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丽
-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37例临床分析
- 为了预防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发生,探讨AS髋关节损害的早期诊断、预测与治疗的方法,我们对109例AS出现髋关节损害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AS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髋关节损害的37例,均...
- 张永红王玉丽许素琴孙宗礼张保芬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关节损害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减量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减量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益赛普常规剂量治疗和递减剂量治疗,评价标准有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超声检测髋关节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SDAI、BASFI、ESR、CRP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髋关节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均有明显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下降幅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减量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滑膜炎,短时间内同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控制疾病活动,降低炎性指标;超声检测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廉价的AS疗效评价手段。
- 王笑青张永红王玉丽
- 关键词:生物制剂益赛普
- 张锡纯治疗类中风学术思想探讨
- 2000年
- 张锡纯认为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是类中风的发病主因。类中风有脑充血和脑贫血的不同,治疗上应坚守“实则污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脑充血者治疗上重用牛膝引脑中血下行,佐以清肝、降胃、镇肝之品;脑贫血者治疗上重用黄芪以补气,当归以补血,使人体气血归于平和。
- 孙宗礼刘红敏王玉丽
- 关键词:类中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 截瘫病人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治疗经验
- 1997年
- 王玉丽
- 关键词:截瘫泌尿系感染病因
- 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的白血病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例被引量:3
- 2007年
- 王玉丽张永红侯宏理许素琴吕秉舒曹焱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疼痛首发症状误诊
- 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抗原性发生变化的自身IgG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IgG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层次分组,小于16岁为幼年组,16-60岁为中青年组,大于60岁为老年组。每组各挑选30例,比较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结论:关于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患者发热、血液系统受累,幼年组的水平比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高(P〈0.05);关于白细胞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尿素氮、肌酐,幼年组的水平比青年组和老年组低(P〈0.05)。提示: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各异,幼年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患者发热、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情况高,而白细胞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尿素氮、肌酐水平较低,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侯宏理马琳琳曹焱张丽丽张万义张永红王玉丽许素琴
- 关键词: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37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张永红王玉丽许素琴孙宗礼张保芬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AS骶髂关节
- 痛风利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刘卫华王玉丽许素琴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中医药疗法临床症状
- 骨折病人应激并发内科疾病的分析与处理被引量:1
- 2002年
- 王玉丽张永红孙宗礼许素琴刘红敏
- 关键词:骨折应激内科疾病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脑梗塞
- 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下降幅度、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A组血沉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4);A组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及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t=4.209,P=0.035;t=5.429,P=0.000)。②A组的疗效优于B组(Z=-2.755,P=0.006)。结论: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改善肌腱附着点炎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笑青张永红王玉丽许素琴曹焱侯宏理李洛宜
- 关键词:中药离子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