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明
- 作品数:32 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在确定术后放射治疗指征及放疗靶区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对确定术后放疗指征及术后放疗靶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7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局部复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7例;术前病变位于胸上段8例,胸中段53例,胸下段14例;术后病理分期:Tis期0例,T1期6例,T2期17例,T3期48例,T4期4例;N0期35例,Nl期40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A期26例,ⅡB期7例,Ⅲ期35例,ⅣA期1例,ⅣB期1例;病理分型:鳞癌72例,腺癌2例,鳞癌小细胞癌混合型1例;食管癌根治术中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4例,未行清扫61例;颈部淋巴结清扫9例,未行清扫6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时间为1~68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13个月。局部复发部位包括双侧锁骨上区27例,上纵隔47例,中纵隔11例,下纵隔为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吻合口复发8例。结论: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位置主要是在双侧锁骨上区、中上纵隔和吻合口,且复发者主要为未行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建议应结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分期来决定是否应行术后放疗,放疗靶区则以双侧锁上区、中上纵隔和吻合口为主。
- 刘俊吕长兴王家明王常禄郭金栋李洪选高兰婷赵蕾方文涛
- 关键词:食管肿瘤靶区复发
- Ⅲ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性放化疗疗效比较被引量:38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有早期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率不高,复发率甚高,即使提高放疗技术也无法提高牛仔率。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本研究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对Ⅲ期未手术的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长期生存率。方法:70例Ⅲ期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36例列入同步放化疗组,34例列入序贯化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岁(范围41~70岁),病变部位,上段18例.中段10例,下段8例,病变长度6.42±1.35cm;序贯化放疗组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岁(范围42~68岁),病变部位,上段16例,中段11例,下段7例,病变长度6.35±1.53cm。化疔方案:5-FU500mg/m^2,静脉滴注d1-4,DPP70mg/m^2,静脉滴注d1,3周一疗程,共2疗程。同步放化疗组:在化疗第一天即进行放疗。序贯化放疗组:在2疗程化疗后,第43天起放疗。放疗方法均为:6MV X线三野等中心照射,2Gy/(次、天),5次/周,共6周,肿瘤剂量为60Gy。结果:同步放化疗组CR11例(30.5%),PR20例(55.5%)近期有效率(CR+PR)为86.1%,序贯化放疗组:CR4例(11.8%),PR18例(52.9%)近期有效率(CR+PR)为64.7%,(X^2=4.106,P=0.043和X^2=4.357,P=0.037),差异有显著意义。1、2、3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75.0%,66.7%,33.3%和67.6%,43.5%,30.0%,两组间的生存率经X^2检验,未显示有差异,但1、2、3年局控率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80.6%、62.1%,44.4%VS70.6%.54.2%.23.1%(X^2=8.411,P=0.015)。同步放化疔组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血白细胞和放射性食管炎均大于序贯化放疗组(X^2=8.826,P=0.004和X^2=1.348,P=0.001),但Ⅲ+Ⅳ度反应无差异(P〉0.05),并且患者均能接受.结论:以5-Fu和DD
- 王家明吕长兴刘俊王常禄郭金栋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不能手术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8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 ,4 3例进入化疗 +放射治疗组 (放化组 ) ,4 5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放化组 :化疗为DF方案 ,即 5 Fu 5 0 0mg/m2 d1~d4 ,DDP2 0mg/m2 d1 d4 ;放射治疗从第 1天即开始 ,6MV x射线照射 ,三野等中心照射DT 6 0GY 6 5GY/30 33Fr/6 6 5W。单放组 :放射治疗方案同综合组。结果 :放化组的 12个月、2 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76 7%、5 8 1% ,单放组的 12个月、2 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6 6 7%、4 2 2 % ,但二组间的生存率统计学上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χ2 =2 2 7,P =0 132 )。放化组的 2年远处转移发生率为 16 3% ,低于单放组的 2 8 9% (P <0 0 5 )。放化组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 ,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以DF方案化疗配合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降低了远处转移发生率 ,同时有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可能性 ,虽毒性反应增加 ,但患者均能耐受 。
- 刘俊吕长兴王家明
- 关键词: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手术远处转移毒性反应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临床结果被引量:9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性反应。方法8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3例进入放疗+化疗组(放化组),45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化疗为第1~4天氟尿嘧啶500mg/m2+顺铂20mg/m2(DF方案)。放疗从第1天即开始,6MVX线三野等中心照射,DT60~65Gy,30~33分次,6.0~6.5周。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6%、13%(χ2=4.63,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79%、65%、51%,单放组的分别为69%、49%、42%(χ2=3.12,P=0.056)。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77%、58%、47%,单放组的分别为67%、42%、38%(χ2=2.27,P=0.132)。放化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DF方案化疗配合放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有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 刘俊吕长兴王家明
- VM_(26)+DDP方案同期联合脑放疗治疗支气管肺癌脑转移被引量:2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随着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明显上升,文献报道达30%-50%。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为止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脑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气管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与单放疗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毒性反应。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1年10月将41例支气管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20例进入同步放化疗组,21例进入单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0岁(范围40—70岁),非小细胞肺癌16例,小细胞癌4例;单放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岁(范围40—73岁),非小细胞肺癌19例,小细胞癌2例。