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艳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9篇肿瘤
  • 8篇卵巢
  • 6篇卵巢癌
  • 6篇侧群细胞
  • 5篇基因
  • 4篇蛋白
  • 4篇高转移
  • 4篇干细胞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逆转录...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酶
  • 3篇人端粒酶
  • 3篇人端粒酶逆转...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转录
  • 3篇转录酶

机构

  • 20篇广西医科大学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4篇钟艳平
  • 11篇李力
  • 10篇黎丹戎
  • 6篇李刚
  • 5篇何敏
  • 4篇张玮
  • 3篇周怡
  • 3篇阮和云
  • 3篇林若芸
  • 3篇孟泳圳
  • 3篇萧浩
  • 3篇覃健
  • 3篇苏节
  • 3篇卢小玲
  • 3篇王琪
  • 2篇蒋作祎
  • 2篇何坚
  • 2篇冠潇
  • 2篇刘丽
  • 2篇赵永祥

传媒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TERT重组第三代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包装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携带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及探索高滴度第三代慢病毒包装体系的建立,并观察hTERT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方法:将hTERT基因片段插入慢病毒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中,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hTERT。通过酶切、DNA测序验证hTERT片段的准确性后,将pCDH-hTERT、pCDH-PACK-GAG、pCDH-PACK-REV和VSV-G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浓缩上清并测定病毒滴度获得重组慢病毒,并通过PCR及293T中hTERT蛋白的表达鉴定重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感染靶细胞,通过检测标记蛋白-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进一步验证pCDH-hTERT在细胞中表达。结果:pCDH-hTERT携带正确hTERT基因,将其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能产生重组病毒;病毒基因组PCR证实hTERT基因插入,感染293T后可检测到hTERT蛋白的表达;目的基因hTERT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并稳定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GFP;RT-PCR、Western blot及TRAP-PCR-ELISA法检测感染后的细胞,发现hTERTmRNA、hTERT蛋白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第三代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hTERT,并获得高效的重组慢病毒,能将外源hTERT基因导入靶细胞重建端粒酶活性,为构建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
钟艳平林若芸黎丹戎胡晓霞王琪李力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慢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
过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被引量:4
2011年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专司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与维持端粒长度与功能有关.为探索hTERT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观察了hTERT基因过表达对hUVEC细胞增殖作用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构建的pEGFP-C1-hTER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结果显示,转染后的细胞可见GFP表达,提示转染细胞有GFP-hTERT融合蛋白表达.RT-PCR、免疫组化和TRAP-PCR-ELISA法显示,与未转染细胞比较,转染细胞的hTERT 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MTT实验显示,转染hTERT基因的细胞在72 h后细胞增殖速率明显大于未转染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结果提示,过表达hTERT基因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实验结果证明,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林若芸黎丹戎钟艳平王琪李力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真核表达载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卵巢癌SKOV3细胞中侧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选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探讨其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经DNA染料Hoechst 33342染色后SKOV3中的SP细胞,并对侧群细胞(SP)与非侧群细胞(non-SP)作细胞生物学鉴定,包括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侵袭及迁移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细胞周期。结果 SKOV3细胞系中SP细胞比例为(1.12±0.104)%,SP细胞增殖速度快于non-SP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SP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non-SP细胞(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SP细胞侵袭与迁移的细胞数与non-SP相比均明显增多(P<0.05)。SP细胞体外能分化为Non-SP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SP细胞大多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结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的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SP细胞表型可考虑作为富集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有效方法。
钟艳平孟泳圳李力尹富強黎丹戎张玮
关键词:卵巢癌SP细胞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C-erbB_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探讨C erbB2 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 9例卵巢恶性肿瘤、2 1例良性肿瘤及 1 9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 erbB2 蛋白的表达。结果  (1 )C erbB2 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75 5 % ,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2 )C erbB2 在恶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 (3)C erbB2 在Ⅲ~Ⅳ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 (P <0 0 1 ) ;腹水≥5 0 0m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腹水 <5 0 0ml者 (P <0 0 1 )。 (4 )C erbB2 在淋巴结阳性、大网膜有转移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 <0 0 5 ,P <0 0 1 ) ;术后残留灶 >2cm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术后无残留灶者 (P <0 0 5 )。 (5 )C erbB2 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C erbB2 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恶化有关 。
