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陈栀子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 2005年
- 李彤刘彩娟王妮张文英
- 关键词:婴儿黄疸母乳性
-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多器官损害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1
- 1998年
- 目的:观察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特点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胎儿宫内失血和宫内缺氧的临床特点、多器官损害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早产儿HMD中宫内缺氧缺血组108例,出生后缺氧组46例;死亡病例均经尸检确诊。HMD均检测血气、心电图、多项生化指标,并摄胸腹部X线片。结果:154例HMD中普通型102例,休克型52例。多器官损害率:普通型6569%(67/102),休克型9038%(47/52)。病死率:普通型4706%(48/102),休克型9423%(49/52)。休克发生率分别为胎儿缺氧缺血组4630%(50/108),出生后缺氧组435%(2/46)。结论:胎儿宫内失血和宫内缺氧是导致早产儿HMD并发休克、多器官损害最危险的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极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 赵孟陶孟素芹陶英纯王妮
- 关键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多器官衰竭预后
- 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象及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分析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间就诊的幼儿急疹患者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年龄发病情况。结果幼儿急疹发病高峰在5-8个月龄组,前驱期末梢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降低,热退出疹期逐渐回升,全身中毒症状轻。结论血象及临床可早期预见疾病,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 王妮李彤
- 关键词:幼儿急疹外周血象
- 急诊危重症279例
- 2002年
- 李彤赵彬王妮
- 关键词:危重症急诊婴幼儿先天畸形
- 全文增补中
- 胎儿期缺氧缺血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和预后影响被引量:6
- 2003年
- 为观察早产儿胎儿期缺氧和失血对肺透明膜病 (HMD)发病和预后的影响 ,将155例早产儿 (胎龄≤34周123例 ,~37周32例)依据围产资料分为胎儿缺氧缺血组109例 ,出生后缺氧组46例。HMD诊断依据胃液泡沫试验、胸部X线片和临床特征 ,死亡病例在24h内进行尸体解剖。对照组为同期出生、围产资料完整的住院非HMD早产儿162例。结果表明 ,HMD组胎儿期缺氧缺血显著高于非HMD组 (P<0.001) ;胎龄≤34周组HMD胎儿期缺氧缺血明显高于胎龄~37周组 (P<0.05) ;胎儿缺氧缺血组HMD发生休克、多器官损害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出生后缺氧组 (P<0.001、0.01、0.001)。肺外病理资料显示 ,存在心肌损害、缺氧性颅内出血、肾上腺损害和多器官组织微血栓栓塞。提示胎儿在缺氧缺血状态下结束胎儿循环 ,肺泡Ⅱ型细胞合成的少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遭到破坏 ,可能是胎龄≤34周早产儿HMD发生率高的主要病理因素。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并发DIC ,致使多器官功能受损 。
- 赵孟陶安晶慧李彤李学书王妮
- 关键词:胎儿期缺氧缺血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病
- 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97例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对97例确诊为宫内感染新生儿 ,观察其血糖异常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其中TORCH感染IgM抗体阳性48例 ,细菌感染49例。对照组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81例。观察对象在生后24小时和72小时各采血1次 (距哺乳时间4~6小时 ) ,感染组随着病情进展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 ,葡萄糖输注浓度为7.5 % ,补糖量为6~7.5mg/(kg·h)。结果 :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在不同成熟度感染儿的差异不明显 (χ2=1.79,P>0.05;χ2=0.53,P>0.05) ;但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8.85,P<0.01;χ2=11.71,P<0.01)。②重度感染组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轻中度感染组 (χ2=29.43,P<0.01 ;t'=25.2,P<0.01) ;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 ,但血糖降低值重度感染组显著低于轻中度组 ,差异明显 (χ2=0.02,P>0.05;t=6.75,P<0.001)。③重度感染组的死亡病例 ,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病例 (t=17.6,P<0.001)。④低血糖病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多见 ,高血糖病儿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出生后感染扩散 ,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以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发生紊乱 ;感染愈重机体内环境紊乱愈重 ,最终导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因而对感染的新生儿监测血糖对预防高渗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和判断预?
