析近50年干旱对山西省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山西省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出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通过对比CI指数与临近农田站1992—2010年的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分区域和发育期订正了玉米发生干旱时的CI指数评判标准。同时结合近50年山西省玉米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分区域构建了山西省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发育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与传统的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差异较大。以晋南区为例,玉米播种至出苗期、拔节至抽雄期、乳熟至成熟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为≤-1.2,出苗至拔节期为≤-1.3,抽雄至乳熟期为≤-0.9。山西省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累积指数与气象影响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35(晋北区)、0.6929(晋中区)和0.8041(晋南区);不同区域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模拟的近50年玉米产量变化与实际气象影响产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检验,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
徐玲玲王建林宋艳玲郑昌玲方利宋迎波
关键词:气象干旱玉米产量
东北地区单季稻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温度适宜度模型计算了1961—2015年东北地区单季稻各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并对其平均值、变异系数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单季稻分蘖、孕穗和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高且变异系数小,而播种和出苗期则相反;根据各站点55年平均适宜度大小,将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为适宜度高、中、低3个区,且适宜度高低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南北差异,总体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1961—2015年单季稻各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升高的趋势,播种-出苗、乳熟-成熟阶段升高趋势最为明显(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根据东北地区各站点温度适宜度变化倾向率,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分为适宜度强增长、次增长和弱增长区,强增长区主要位于温度低适宜区,未来东北地区单季稻温度适宜度的地域性差异将减小,种植环境将趋于平均和优化。
谭方颖王建林程路
关键词:单季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