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振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腰椎
  • 7篇内固定
  • 6篇手术
  • 6篇退变
  • 6篇椎间盘
  • 6篇细胞
  • 6篇颈椎
  • 5篇骨折
  • 4篇凋亡
  • 4篇髓核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多糖
  • 3篇入路
  • 3篇退行性
  • 3篇细胞培养
  • 3篇疗效
  • 3篇大段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机构

  • 33篇武汉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33篇徐振华
  • 9篇顾洁夫
  • 9篇郑晓佐
  • 7篇林顺新
  • 6篇汪平
  • 5篇平安松
  • 4篇张树威
  • 4篇李景峰
  • 3篇张欣
  • 3篇黄师
  • 3篇陈森
  • 3篇张蕾
  • 3篇贾吉光
  • 3篇石义华
  • 2篇王建平
  • 2篇蔡林
  • 2篇何钢
  • 2篇娄文杰
  • 2篇王欣
  • 2篇祝少博

传媒

  • 10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医学新知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组,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4例,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8例。结果 52例获得18~36(26±4.5)个月的随访,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评定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李景峰徐振华陈廖斌王建平张树威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正中入路脊髓损伤
雌激素在大鼠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和颈后肌肉创建雌激素缺乏大鼠颈椎动静失衡模型,实验组补充外源性雌激素。造模后3月通过观察颈椎间盘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测量蛋白多糖含量来比较3组之间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形态学观察比较实验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重于对照组而轻于模型组;椎间盘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蛋白多糖含量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张蕾徐振华林顺新贾吉光陈森郑晓佐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雌激素细胞凋亡蛋白多糖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因"腰椎退变导致腰腿痛"行Dynesys系统治疗的1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退变性滑脱(Ⅰ度);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不稳1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VAS疼痛评估以及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复查腰椎X线片及MRI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VAS疼痛评分:术前6.5~9.2分(平均8.2分);术后0~4.3分(平均2.4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8.0~85.0分(平均63.0分),术后0~46.0分(平均30.0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手术节段复发及相邻节段退变。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0例,良1例。结论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能保留被固定节段的相对稳定性,对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轻度的腰椎不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石义华廉凯徐振华杨俭
关键词:外固定器腰椎
退变前后兔腰椎间盘细胞凋亡及蛋白多糖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细胞凋亡及蛋白多糖在兔腰椎间盘退变前后的改变。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用Tunel法和Bitter法检测造模5月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程度及蛋白多糖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数目增多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减少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振兴徐振华牛光峰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凋亡蛋白多糖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被引量:17
2004年
平安松顾洁夫徐振华
关键词:跟腱断裂并发症修复术后皮肤坏死
重组合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黄师顾洁夫徐振华何钢
关键词:骨移植组织计量学骨形态发生蛋白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自然退变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不同代数之间细胞形态、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制作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退变模型。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光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P1、P3代细胞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①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②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NO分泌增加,但细胞总蛋白含量却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并进行自然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髓核细胞呈现自然退变现象,为髓核细胞退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林顺新徐振华汪平郑晓佐张欣
关键词:髓核细胞培养退变
6例神经鞘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神经鞘瘤 ,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6例均随访 1~ 3年 ,除 1例胸 10~ 12胸髓患者 ,术后双下肢肌力由术前零级恢复到Ⅲ级、皮肤感觉基本正常外 ,其余病人患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结论 :早期切除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张明元王建平徐振华王欣
关键词:神经鞘瘤病例报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软骨细胞复合物体外成软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关节软骨的有效途径。方法 :自制藻酸钙载体复合软骨细胞置入DMEM培养基中 ,实验组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Ⅰ ,IGF Ⅰ ) ,体外培养 4周。 结果 :两周内开始出现软骨样物质 ,以后体积增大 ,数量增多 ,质地变硬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 :藻酸钙与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软骨细胞在藻酸钙载体中保持了原有特性和成软骨能力 ,IGF Ⅰ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 ,并维持软骨细胞的原有表型。
杨万波顾洁夫徐振华张蔚英刘军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培养藻酸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分析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 -2017年2月多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8例,依据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8例,B级35例,C级37例,D级24例,E级14例,其中48例行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A组),42例行后路椎板切除术(B组),38例行前后联合手术(C组).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A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椎体间滑移距离、cobb角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C组改善程度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手术入路均能有效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单纯前路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重建及维持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前后方压迫,更有利于脊髓功能修复,但同时伴随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陈舒振徐振华张树威
关键词:下颈椎损伤多节段手术径路内固定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