- 赵孟陶李彤王妮
- 关键词: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病例分析
- 97例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确诊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观察血糖异常发生率以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宫内感染儿97例,其中TORCH感染IgM抗体阳性48例,细菌感染49例。对照组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81例。观察对象在生后24h和72h各采血1次(距哺乳时间4~6h),感染组随着病情进展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采血样24h内未输血和使用激素。葡萄糖输注浓度7.5%,补糖量为6~7.5mg.kg-1.h-1。血糖检测用氧化酶法,由专人操作。结果: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不同成熟度感染儿差异不明显(χ2=1.79,P>0.05;χ2=0.53,P>0.05);但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5,P<0.01;χ2=11.71,P<0.01)。②重度感染组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轻中度感染组(χ2=29.43,P<0.01;t=25.2,P<0.01);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血糖降低值重度感染组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明显(χ2=0.02,P>0.05;t=6.75,P<0.001)。③重度感染组中的死亡病例,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病例(t=17.6,P<0.001)。④低血糖病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多见,高血糖病儿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结论:胎儿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扩散,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发生紊乱;感染愈重机体内环境紊乱愈重,最终导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因而对感染的新生儿监测血糖对预防高渗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和判断预后都有参考价值。
- 王妮赵孟陶李彤
- 关键词: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
- 妊娠晚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感染率分析
- 2008年
-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巨细胞(CMV)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垂直传播及先天性感染率。方法:观察组为出生体重<2500g早产儿和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对照组为同期出生单胎足月正常新生儿,两组均与生母配对分别于分娩后48h采血,进行CMV病原体血清学检测(间接ELISA法)。结果:产妇CMV病毒活动性感染率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MV感染率早产儿组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1)。结论:妊娠晚期孕母病毒感染的早产儿先天性感染率高于足月儿,小胎龄早产儿的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这可能与病毒容易通过胎盘屏障传播给胎儿有关。
- 王妮李彤
- 关键词:妊娠病毒感染低出生体重儿
-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2月,本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哮喘病儿142例,≤3岁组83例,~7岁组59例,于发病7~10d用ELISA法检测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滴度≥1:80),腺病毒(Adv)。结果哮喘病儿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43.7%,≤3岁组阳性检出的23例中Rsv73.9%,Mp17.4%,Adv8.7%;~7岁组阳性检出的39例中Rsv20.5%,Mp59%,Adv20.5%。显示哮喘病儿≤3岁组Rsv感染明显高于~7岁组(P<0.01),~7岁组Mp感染明显高于≤3岁组(P<0.01),而Adv感染2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哮喘病儿≤3岁组主要为Rsv感染诱发,~7岁组以Mp感染诱发。提示:哮喘病儿应对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做血清学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有针对性选择用药,对有效控制病情迁延至关重要。
- 王妮李彤孙风云
- 关键词:哮喘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
- IL-6在婴幼儿3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早期诊断的意义
- 2005年
- 目的 通过检测婴幼儿较常见的3种呼吸道感染性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时血清中IL- 6含量,探讨其在以上3种呼吸道疾病时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出MP、ADV、RSV阳性的呼吸道疾病患者33例为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2 8例做正常对照组。2组均测定血清IL- 6水平。在观察组中按发病天数分为0~3d组,~7d组,~0 d以上组,观察不同发病时间IL - 6水平变化。结果 ADV、RSV、MP组IL - 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做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 1)。发病0~3d组与~7d组IL - 6水平比较P<0 .0 5。而发病时间在~7d组与~10 d组比较P>0 .0 5。结论 婴幼儿常见的3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ADV、RSV、MP感染时IL- 6水平均升高,说明IL- 6参与了其发病过程,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和重症肺炎时更有意义。是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于芳王妮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