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疗效
  • 9篇梗阻
  • 8篇介入
  • 6篇原发性
  • 6篇老年
  • 6篇奥曲肽
  • 6篇肠梗阻
  • 5篇胰腺
  • 5篇原发性肝癌
  • 5篇治疗肠梗阻
  • 5篇肿瘤
  • 5篇疗效分析
  • 5篇肝癌
  • 4篇胰腺炎
  • 4篇治疗老年人
  • 3篇胆道
  • 3篇胆管
  • 3篇胆管肿瘤
  • 3篇序贯
  • 3篇引流

机构

  • 22篇福建省泉州市...
  • 12篇泉州市第一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张长青
  • 13篇吴伟岗
  • 10篇张葵玲
  • 7篇庄建良
  • 5篇曾志雄
  • 4篇黄贞毅
  • 4篇潘群雄
  • 3篇张国伟
  • 3篇李彦豪
  • 2篇付奕其
  • 2篇王育斌
  • 2篇姚玉珍
  • 2篇陈红
  • 2篇黄奕森
  • 1篇袁世珍
  • 1篇郭介基
  • 1篇何碧莲
  • 1篇张蔡玲
  • 1篇徐明符
  • 1篇李森泉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胃肠病学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普瑞酮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替普瑞酮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应用在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陈雅妮张长青黄奕森王育斌庄亚琼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被引量:3
2000年
对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 96例采用双盲随机分为 2组。西沙必利组 5 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 72± 6岁 ) ,对照组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73± 5岁 )。西沙必利组 :用西沙必利 10 m g~ 2 0 mg,口服 ,1日 3次 ;对照组 :用安慰剂 2~ 4片 ,口服 ,1日 3次。两组疗程均为 8周。结果 西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为 75 % ,而对照组为 30 % (P<0 .0 1) ;排便间隔由 4.2± 1.0 d减至 1.9± 1.1d,每次排便时间由 32± 7min减至 16± 5 m in(P<0 .0 1) ,而对照组排便间隔由 4.0± 1.2 d减至 3.2± 1.0d,每次排便时间由 30± 5 min减至 2 7± 6 m in(P>0 .0 5 )。
李森泉张长青
关键词:老年人西沙必利慢性功能性便秘药物疗法
2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医院感染分析
2001年
张长青赖金狮庄建良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医院感染肝肿瘤病例分析
介入超声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早期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5月-2015年5月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21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04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医疗资源的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值分别为(8.3±2.5)天比(12.4±2.9)天,(5.2±1.73)天比(7.1±2.1)天,(7.9±2.4)天比(11.9±3.1)天,P〈0.05)〕,观察组患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值分别为〔(17.9±4.6)天比(22.4±5.2)天,(181 862±6091)元比(273691±11836)元,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压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膀胱压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7.3%比34.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0%比77.9%,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因病例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比6.7%,P〉0.05)。结论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病程,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并延缓及阻止病情的发展。
曾志雄姚玉珍余卫峰张长青孙安毅
关键词:超声穿刺引流术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效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坏死感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74例经PCD治疗的AP合并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有效预测PCD治疗效果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果:本组AP合并坏死感染接受PCD治疗成功率为58.1%(43/74),PCD失败转为手术清创者31例(41.9%)。单因素分析发现:CT影像学指标中胰腺坏死范围(P<0.001)、感染灶范围(P=0.038)、数目(P=0.010)、成份(P=0.001)、包裹程度(P=0.029),临床指标中是否并发持续性器官衰竭(P=0.013),与PCD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关联性;而人口学特征中年龄、性别、病因学诊断以及临床指标中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BISAP)评分、白细胞计数、CRP、是否并发器官衰竭和器官衰竭数目以及一过性器官衰竭与PCD治疗效果未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胰腺坏死范围>50%(OR=1.75,95%CI 1.39~3.76,P=0.013)、多发感染灶(OR=2.04,95%CI1.83~5.92,P=0.001)、感染灶成分不均质(OR=2.76,95%CI 1.47~6.58,P<0.001)和持续性器官衰竭(OR=1.27,95%CI 1.20~2.97,P=0.035)是AP合并坏死感染接受PCD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CD治疗AP合并坏死感染的成功率较高,CT影像学评估尤其是感染灶成分、数目和胰腺坏死范围对预测PCD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王育斌张长青张葵玲周阿佩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初步临床研究
2001年
张长青吴伟岗
关键词:肠梗阻奥曲肽皮下注射
垂体后叶素与硝苯吡啶治疗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比较被引量:1
1996年
张长青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垂体后叶素硝苯吡啶出血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2002年
张长青张蔡玲
关键词:奥曲肽肠梗阻疗效分析
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涵管置入术28例
2001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两组,28 例为内涵管组,行经皮肝穿胆道内涵管置入术;20例为对照组,用一般内科治疗(利胆、护肝等对症处理)。其中内涵管组28例随 访 35至 35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内涵管组:经皮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 100%。置入后血清总胆红 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 98天,半年开通率为53.57%。内涵管组:并发症发生率24.95%,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对照组:井发症发生率30%(P <0.05)[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张长青李彦豪庄建良潘群雄吴伟岗陈勇
关键词:胆管阻塞胆管肿瘤
诺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上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胃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失常,幽门阻力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胃肠激素,心理和环境等.就诊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马来酸曲美布汀于70年代中期在日本上市,作为胃肠动力紊乱调节剂主治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如各型肠易激综合症、腹部术后不适、慢性胃炎等所致胃肠功能紊乱),能显著改善各种腹部不适症状[1].本文对65例F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诺为治疗FD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张国伟张长青张葵玲
关键词:马来酸曲美布汀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例分析疗效观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