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凤
- 作品数:59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丹东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丹糯702号(丹70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2010年
- 丹糯702号(丹7005)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7年和2008年辽宁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抗病鉴定试验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倒、商品果穗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丹糯702号的特点特征,介绍了其整地与施肥、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栽培技术要点。
- 徐娥景希强葛立胜杨雨明王秀凤李岩李卉
- 关键词:糯玉米新品种栽培技术
- 旱稻新品种丹粳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 2001年
- 王秀凤徐明慧苗雨佳
- 关键词:旱稻丹粳8号选育栽培
- 旱稻新品种丹旱糯3号选育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丁立国陈富忠白世枝曹启章李恒蓉王秀凤
- 关键词:选育报告旱稻
- 玉米外杂选系与旅系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试验以M6BR、M10AM、M2BH、M2BQ和M2AC五个国外杂交种选系为被测系,以丹M9-2、丹黄34、丹598、丹99长和丹3140五个旅系为测验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自交系M2AC、丹598和丹3140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好;M2AC×丹598、M2AC×丹3140和M10AM×丹黄34三个组合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高;M2AC×丹3140、M2AC×丹598、M10AM×丹3140三个组合总的产量配合力效应较高,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说明总配合力效应更能准确地反应杂交种各性状的综合表现。
- 丰光赵洪绪王孝杰于兵陈增齐王秀凤姚永祥曹祖波
- 关键词:玉米配合力
- 玉米自交系郑58×PH6WC二环选系的配合力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以郑58×PH6WC为基础试材选育的二环系M5861、M5862、M5864、M5866和M5867作被测系,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PH4CV、丹3140、昌7-2和京92共4个测验系进行NCⅡ杂交,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被测系M5861和M5866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M5861×PH4CV、M5864×丹3140、M5866×PH4CV和M5866×丹3140这4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M5861×PH4CV、M5861×丹3140和M5866×PH4CV总的配合力效应较高,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总配合力效应更能准确地反应杂交种各性状的综合表现。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郑58×PH6WC二环系与先锋父本类自交系组配效果较好。
- 丰光赵洪绪王孝杰姚永祥陈增齐王秀凤于兵曹祖波
- 关键词:玉米二环系配合力
-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4号选育技术报告
- 2006年
- 丹旱稻4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旱稻室最新育成的旱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米质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为在适宜地区推广提供参考。
- 丁立国白世枝曹启章李恒蓉陈富忠王秀凤
- 关键词:旱稻品种栽培要点
- PN78599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应用到生产,组配出一批高产、...
- Wang Xiu-feng王秀凤Jing Xi-qiang景希强Wang Xiao-jie王孝杰Ge Li-sheng葛立胜Jing Xiao-peng景小鹏Yao Yong-xiang姚永祥Chen Rui-lin陈瑞林
-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杂优模式
- 丹粳系列水稻和旱稻的种质资源分析评介与利用
- 2007年
- 丹东农业科学院育成10余个水稻、旱稻优良品种。本文从系谱上分析各品种的优质血缘亲本,阐述各重点亲本和主要衍生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同时评价丹粳水稻、旱稻品种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应用丹粳种质的几点看法。
- 陈富忠曹启章李恒蓉王秀凤白世枝赵芳
- 关键词:早稻种质资源系谱
- 一种玉米追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追肥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车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推拉把手,所述车架的中部固定焊接有分肥装置,所述分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圆形腔体,所述圆形腔体的内侧设置有圆盘...
- 陈增齐丰光刘永涛王孝杰吕春波姚永祥曹祖波于兵王秀凤
- 文献传递
- 玉米抗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9年
- 玉米倒伏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引起玉米倒伏的原因、倒伏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并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抗倒性的研究,为抗倒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王秀凤景希强葛立胜杨雨明徐娥李卉
- 关键词:玉米茎秆倒伏抗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