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脑白质
  • 2篇脑白质疏松
  • 2篇脑白质疏松症
  • 2篇白质
  • 2篇白质疏松
  • 2篇白质疏松症
  • 2篇BINSWA...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再灌...
  • 1篇心肌再灌注
  • 1篇心肌再灌注损...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机构

  • 8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征
  • 4篇唐静怡
  • 4篇李庆华
  • 4篇欧阳文
  • 2篇黄通瑞
  • 2篇崔卫华
  • 2篇丁军
  • 1篇王明玉
  • 1篇孙家安
  • 1篇张文君
  • 1篇傅向华
  • 1篇李俊峡
  • 1篇丁超
  • 1篇任向群
  • 1篇赵玉英
  • 1篇陈会校
  • 1篇潘志刚
  • 1篇田秀恩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第四届全国老...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4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脑白质疏松症对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老年人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按 1∶1病例对照 ,对 6 9例老年LA患者与无LA对照组进行 5年的随访调查 ,统计 2组病死率 ,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调查LA对老年人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  LA组 5年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6 0 9%及 33 3%,P <0 0 1) ;cox回归分析表明 :LA独立于高血压、既往脑卒中病史、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为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RR =1 90 ;95 %可信区间 1 11~ 3 2 2 ,P =0 0 19)。  结论 LA为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庆华唐静怡欧阳文李征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病死率COX回归模型
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心绞痛
2004年
李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心绞痛心电图超声检查
口服地尔硫致腹泻一例
2009年
黄通瑞崔卫华丁军任向群李征张文君
关键词:腹泻药物不良反应
Binswanger病危险因素分析
Binswanger病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本文对1994年8月~2001年8月间收治的86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与BD相关的危险因素.
李庆华欧阳文唐静怡李征
关键词:BINSWANGER病LOGISTIC回归分析
文献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桥MRI-T2加权像高信号的关系
2002年
李庆华欧阳文唐静怡潘志刚李征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桥脑磁共振成像
心房纤颤与Binswanger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同Binswanger病 (BD)的关系。 方法  10 6例BD患者 ,按 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既往中风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史等进行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中风病史均为BD的影响因素 ;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心房纤颤仍为BD的危险因素之一 (OR =2 5 33;95 %CI,1 199~ 5 35 0 ;P =0 0 15 )。
李庆华欧阳文唐静怡李征
关键词:心房纤颤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早搏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2月~2007年4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4例老年室性早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7天后胺碘酮减为每日2次,维持量为每日0.1-0.2g。对照组单纯予胺碘酮口服,用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4%,对照组为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合用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丁军崔卫华黄通瑞田秀恩李征王明玉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 h后再开放60 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 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 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丁超傅向华李俊峡李征陈会校赵玉英孙家安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山莨菪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