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 作品数:2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五味润僵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五味润僵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测量大鼠足肿胀度,计算肿胀率及关节炎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TNF-α和IL-1B表达的影响,并与模型组、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IA大鼠有明显持续的局部关节肿胀的临床表现。给药后各组治疗均能减少大鼠足爪肿胀和关节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正常组的血清中TNF-α和IL-1B呈低表达,与模型组血清中的TNF-α和IL-1B的高表达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TNF-α和IL-1B较接近于正常组的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味润僵汤治疗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减轻大鼠的足爪肿胀,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1B水平。
- 王秀梅沈敬华董秋梅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蒙药TNF-ΑIL-1B
- 泌尿生殖道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 1997年
- 人乳头瘤病毒(HPV)通过性传播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器的多种病变。用HPV通用引物和分型引物(HPV6/11、HPV16/18型)扩增呼市地区72例怀疑为HPV感染的新鲜标本,结果:28例疣状物标本,HPVDNA阳性率为57.1%;其中HPV6/11型、HPV16/18型分别占62.5%和18.9%。14例取材于男性尿道棉拭中,HPVDNA阳性数为35.7%,其中HPV6/11型占60%,12例女性宫颈棉拭中HPVDNA阳性率为33.3%,其中HPV16/18型占50%。18例取材于膀胱肿块的标本,经病理诊断后再进行DNA扩增,移行细胞癌中,HPV16/18型占阳性数的41.7%,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占阳性数的50%,腺癌中未查见。在泌尿生殖道的良性损害中HPV6、11型多见,恶性增生中HPV16、18型多见,与许多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相符合。
- 裴子飞晓真杨盛王秀梅
-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女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概述被引量:4
- 2009年
-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女性CT感染后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包括不孕、异位妊娠和盆腔炎等,并且CT还是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子。本文从流行状况、病原学、感染途径、免疫机制、感染后的相关疾病、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女性泌尿生殖道CT感染予以综述。
- 王秀梅王培玉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
-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 2000年
- 目的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在CD2 3+ 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以及CD2 3与NO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和FACS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 ,放射自显影方法。结果 :发现CD2 3+ 白血病细胞株可以表达iNOSmRNA和iNOS蛋白 ,同时膜CD2 3可上调iNOS的表达。结论 :iNOS可能与人CD2 3+ 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
- 赵海霞王秀梅KOLBJP
- 关键词:一氧化氮白血病细胞增殖
- 肿瘤坏死因子αDNA疫苗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 2004年
- 目的观察pcTNFα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Lewis肺癌瘤局部注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免疫机理。方法用双酶切的方法由pBluescdpt/TNFα载体上切下TNFα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OS及Hda细胞,并对小鼠Lewis瘤体内注射pcTNFα重组质粒,观察疗效。结果构建了携带TNFα的重整pcTNFα真核表达质粒,肿瘤局部注射pcTNFα组肿瘤生长缓慢,存活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pcTNFα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Lewis瘤局部注射,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 季雪莲齐力周台英王秀梅
- 关键词:疫苗制备肿瘤基因疗法真核细胞
- 肿瘤坏死因子对淋巴激活素活化的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1993年
- 用B_(16)W_(10)黑色素瘤作靶瘤,C_(57)BL/6小鼠为荷瘤动物,小鼠脾细胞经白细胞间介质-2培养3d为效应细胞即LAK细胞,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肿瘤坏死因子(500U/ml)或低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U/ml)均不影响LAK细胞的杀瘤活性;肿瘤坏死因子能增强亚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增强最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局部肿瘤,瘤内同时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时,6只荷瘤鼠4只瘤块消失。其中2只存活期超过60d。对全身肺转移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亦显抗瘤作用增强,该组小鼠肺表面瘤结节数和肺结节发生率减少。
- 保文婕王秀梅张智清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杀伤细胞淋巴激活素
- 肿瘤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 2006年
- 本文简要概述了用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方面的进展。
- 周台英王秀梅
-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 CD23特异性配体对B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1995年
- CD23特异性配体(抗CD23McAb和IgE免疫复合物)与表达CD23分子的活化8细胞共育,然后分析其对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CD23单抗及IgE免疫复合物(IgEIC)对B细胞增殖呈促进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即:在高浓度(CD23单抗>0。16μg/ml,IgEIC>2.5μg/ml)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而在某一适当浓度范围内CD23McAb在(0.0025~0.05μg/ml,IgEIC在0.08~0.32μg/ml)呈促增殖效应。FACS分析观察到促B细胞增殖浓度的CD23单抗交联膜CD23分子(mCD23)可促进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Ig)的转型,即使IgM+/IgD+B细胞进一步向浆细胞(AFC)或记忆细胞分化。CD23McAb对B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有赖于B细胞mCD23的表达。其次,适当浓度的交联使CD23McAb与其所抗不同表位结合而传递阳性信号,促使B细胞Ig重链转型。这一发现表明mCD23在B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赵海霞徐德胜王秀梅
- 关键词:CD23分化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淋菌性尿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淋菌性尿道炎198例,阳性率为59.1%,在慢性淋病标本中得到的阳性率为43%。与涂片法比较,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的阳性率。认为PCR法是临床快速诊断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方法。PCR法辅以被检者是否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可被做为治愈的评估标准。在临床诊断中,PCR法适合推广应用。
- 裴子飞杨盛晓真王秀梅
- 关键词:淋菌性尿道炎尿道炎聚合酶链反应
- CD_(23)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鉴定
- 1999年
- 目的:制备高度特异性和高纯度的抗CD23单克隆抗体(CD23McAb)。方法:用EBV感染的人B淋巴细胞(RPMI-8866)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细胞ELISA和Western-bloting等方法制备、纯化和鉴定了CD23McAb。结果:筛选出了强分泌抗B细胞膜CD23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6)。结论:该单抗对Mr45×103的CD23分子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 赵海霞王秀梅徐德胜
- 关键词:CD23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