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
- 作品数:2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略论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的变化被引量:6
- 2005年
- 本文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变化的六大现象和三大特点。六大现象是,新式婚礼地区扩大,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观念增强,婚礼形式趋于简化、便捷,涉外婚姻开始出现,离婚已是平常事,婚姻禁忌有所松动;三大特点是,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局面,新旧中西同时并存的混合性特征,部分川民存在畸形的婚姻观。
- 冯静陆铭宁
- 关键词: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
- 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改革被引量:8
- 2014年
-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的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为此,教育改革要确立积极的教育理念,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展开积极的教学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 冯静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因材施教教育改革
- 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爆发原因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讨论了制度作为决定性因素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原因中的特殊地位。
- 冯静赵先明
- 关键词:邓小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条件探微
- 2008年
- 本文主要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的主、客条件,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党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是承继了党的传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的战略发展的要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辛努力的结果。
- 冯静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问题
-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探因及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阐述该现象产生危害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为其建立良好职业前景、实行科学的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培训以提升其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避免职业倦怠问题的发生。
- 黎华冯静
-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
- 邓小平论“稳定”的历史哲学思想初探
- 2006年
- 文章主要从稳定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实现稳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论述邓小平关于“稳定”的历史哲学思想。认识稳定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地位。
- 赵先明冯静
- 关键词:邓小平历史哲学
- 试述民国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特点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四大特点,即:新风尚出现时间晚于沿海地区,呈现城乡不平衡现象;社会风尚呈现多元、多性质并存状态;新风尚变化多属外表的、浅层次的;风尚破“旧”大于“立”新。
- 赵先明冯静陆铭宁邱梅
- 关键词:民国时期社会风尚
- 试论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原因
- 2005年
- 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存在“崇洋”、逐“利”的社会心理,同时传统的礼仪、习俗朝着文明、简洁的方向发展。这些社会风尚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四川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及其自身自治运动的推动的结果。
- 赵先明冯静邱梅
- 关键词:民国时期社会风尚
- 素质教育观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思考被引量:4
- 2006年
-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本文通过对目前高师生教学技能的现状分析,从教学技能的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出发,提出了培养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 冯静张娅
-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师生教学技能
- 论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的变化
- 社会风尚俗称社会风气,是以自然现象作比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价值判断、行为意向、行为方式等在形式上趋于相近的情形的总称。
民国时期,随着封建帝制的推翻,在新文化运动后中西文化的交锋更为激烈...
- 冯静
- 关键词:社会风尚社会现象新文化运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