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宗立

作品数:50 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病毒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5篇血浆
  • 5篇妊娠
  • 5篇免疫
  • 5篇内皮
  • 5篇基因
  • 5篇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肾病
  • 4篇急性
  • 3篇蛋白
  • 3篇心脏
  • 3篇心脏骤
  • 3篇心脏骤停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妊娠糖尿病

机构

  • 30篇河南科技大学...
  • 1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洛阳医学高等...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48篇孙宗立
  • 12篇谷雷
  • 10篇岳玉桃
  • 8篇李正斌
  • 8篇王学廷
  • 7篇李武威
  • 6篇任利群
  • 6篇王建刚
  • 6篇刘益
  • 6篇李利平
  • 5篇宫耀宇
  • 5篇李正斌
  • 4篇姜宏卫
  • 3篇陈治珉
  • 3篇刘鹏
  • 2篇阮林海
  • 2篇孔祥东
  • 2篇何涛
  • 2篇刘卓平
  • 2篇付留俊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应用评估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条渗透性、固相膜均匀性等技术参数进行试验比较和评价,为此技术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定值的HBsAg质控品和520份血清标本同时测定,再结合物理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GICA检测HBsAg的灵敏度为2ng/ml,ELISA为0·5ng/ml;GICA对HBsAg的检出率为ELISA的98%,两种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前带反应和假阳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论GICA简便、快速、可单份测定,虽灵敏度略低于ELISA,仍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初筛方法。
孙宗立任利群谷雷李武威岳玉桃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乙型
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 (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血浆ET、CGRP、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血浆CGRP水平降低 (P <0 .0 5 ) ,复苏后 30min血浆ET明显升高 (P <0 .0 1) ,复苏后 12 0min血浆ET、CGRP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CGR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正斌孙宗立王学廷岳玉桃王建刚
关键词:心肺复苏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徐继阮林海孙宗立吉晖晖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肝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2 4 5例用ELISA法证实的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分组分析 ,观察各型肝炎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在肝炎病毒二重感染中 ,甲肝合并乙肝占 33.0 6 % ,乙肝合并丙肝占 30 .2 %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以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居高。结论 研究表明 。
李正斌孙宗立宫耀宇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支原体属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2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2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作为CIN组,同时选择240例同期年龄分布频率匹配、健康、宫颈光滑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膜杂交法对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进行HR-HPV感染的检测;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RHPV阳性的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中的解脲脲支原体(Uu)、细小脲原体(Up)的感染情况。结果在HR-HPV阳性的情况下,Uu、Up在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0.69%、41.38%;78.12%、43.75%;41.67%、1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Up>1.0×106 cps/g DNA负荷量在宫颈癌组中、CIN组、对照组中的分布为65.85%、68.00%、24.00%;68.00%、76.00%、8.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R-HPV阳性的情况下,Uu、Up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何涛孙宗立袁红英蔡晓磊
关键词:宫颈癌支原体属人乳头状瘤病毒
妊娠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妊娠糖尿病(GDM)的脂代谢特点。方法分析该院GDM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血脂、血糖变化,分析血脂与血糖、体重指数及肝酶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NGT组,而胆固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与空腹及糖负荷后1和2 h均显著相关,而胆固醇与孕期血糖变化无显著性相关。血脂与体重指数、肝酶无相关性。结论 GDM脂代谢紊乱以三酰甘油明显升高为特点,高TG血症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利平陈治珉王颖芳谷雷刘益刘鹏孙宗立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血脂
IADPSG标准的妊娠糖尿病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采用IADPSG的诊断标准,调查GDM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收集GDM的相关危险因素,于24-28行75gOGTT试验,测定0h、1h、2h血糖.结果:共计调查孕妇610例,发现...
李利平姜宏卫陈治珉刘鹏刘益孙宗立
肾病综合征儿血清白介素2、4和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王清江孙宗立郭春燕马国瑞姜志红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清IL-4IL-2R
五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5个HSP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法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基因变异位点。结果家系1、2的先证者SPAST基因分别存c.1196C>T杂合变异、c.1523T>A杂合变异;家系3先证者FA2H基因存在c.61G>C和c.688G>A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先证者SPG11基因剪接区存在c.6812+4_6812+7delAGTA和c.915delT复合杂合变异;家系5先证者SPG7基因存在c.1703_1704delAG和剪接区c.1937-1G>C复合杂合变异。通过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评估,这些变异均为可能的致病变异。其中SPAST基因c.1523T>A、FA2H基因c.61G>C、SPG11基因剪接区c.6812+4_6812+7delAGTA、c.915delT、SPG7基因c.1703_1704delAG及剪接区c.1937-1G>C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家系1、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其中家系2为不完全外显;家系3、4、5分别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35型、11型、7型。上述发现为HSP的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解燕川夏艳洁孙宗立谷雷白周现孔祥东
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高通量测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研究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血管内相关活性物质变化与合理调节综合治疗措施对迟发生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组药物治疗病人进行血浆丙二醛 (MDA)、内皮素 - 1(ET -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 ,观察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Ⅰ、Ⅱ组昏迷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 (均P <0 0 1) ,迟发性脑病发生率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 (P <0 0 5 ,P <0 0 1)。 3组CO中毒病人急性期血浆MDA、ET - 1处于高水平 ,恢复期治疗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 (P <0 .0 5 ,P <0 .0 1) ,发生迟发性脑病病人下降明显迟缓。结论 血管内活性物质检测对病情估计、指导用药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 ,根据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与应用高压氧并适当延长观察治疗时间是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关键。
李正斌岳玉桃宫耀宇孙宗立王建刚王学廷祝晓宇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