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睿姝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网膜
  • 3篇视网膜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细胞
  • 3篇高糖
  • 2篇眼科
  • 2篇原发性
  • 2篇正常人
  • 2篇色素上皮
  • 2篇色素上皮细胞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视网膜色素上...
  • 2篇视网膜色素上...
  • 2篇网膜色素上皮
  • 2篇间质
  • 2篇教学
  • 2篇房角

机构

  • 1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13篇李睿姝
  • 3篇张晓梅
  • 3篇高维奇
  • 3篇欧阳珊
  • 2篇范妍
  • 2篇马瑛娜
  • 2篇孙远军
  • 1篇刘瑞华
  • 1篇郭庆峰
  • 1篇高效曼
  • 1篇李钟睿
  • 1篇张春巍
  • 1篇朱芹
  • 1篇丛丽丹
  • 1篇李笑华
  • 1篇曲光瑾
  • 1篇冯卓蕾
  • 1篇王晓媛
  • 1篇刘玲华
  • 1篇赵越

传媒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泪道激光联合迪可罗眼膏治疗泪道阻塞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联合迪可罗眼膏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泪道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内分别注入迪可罗眼膏和生理盐水,共治疗泪道阻塞患者106例(120只眼)。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迪可罗组6个月冲洗通畅率为93.3%,生理盐水组保持通畅率为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10.91,P<0.01)。结论:采用泪道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内注入迪可罗眼膏,是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之一。
孙远军李睿姝
关键词:泪道激光迪可罗眼膏泪道阻塞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孙远军李睿姝冯卓蕾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外伤睫状体脱离屈光间质虹膜根部断离房角结构
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 研究证实,有多种细胞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与PVR有关,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已证实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糖条件下RPE细胞是否发生EMT鲜有报道. 目的 建立体外高糖细胞培养模型,探讨高糖对人RPE的迁移能力及EMT的影响.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6~8代细胞用于实验.依据培养液中血糖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培养组葡萄糖终浓度为60.0 mmol/L,用含5.5 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高渗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法检测划痕后0、24、48和72 h时3个组RPE细胞的迁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高糖培养组在培养不同时间点RPE细胞间质化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核仁清晰,排列致密;高糖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PE细胞逐渐变大、变长,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高渗对照组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划痕试验显示,高糖培养组在划痕后48 h可见细胞迁移,划痕后72 h划痕基本消失,而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划痕仍然存在.划痕后各时间点高糖培养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8.600,P=0.000;F时间=773.270,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后48 h、72 h组细胞中Z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的迁移能力�
侯定善李睿姝范妍毕文娇张晓梅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高糖上皮-间质转化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眼睑松弛皮肤的组织学改变被引量:3
2008年
刘瑞华李睿姝
关键词:上睑皮肤松垂眼睑松弛症组织学改变老年性眼睑疾病病理切片
正常人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测定
2007年
生理状态下视网膜氧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对平衡。在各种病理因子所致的氧化应激状态下,视网膜产生大量自由基或视网膜抗氧化系统受到破坏时,可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正常人不同部位视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SOD)与丙二醛(MDA)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李睿姝李笑华李钟睿张晓梅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体外建立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模型,观察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N-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探讨高糖对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细胞,以60mmol/L的葡萄糖建立高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5.5mmol/L的葡萄糖)和高糖24,48,72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RPE细胞N-cadher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高糖组RPE细胞出现排列紊乱,胞体变长变大,高糖72h组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表达呈下降趋势;而fibronectin表达出现并呈升高趋势。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下降,72h时降低最明显(F=12.252,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升高,72h时升高最明显(F=50.543,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高糖条件下RPE细胞上皮标记物N-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表达出现,发生EMT改变,这一现象为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毕文娇李睿姝侯定善范妍张晓梅
关键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高糖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与视野缺损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房角粘连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经诊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80例(101只眼)及正常人90名(101只眼),分析其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房角粘连程度与视野缺损的关系。其中有18例21只眼行虹膜周边激光切开术,24例3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术,一周后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中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粘连(0~360度),治疗前眼压平均值(41.49±11.996)mmHg,前房深度(2.0208±0.2274)mm,眼轴长(22.16±0.575)mm;正常眼组眼压平均值(15.06±2.697)mmHg,前房深度(2.6378±0.3155)mm,眼轴长(23.2411±1.1350)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光眼组视野平均缺损与房角粘连程度成正相关;眼压随房角粘连程度逐渐升高。虹膜周边激光切开术治疗一周后,房角粘连部分改善,眼压平均值(16.57±4.094)mmHg,前房深度(2.1310±0.1839)mm。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术一周后复查,多数房角粘连者得到了改善,眼压平均值(13.91±2.668)ramHg,前房深度(2.136±0.1462)mm,与治疗前相比,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病人与正常眼相比,具有眼轴短、前房浅的特点,容易发生房角粘连。视野缺损的程度与房角粘连程度成正相关,房角粘连范围愈广,视野缺损倾向愈大。眼压也与房角粘连程度成正相关,粘连的范围愈大,眼压值趋向愈高。提示房角粘连是慢闭发展的重要因素。虹膜周边激光切开术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术都可以改善前房深度,但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时,小梁切除术效果更明确,虹膜周边激光切开相对无效。
朱芹欧阳珊李睿姝马瑛娜高维奇
关键词:房角青光眼眼压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眼科学教学的48名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其他未纳入研究的学生共同进行大班授课;实验组学生采用基于PDC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小班授课。采用SPSS 25.0软件比较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及测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在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课堂教学满意度、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兴趣、拓展临床思维、提高自学能力、提升沟通及团队能力等方面得分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加学习负担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成绩为(92.330±2.000)分,对照组学生成绩为(85.110±2.028)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眼科学的教学效果,教学医院可结合各学科自身教学特点予以应用。
王晓媛崔英迪张弘玄迪郭庆峰陈家亮孙乃玉姜宏佺李睿姝曲光瑾黄任平
关键词:PDCA循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眼科学
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第二主要病因。青光眼的症状、以及治疗方式、不良反应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工作、社会活动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观察视功能的变化已不能够全面反映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生存质量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被引入眼科领域,是对传统视功能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本文就国内外与青光眼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赵越马瑛娜欧阳珊李睿姝丛丽丹高维奇
关键词:青光眼量表调查问卷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67位(106眼)正常人进行后极部脉络膜厚度的测量,软件自动测量并获得脉络膜厚度值。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年龄、性别、眼轴长度、收缩期眼灌注压、舒张期眼灌注压、中央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关系。结果正常人眼脉络膜厚度为(179.9±36.1)μm。脉络膜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眼轴的延长而变薄,呈高度线性负相关性(均为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 a,脉络膜厚度平均下降8.62μm,而眼轴长度每增加1 mm,脉络膜厚度平均下降12.70μm。脉络膜厚度与性别、中央角膜厚度等因素无相关关系。结论DRI OCT可定量检测正常人脉络膜厚度;正常人的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张春巍高效曼李睿姝刘玲华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年龄眼轴长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