同步放化疗组化疗方案:鬼臼噻吩甙(VM26)每天60mg/m^2,d1-3;顺铂(DDP)60mg/m^2,d1;放射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6MV-X线照射,3Gy/次,全脑照射二周总剂量为30Gy/10次。单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案同同步放化疗组。结果:全组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CR)为25%,部分缓解率(PR)为50%,无变化(SD)为25%。单放疗组CR为4.76%,PR为33.33%,无变化(SD)为61.9%。两组的CR率及有效率(CR+P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P=0.019)。同步放化疗组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44.44%、33.33%、11.11%,中位生存时间为14月。单放疗组的1、2、4年生存率为31.58%、26.67%、0%,中位生存时间为11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2015)。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40%),血小板下降(25%)和胃肠道反应(50%)与单放疗组比(4.76%,0,9.5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7,P=0.016,P=0.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癌脑转移治疗同步放化疗的方案,其近期有效率优于单放疗,并且有提高远
- 王家明边海蓉吕长兴王常禄郭金栋
-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脑转移同期放化疗
- 胸腺瘤术后放疗疗效与WHO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分期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WHO组织学分型及Masaoka临床分期及其他因素与胸腺瘤术后放疗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条件者共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中位年龄46岁。WHO组织学分型AB型3例,B1型7例,B2型22例,B3型44例,C型18例;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8例,Ⅳ期1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放疗,中位剂量为5442cGy(4011—6213eGy)。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Pearson复相关分析组织学分型与分期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率91%,5年随访31例。5年总生存率为72%。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66%、36%。WHO组织学分型AB、B1、B2、B3、C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76%、67%、44%。相关分析发现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WHO组织学分型、手术切除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完全性、肿瘤包膜完整与否均为胸腺瘤术后长期生存重要的预后因素。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结合对胸腺瘤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李洪选吕长兴刘俊王家明郭金栋王常禄高兰婷
- Ⅲ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性放化疗疗效比较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有早期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率不高,复发率甚高,即使提高放疗技术也无法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本研究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对Ⅲ期未手术的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
- 王家明吕长兴刘俊王常禄郭金栋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 文献传递
- 非小细胞肺癌62例脑转移行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估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全脑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1~3个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生存率,并进行生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为11.27~20.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病灶放射总剂量及全脑放射治疗后接受生物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患者的中位肿瘤局部控制时间为2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8.21~22.45),6个月、1年和2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6%、82.5%和48.9%。全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治疗相关致死性病例。治疗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病灶放射总剂量及全脑放射治疗后接受生物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1~3个脑转移瘤的患者,有选择地进行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 赵蕾郭金栋吕长兴王家明刘俊李洪选王常禄高兰婷
- 关键词: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被引量:25
- 1999年
- 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于肺癌,其次为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肺癌与乳腺癌的胸腔积液占75%[1,2],病人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插管腔内注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滑石粉、OK432、CP、博莱霉素等。作者采用日本化药公司生产的博莱霉...
- 简红廖美琳赵家美王家明周箴
- 关键词:博莱霉素恶性胸腔积液
- 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胸部放疗致肺损伤的剂量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确定全肺切除术后胸部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参数,并设立参考阈值。方法:2007年4月-2010年10月前瞻性、连续纳入44例全肺切除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胸部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记录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以及接受5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V5以及V10、V15、V20和V30。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这些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间的关系,找出预测能力较强的参数并确定安全阈值。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有13例(29.5%),其中发生3级的4例,无患者发生4和5级放射性肺炎。所有的放射性肺炎均发生在放疗后9个月内,其中84.6%(11/13)的放射性肺炎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内,中位时间为放疗后2个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3个参数分别为V5(0.824)、MLD(0.806)和V10(0.801),参考阈值分别为21.5%、450cGy和8.5%。4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的患者,MLD>800(804~887)cGy,V5>28%(28%~42%),V10>20%(20%~36%)。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行胸部放射治疗是安全而可行的,为避免发生2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建议余肺剂量限定于V5<21.5%(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4.6%),MLD<450cGy(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65.4%),V10<8.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1.5%)。为避免发生3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建议余肺MLD<800cGy。
- 王常禄傅深王家明刘俊庄志邈吕长兴
- 关键词: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