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枣庄市第三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数学
  • 3篇向量
  • 3篇考题
  • 3篇高考
  • 2篇导数
  • 2篇试题
  • 2篇命题
  • 2篇解题
  • 2篇解题技巧
  • 2篇课堂
  • 2篇教学
  • 2篇高中数学
  • 2篇函数
  • 2篇法向量
  • 2篇复习
  • 2篇高考题
  • 1篇导数定义
  • 1篇等比数列
  • 1篇等差
  • 1篇等差等比数列

机构

  • 13篇枣庄市第三中...

作者

  • 13篇杨华文
  • 1篇周君

传媒

  • 5篇中国数学教育...
  • 3篇数理天地(高...
  • 2篇中学数学(高...
  • 1篇中学生数学(...
  • 1篇高中数理化
  • 1篇中学数学教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3
  • 4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等差等比数列”复习课拟人化探讨
2013年
通过几个教学片断从拟人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在你我转化的亲切感中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按照题组训练的方式,由简到难,学以致用,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体验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并能够小组合作,自拟题目相互训练,检测反馈,分组联动,提升智能,熔铸品质.
杨华文
关键词:恒等变形
动态的考查,静态的训练,动静转换以静制动——对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的微改造探索
2024年
对高考题进行静态设计,分组分任务完成,规范重点知识落实,把各自结果汇总,引领高一高二初学的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寻觅规律;对高考题进行类题整合训练,多题归一,动态的最值问题,静态化思考,动静转换以静制动,提升认知境界,准确把握算法、算理、算律、规律,掌握解题教学的基本策略技巧.
杨华文董晓琳
关键词:高中数学法向量解题技巧
一堂数学习题探究课的教学实践被引量:5
2012年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悟,悟是一题多解,由薄到厚,使头脑逐渐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悟是多题一解,由厚到薄,使头脑变得轻盈而又精力充沛起来;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寻做题甚至命题规律;最终悟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拓展提升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杨华文
关键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对一道轮换对称不等式问题的探究过程被引量:4
2013年
围绕一道轮换对称不等式问题,用问题串驱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起到了“学一例,通一类,触一片”的教学效果.
杨华文
关键词:不等式问题
二轮复习 典例带动 丰富网络——由一道高三质量检测题想到的方程根的个数的讨论专题被引量:2
2012年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应该尽量深入地挖掘典型题目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并提炼出所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关注知识的交会点,思想方法的交会点,依据最新的考试说明,把握数学命题热点,找准数学命题落点,揭示数学命题规律.争取达到“通一例、会一片、提一步”,融会贯通,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杨华文
关键词:知识网络命题规律
正本清源,回归定义巧解题
2017年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32页B组第1题所要证明的四个不等式中,题目e^x≥1+x和ln x0)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多次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平时的调研考题中出现,不少教师也撰文把它们作为母函数来研究并应用。但是以三角函数为背景的导数压轴考题于2013年才开始进入命题者的视线。
周君杨华文
关键词:导数定义命题者增函数恒成立减函数
对一道错题修正的课堂记录
2013年
在刚开学不久的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一章的单元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题目在△ABC中,AB=5,AC=3,D为BC中点,且AD=-4,求BC边长.
李亦晨杨华文
关键词:课堂错题解三角形余弦定理ABC测试卷
函数导数压轴考题新方向
2024年
本文对高考函数导数压轴题的题型及其解法进行宏观上长时段的梳理归纳、提炼分析、研究命题规律,从而对高考命题方向进行预测,并举例进行微观剖析、引导教学,开展精准教学实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疏通堵点、追回漏点,指导学生精准备考.
杨华文吴景珠
关键词:函数导数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提高找寻“算律”意识,愉快破解“创新”试题
2024年
破解难题的常用思路是特例探路,然后沿着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找寻试题中的“算理算律”,即基本原理,其实枚举法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探究路径,尤其适用于求解组合数学方面的问题.而一些创新类压轴考题的第(1)问往往也会透露出一定的解题信息,大家一定要认真捕捉,如果还发现不了明显的可用信息,那么可继续利用特例探路,往往就能看出端倪,进而找到解题方向,必要时可以给出证明.本文主要以2024年新课标Ⅰ卷高考压轴题和近期部分省市高考模拟创新类压轴题为例,引领大家探究,以期有所启发,学有所获.
杨华文郝新秀
关键词:组合数学枚举法思维规律
能力立意突主干 等价转化促创新——2013年高考山东卷(理科)数学试题评析
2013年
2013年高考山东卷数学(理科)试题,从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素养,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潜能.整份试卷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新题不难、难题不偏.“稳”以考查基础,“变”以考查能力,“新”以引领方向,“难”以甄别选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杨华文
关键词:通性通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