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GF与环氧合酶-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氧合酶-2(COX-2)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5份直肠癌组织中VEGF、COX-2蛋白的表达,计算VEGF、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27%(37/55),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36%(31/55);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分化程度患者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患者,浸润浆膜及浆膜外患者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肌层、黏膜及黏膜下层患者(P均<0.01)。结论 VEGF及COX-2在直肠癌的发生及转移、浸润中起促进作用。
- 刘志赵春清闫威张涛张彬李威刘松范立壮娄红
- 关键词: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
- 乳头状甲状腺癌预防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乳头状甲状腺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并行手术+131I治疗的患者283例,其中行甲状腺全切术113例(TT组),全切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0例(TT+PCND组),比较两组接受131I剂量、复发率、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使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肿瘤复发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性质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中,TT组复发21例,再手术17例,TT+PCND组复发15例,再手术7例,TT+PCND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T组(P=0.018)。而两组在131I积累量、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减退和神经麻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也证明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唯一减少乳头状甲状腺癌复发的因素(优势比=0.4)。结论: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行PCND处理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且不增加永久性并发症的几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涛俞薇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复发
- VEGF、MVD、Ki-67联合检测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VD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EGF、MVD、Ki-67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之间MVD表达存在差异(P<0.05),而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大小无关(P>0.05),VEGF、Ki-67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VEGF、MVD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VEGF、MVD、Ki-67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VEGF、MVD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赵春清刘志闫威张涛张彬李威刘松娄红
- 关键词:大肠癌VEGFMVDKI67
- 新辅助治疗对ypT0-2分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ypT0-2分期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全直肠系膜切除后肿瘤学转归。方法选进展期直肠癌患者181例,行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分期为ypT0-2患者109例,进一步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主要比较各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及无肿瘤复发生存时限的情况。结果进行新辅助治疗后,患者肿瘤降级显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其中ypk:期患者共109例,比较ypN0期与ypN+患者,基线特征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共18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6.3%),ypN+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更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无肿瘤复发的3年期生存率ypT0-2N0期患者为92.9%,ypT0.2N+期患者为82.0%,2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患者ypTN明显降级,局部残余淋巴结将导致后期淋巴转移、肿瘤复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无肿瘤复发的3年期牛存率降低。
- 张涛俞薇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 BRAF和Rasp21的表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BRAF和Rasp2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患者、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但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和50例甲状腺腺瘤(TA)患者组织中的CD44v6、BRAF和Rasp21进行检测。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PTC+LNM)的CD44v6、BRAF和Rasp2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TC)和甲状腺腺瘤(TA)组(P<0.05)。结论 CD44v6、BRAF和Rasp21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好的转移及预后评估指标。
- 赵洪涛赵春清张彬张涛刘松李威闫威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淋巴结转移CD44V6BRAFRASP21
- 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监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S-CD105和VEGF表达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原发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和VEGF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结果: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组血清S-CD105、VEGF浓度明显高于原发性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CEA与CA15-3联合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检测优于CEA与CA15-3联合检测,可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赵春清范立壮张涛娄红张彬李艳
- 关键词:乳腺肿瘤CD105VEGF复发血清
- VEGF、MVD、Ki-67联合检测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 赵春清张彬刘志张涛闫威李威刘松范立壮娄红
- “VEGF、MVD、Ki-67联合检测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是对64例大肠癌标本进行VEGF、MVD、Ki-67表达测定,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等可靠的方法进行测定,并与6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临床病理预后
- 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监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清S-CD105和VEGF表达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原发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S-CD105和VEGF的浓度;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复发转移患者同期血清CEA、CA15-3的浓度。结果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VEGF浓度明显高于原发性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CEA、CA15-3联合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表达优于CEA与CA15-3联合表达,可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赵春清范立壮李艳张涛娄红
- 关键词:乳腺肿瘤CD105VEGF复发血清
- 胃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因素。方法采用胃癌特异性问卷量表OLQ-ST022评估177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QOL,分析术式、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与患者术后QOL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QOL分别为58.49、47.65、32.5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患者的QOL与术式、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关(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QOL与术式、年龄、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术后12个月患者的QOL与手术术式、年龄、临床分期、性别有关(P均<0.05)。结论术式、年龄、临床分期是影响术后近期QOL的主要因素。
- 张涛
-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外科手术生活质量
- 血清S-CD105与VEGF联合监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意义
- 赵春清范立壮张涛谷秀改霍秀波李艳高立学娄红张彬赵洪涛闫威李威刘松刘志
- 通过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VEGF水平检测,并与同期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结果发现,联合检测S-CD105与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EA和CA15-3,提示,在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