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社

作品数:49 被引量:84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元古代
  • 9篇变质
  • 8篇岩石
  • 8篇年代学
  • 8篇前寒武纪
  • 8篇寒武纪
  • 7篇地台
  • 7篇地质
  • 7篇新元古代
  • 7篇韧性剪切
  • 7篇锆石
  • 6篇扬子地台
  • 6篇杂岩
  • 6篇剪切作用类型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扬子地台西缘
  • 5篇韧性剪切带
  • 5篇最大有效力矩...
  • 5篇花岗岩

机构

  • 4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1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山东省地质调...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南加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北省区域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9篇王新社
  • 18篇耿元生
  • 18篇郑亚东
  • 18篇杨崇辉
  • 13篇杜利林
  • 10篇王涛
  • 9篇吴春明
  • 9篇周喜文
  • 8篇沈其韩
  • 8篇任留东
  • 7篇庄育勋
  • 5篇张进江
  • 4篇万渝生
  • 2篇徐洪林
  • 2篇洪大卫
  • 2篇王世进
  • 2篇王彦斌
  • 2篇徐惠芬
  • 1篇郭磊
  • 1篇童英

传媒

  • 4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山东地质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5
2002年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原划分的阿拉善岩群中识别并划分出了新元古代 (晋宁期 )的变形花岗岩。该期变形花岗岩主要为眼球状片麻岩 ,以高SiO2 、碱 (Na2 O +K2 O)、REE ,低MgO、TFeO、CaO且K2 O大于Na2 O ,具强烈负Eu异常为特点。两个样品的锆石逐层蒸发法年龄分别为 971Ma和 84 5Ma ,表明它们是晋宁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有电气石、白云母的矿物组合特点表明 ,阿拉善地区晋宁期的变形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该区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意味着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一直影响到华北地台的西北缘。
耿元生王新社沈其韩吴春明
关键词:晋宁期花岗岩锆石同位素年龄新元古代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阿拉善群的再厘定被引量:68
2006年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本区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单元为迭布斯格岩群,由深变质的变质表壳岩系组成,是区内的基底岩系。初步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27亿年左右,属于新太古代。新建立的巴彦乌拉山岩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是区内的火山岩系。目前获得的年龄为2264Ma和2271Ma,属于古元古代。重新厘定的阿拉善岩群主要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碳酸盐岩组成,是陆缘沉积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或更晚。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由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18亿年左右,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形成于古生代期间。毕及格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杂岩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初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主期形成于8 ̄10亿年的晋宁期。
耿元生王新社沈其韩吴春明
关键词:前寒武纪
内蒙赤峰南部楼子店韧性剪切带应变与剪切作用类型被引量:16
2007年
赤峰南部楼子店韧性剪切带北东-南西向,低-中角度倾向南东.韧性剪切带主要为花岗质糜棱岩,向上依次逐渐变为绿泥石化糜棱岩带、微角砾岩带、脆性断层面及断层泥带,这些带具有相似的面理产状,但相关线状构造产状及运动学标志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石碎斑进行的Fry法有限应变测量得出,初糜棱岩对数付林参数、罗德参数和应变强度系数分别为1.25~3.30,-0.535~-0.112和0.41~0.75,付林图解及霍赛克图解上处于视收缩应变区;糜棱岩对应的参数分别为0.99~1.43,-0.176~-0.004和0.63~0.82,付林图解及霍赛克图解上处于靠近平面应变的视收缩应变区.极莫尔圆法、双曲线法、斜交面理法三种方法求得初糜棱岩和糜棱岩的运动学涡度在0.67~0.95之间,变形为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变形.有限应变和运动学涡度综合分析表明在韧性变形的初始阶段,变形为加长剪切,产生了L构造岩;随着剪切带的抬升和应变的积累,变形逐渐变为加长-减薄剪切,形成L-S构造岩.这些剪切作用类型只能形成a(平行剪切)线理/ab(平行剪切)面理的应变相,递进变形过程中线理不会发生90°转向.
王新社郑亚东王涛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剪切作用类型
中国西北若干重点前寒武纪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
耿元生王新社沈其韩吴春明万渝生
该项目初步查明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基本特征,建立其地质演化的基本年代格架。在原划分的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划分出不同时代的变形深成岩。 初步建立了该区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将该区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划分,将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前寒武纪年代格架
山东新泰孟家屯岩组锆石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孟家屯岩组是出露于山东省新泰市孟家屯一带的一套石英岩组合的表壳岩。自1992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九地质队发现以来,陆续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张连峰,1993,1994;宋志勇,1994;曹国权,1996),主要集中在孟家屯岩组...
杜利林庄育勋杨崇辉万渝生王新社王世进张连峰
关键词:石英岩年代学
文献传递
神秘的109.4°——共轭变形带的夹角被引量:27
2007年
塑性力学的滑移线理论、Watterson零伸长度理论和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均获得共轭变形带的夹角为109.4°。该值与黄金规则相容,然而,滑移线理论的预测值面对伸长方向,与实际不符。零伸长度理论所预测的109.4°,不能解释实际观察到的平面共轭剪切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理论,预测韧性变形域共轭变形带面对主压应力方向或瞬时最小伸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9.4°。迄今获得的全部野外观测值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均位于该预测值的±20°范围内,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有效性。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可解释或求解:1)折劈理的形成,2)大型低角度正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的形成,3)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4)变质结晶基底的基本构造型式——菱网状韧性剪切带,5)拆离褶皱的形成,6)古主应力和相关的运动学涡度。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
关键词:最大有效力矩准则滑移线理论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特征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本次工作选取原康定杂岩中雅江桥混合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斜长花岗岩,通过岩相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选取了雅江桥混合岩样品进行错石离子探针年龄测试.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获取的年龄结果分析,认为扬子地台西缘部分康定杂...
杜利林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任留东周喜文王彦斌杨铸生
关键词: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构造环境地幔柱
文献传递
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伸展运动学特征及剪切作用类型被引量:43
2002年
叠加于大青山晚侏罗世大型推覆体之上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具有与经典变质核杂岩相似的几何形态和构造组成。核杂岩表现为多重拆离,南翼主拆离断层系控制了山前坡地地貌,北翼拆离系发生褶皱并呈分叉状。糜棱状岩带中的线理、面理和拆离断层面及其擦痕等构造要素产状协调一致,宏观同向伸展褶劈理(C')产状与拆离断层一致,少数已扩展为断层;显微C'具有与宏观C'相似的特点,为同向伸展褶劈理扩展为低角断层提供了显微尺度依据。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褶皱、不对称布丁、不对称眼球、S-C组构、石英条带斜交面理以及C'等,指示核杂岩拆离系发生了褶皱并且具有相同的上盘向南东的剪切运动。
王新社郑亚东张进江G.ADavisB.J.Darby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7
2007年
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观测值全部在该区间内。该准则在实践中可解释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可藉以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说明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以及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
关键词: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被引量:45
2005年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杜利林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任留东周喜文石玉若杨铸生
关键词:玄武质岩石离子探针弧后盆地新元古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