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劲松

作品数:45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考古
  • 13篇考古学
  • 13篇古学
  • 11篇三星堆
  • 11篇青铜
  • 10篇遗址
  • 8篇铜器
  • 8篇出土
  • 7篇青铜器
  • 6篇中国考古
  • 6篇中国考古学
  • 6篇三星堆遗址
  • 6篇文化
  • 4篇商周
  • 4篇墓葬
  • 4篇金沙遗址
  • 4篇成都平原
  • 3篇学科
  • 3篇知识
  • 3篇知识体系

机构

  • 4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剑桥大学
  • 1篇《考古》编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 1篇三星堆博物馆

作者

  • 45篇施劲松
  • 4篇王齐
  • 3篇陈星灿
  • 2篇白云翔
  • 2篇刘庆柱
  • 2篇袁靖
  • 2篇仇士华
  • 2篇张长寿
  • 2篇任式楠
  • 2篇王巍
  • 2篇李学勤
  • 1篇许宏
  • 1篇高崇文
  • 1篇宋治民
  • 1篇焦南峰
  • 1篇宋镇豪
  • 1篇张柏
  • 1篇李伯谦
  • 1篇乌恩岳斯图
  • 1篇赵辉

传媒

  • 10篇考古
  • 10篇南方文物
  • 5篇四川文物
  • 3篇文物
  • 3篇考古与文物
  • 3篇南方民族考古
  • 2篇考古学报
  • 2篇江汉考古
  • 1篇东南文化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动态(北...
  • 1篇三代考古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透视历史方法的考古学——记丹麦考古学家克劳斯·韩斯堡(KlavsRandsborg)
2017年
克劳斯·韩斯堡(Klavs Ran&borg,1944年-2016年)是丹麦考古学家,其研究领域从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学、欧洲考古学到非洲考古学,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从韩斯堡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把握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即将考古学作为透视历史的方法,所有的“人造物”均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立足于“物”的考古学具有独立性。作为透视历史的方法,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地域与时间的限制,透过考古学的镜头,我们可以认识世界,从过去到今天。
施劲松
关键词:考古学家考古学研究斯堪的纳维亚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
成都平原的文明起源问题被引量:4
2005年
考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首先需要考虑“文明”的定义和定义的途径,根本的问题是,“文明”首先是一种理念,是特指一个与野蛮阶段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这样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而就“文明”设定出一套普遍的物化的标准显然并不合适。从横向上对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各个阶段的文化来探讨文明起源,需要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整体考察,才会对各时期各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而纵向研究则在于考察在不同的阶段中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发展的变化,并最终获得对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的认识。
施劲松
关键词:成都平原文明起源
商时期南方地区的青铜器与社会:复杂性与多样性的例证被引量:2
2018年
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对社会发展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但在不同地区,青铜器的作用并不相同。考察中原、赣江流域、湘江流域和成都平原青铜器的不同特点,可揭示各地社会不同的发展状况。以各区域为例证,也可进一步说明青铜器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古代社会发展形态的多样性。
施劲松
关键词:青铜器社会
从铁器中阅读历史——读《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施劲松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铁器学术著作
商周考古纵横谈——张长寿先生访谈录
2008年
张长寿先生,1952年7月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88年被授予德国考古学研究院通讯院士。张先生的田野考古实践和研究,在商周考古学的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更可以领悟到学术的真谛与精神。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们曾对张先生进行专访。现应《南方文物》之约,特此刊出。
张长寿施劲松
关键词:考古学商周访谈录博士生导师学部委员
国家形成的进程与理论模式——读《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被引量:1
2005年
探讨国家的形成,需要考察国家形成的进程并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式。
施劲松
关键词:考古资料经济结构政治组织文化遗址
十二桥遗址与十二桥文化被引量:11
2015年
成都十二桥遗址的时代相当于商周时期。该遗址最早的地层中出土大量三星堆文化的典型陶器,其早期或属于三星堆文化。从当时的文化格局看,成都地区其他一些遗址中也应有三星堆文化遗存。三星堆文化与十二桥文化的面貌、内涵等均较为一致,二者或为同一文化的两个发展阶段。但十二桥文化与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差异显著。
施劲松
关键词:金沙遗址十二桥文化三星堆文化巴蜀文化
新世纪的学术期刊与考古学的繁荣发展——纪念《考古》创刊50周年笔谈被引量:2
2005年
《考古》创刊于1955年。50年来,《考古》始终坚持服务学术、繁荣学术和引导学术的宗旨,在引导学术方向、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人才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刊50年之际,《考古》约请考古及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笔谈,回顾《考古》走过的历程,展望新世纪的考古学期刊与考古学的繁荣发展。
白云翔陈星灿樋口隆康高崇文焦南峰李伯谦李学勤刘庆柱仇士华任式楠施劲松石兴邦宋镇豪孙新民王巍王仲殊乌恩岳斯图徐苹芳袁靖张柏
金沙遗址出土石人像身份辨析被引量:6
2010年
2001年开始发掘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大批珍贵遗物.其中有12件石雕人像。这些石雕人像形制基本相同,均呈双手被反绑的跪坐状.头顶呈V字形。曾经有学者认为.它们表现的是奴隶或者战俘。本文作者认为,金沙等地出土的被缚跪坐石人像应该是巫师,与石人共出的石虎、石蛇、玉璋和卜骨等都是巫师的工具。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一样,金沙石人像及其共存物表现的可能是巫师举行祭祀活动的一个场景。
施劲松
关键词:石雕人像金沙遗址出土祭祀活动巫师
从利玛窦看中西文化交流
2010年
2010年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逝世400周年。利玛窦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到达澳门,后至肇庆、韶州、南昌、南京,最终于1601年来到北京定居,直到逝世为止。
施劲松王齐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利玛窦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逝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