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霞
- 作品数:38 被引量:7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D-1/PD-L1通路在肺癌中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大多选择化学治疗或姑息治疗。化疗有效率较低,且随着整体人群寿命的延长,治疗已达平台期。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 康晓艳刘侠宋霞
- 关键词:NSCLCPD-1/PD-L1一线治疗多西他赛通路培美曲塞
-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观察国产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B及Ⅳ期肺腺癌患者41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 第1 天静脉滴注15 min,顺铂20 mg/m2 第1天至第4 天静脉滴注,每3 周重复,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预处理,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观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7.3 %),部分缓解(PR)9例(22.0 %),稳定(SD)13例(31.7 %),进展(PD)16例(39.0 %),总有效率(ORR)29.3 %(12/41),疾病控制(DCR)率61.0 %(25/41)。中位PFS 5个月。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分期及治疗时机对ORR和DC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有无吸烟、不同分期及不同治疗时机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疲乏、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被耐受。
- 郭伟田瑞芬张霞沈芳芳任俏丽宋霞
- 关键词:培美曲塞腺癌疗效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ET扩增介导获得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扩增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耐药的重要驱动因素,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联合EGFR-TKIs的治疗策略可以克服MET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研究表明,MET扩增也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RET、ROS1等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接受TKIs类药物治疗后耐药的驱动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ET扩增作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靶向治疗耐药驱动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克服这种耐药机制的治疗策略。
- 潘思思王娜宋霞
- 关键词:肺肿瘤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
- 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倒,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60 mg/m2~80 mg/m2,第1天~第3天或卡铂(AUC=5)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可评价疗效的30例,有13例达到PR,有1例达到CR,有效率为46.7%.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痛、肝功能损害等.大部分患者为Ⅰ度、Ⅱ度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作用轻,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宋霞郭沁香苏文忠朱海波田瑞芬翟晋芳郭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顺铂卡铂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晚期(ⅢA~Ⅳ期)NSCLC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58.94±12.33)岁,年龄范围为35~72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分为EGFR-TKI组(n=48)、克唑替尼组(n=7)与联合治疗组(n=45),EGFR-TKI组采用EGFR-TKI治疗,克唑替尼组采用克唑替尼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抗原分化簇3(CD3^(+))、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卡氏行为能力状况量表(KPS)评分]。结果 EGFR-TKI组的有效率(68.8%)、疾病控制率(87.5%)和克唑替尼组的有效率(71.4%)、疾病控制率(85.7%)高于联合治疗组[(31.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GFR-TKI组CD3^(+)[(49.67±7.35)%]、CD4^(+)[(42.00±5.17)%]、CD4^(+)/CD8^(+)(1.97±0.51)高于治疗前[(28.73±4.92)%]、[(24.16±3.90)%、(1.30±0.49)],克唑替尼组CD3^(+)[(51.21±7.72)%]、CD4^(+)[(40.79±4.37)%]、CD4^(+)/CD8^(+)(2.01±0.48)高于治疗前[(28.42±4.52)%]、[(23.85±3.73)%、(1.30±0.52)],联合治疗组CD3^(+)[(41.05±6.37)%]、CD4^(+)[(34.52±4.41)%]、CD4^(+)/CD8^(+)(1.67±0.45)高于治疗前[(28.62±5.36)%]、[(23.65±3.66)%、(1.28±0.53)],三组患者的CD8^(+)[(16.71±1.79)%、(15.90±1.93)%、(21.28±2.40)%]均低于治疗前[(26.44±3.20)%、(26.42±3.11)%、(26.32±3.05)%];治疗后,EGFR-TKI组的SF-36评分[(84.26±6.70)分]、卡氏评分[(86.29±7.92)分]和克唑替尼组的SF-36评分[(82.85±5.72)分]、卡氏评分[(87.84±7.28)分]均高于联合治疗组[(67.19±6.33)分、(73.56±8.16)分],差�
- 任晓辉张霞于剑飞田瑞芬宋霞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功能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多种共突变基因被我们发现。许多研究表明,共突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反应和耐药起着重要作用。其中,TP53作为EGFR突变型NSCLC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已被证明是一代、二代及三代EGFRTKIs治疗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如何为EGFR-TP53共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目前仍在探索中。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晚期NSCLC患者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蓉潘思思宋霞
- 关键词:肺肿瘤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921”辅助肺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附100例报告
- 1995年
- “921”注射液是由纯中药制成的抗癌新药,报告了以其辅助化疗的100例不同细胞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同时与常规治疗组各细胞病理类型的102例肺癌作对照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二组各主要系统的毒副反应相近(P>0.05)。由于中西医结合的互补或/和协同作用,不但提高了疗效,不增加甚或减轻了毒副反应,可能还具有防止肿瘤复发和抗转移的作用,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韩福才康金秀杨卫华朱秋娟宋霞卢春蓉赵慧英王金录
- 关键词:肺癌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化疗抗癌新药
- 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研究现状与治疗新策略
- 2024年
- 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重要的致癌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20插入突变(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on 20 insertion,EGFR ex20ins)具有独特蛋白构象,并且对传统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原发耐药。近年来,靶向EGFR ex20ins的药物探索从未停止。莫博赛替尼与埃万妥单抗率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获批用于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随后舒沃替尼等药物取得突破,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也有所收获。多管齐下有望克服EGFR ex20ins耐药。因此,深入了解EGFR ex20ins的分子机制并评估新型药物的有效性与差异性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EGFR ex20ins突变患者精准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田梦薇王娜窦占军宋霞张霞
-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
- 肺癌并胸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6
- 1994年
- 我科于1990年1月~1993年5月应用胸腔插管闭式引流用水注抗癌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随机分两组,引流组及常规胸穿抽水注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Karnofsky分级均在60分以上,全部为初治病例,引流组CR7例,PR20例,有效率90%;对照组CR3例,PR12例,有效率5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X2=11.4285P<0.01),因两组所用药物不完全一致故以同等剂量的顺铂行对比观察,引流组21例,CRS例,PR14例,有效率90.4%;对照组21例,CR2例,PR9例,有效率52.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X2=7.466P<0.01),引流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 段庚仙韩福才谢才良何霭宋霞何梅
- 关键词:肺肿瘤胸腔积液闭式引流引流
- 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
- 1989年
- 本文报告我科1982年1月至1986年12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老年肺癌153例(27.6%),与同期59岁以下(对照组)的肺癌400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 本文老年组153例,男146例,女7例,年龄60~78岁。对照组400例,男370例。
- 段庚仙陈正梅何霭谢才良韩福才宋霞
- 关键词:老年肺癌重复癌并存症细胞类型误诊疾病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