张洁清李力钟艳平张玮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肿瘤组织C-ERBB2病理特征
细胞早期凋亡的检测方法
一种细胞早期凋亡的检测方法,将标记有荧光染料Alexa Fluor 488的磷脂酰丝氨酸抗体与核酸荧光染料7-AAD搭配,共同对细胞进行检测,前者用于区分正常活细胞和凋亡细胞,后者用于区分凋亡细胞中的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
何敏李刚钟艳平萧浩
文献传递
卵巢恶性肿瘤中C-erbB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C-erbB3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9例恶性、21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9例正常卵巢中C-erbB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C-erbB3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组(P<0.05);临床期别晚和腹水>500 ml者C-erbB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期别早和腹水<500 ml者(P<0.05);有大网膜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生存回归分析显示C-erbB3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3的过度表达参与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C-erbB3不能作为卵巢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姚德生李力钟艳平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嗜中性活性肽2(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和肝癌组织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中NA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AP-2蛋白的表达。结果: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表达率为100%,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无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3.33%,癌旁组织无强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NAP-2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2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蒋作祎钟艳平覃健何敏张志勇
关键词:肝癌免疫细胞化学
利用亲和层析法检测乙酰化蛋白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相对定量检测乙酰化蛋白方法,并初步应用其检测药物作用后Jurkat细胞乙酰化总蛋白水平。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曲古菌素A(TSA)诱导Jurkat细胞蛋白高乙酰化后,利用抗乙酰化赖氨酸抗体亲和层析柱富集纯化乙酰化总蛋白,经酸洗脱后固定于酶标板,ELISA法检测乙酰化蛋白相对总量,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TOF)分析验证其成分;同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大黄素、单乙酰化大黄素A三种药物作用Jurkat细胞后乙酰化总蛋白水平的变化,筛查诱导Jurkat细胞蛋白乙酰化药物。结果1μmol/LTSA作用于4×10^5Jurkat细胞24h,乙酰化总蛋白相对水平最高。MALDI—TOF/TOF分析显示,TSA诱导Jurkat细胞产生的乙酰化蛋白共有22种,其中15种为乙酰化组蛋白。没食子酸、大黄素、单乙酰化大黄素A作用Jut-kat细胞后所导致的乙酰化程度不同,以1μmol/L浓度TSA为阳性对照组,无药物为空白对照组,35.09μmol/L和17.54μmol/L大黄素处理的Jurkat细胞乙酰化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4.3%和14.2%;1.47μmol/L和2.94μmol/L没食子酸处理组乙酰化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28.7%和11.5%;152.91μmol/L和30.58μmol/L单乙酰化大黄素组分别为22.O%和3.6%;其中1.47μmol/L没食子酸所诱导的乙酰化蛋白水平最高。结论初步建立了活细胞基础上纯化富集并检测乙酰化总蛋白水平的方法,该法可快速、简便的筛选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为靶点的抗癌药物。
郑力钟艳平萧浩周怡罗蓉李洪涛李刚廖明何敏
关键词:组蛋白类曲古菌素A色谱法亲和JURKAT
骨肉瘤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骨肉瘤患者45例行截肢术或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术中分别切取骨肉瘤组织及对应癌旁(肿瘤组织边缘外5.0 cm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COX-2、VEGF;以CD34为标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在骨肉瘤组织中分别为80.0%、75.6%和(43.6±11.4)条/HP,均高于癌旁组织的22.2%、17.8%和(13.5±7.3)条/HP,且三者与骨肉瘤的外科分期有关(P均<0.05)。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VEGF的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58和0.75,P均<0.05)。COX-2和VEGF同时阳性表达时,MVD显著增高(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骨肉瘤外科分期呈正相关。二者共同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促进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
马隽陈晓明钟艳平黎丹戎肖增明
关键词:骨肿瘤骨肉瘤环氧化酶2微血管密度
使用表达谱芯片探索骨肉瘤中侧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英文)
2019年
目的:使用表达谱芯片获得骨肉瘤MG63侧群细胞(SP)和非SP(NSP)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中挖掘骨肉瘤的潜在治疗靶基因。方法:使用流式分选仪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中分离出SP和非SP,并使用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MG63细胞SP和NSP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以2倍的差异表达倍数变化设定为初步筛选基因的标准。利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百科全书基因和基因组(KEGG)途径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别从SP中过表达和低表达的差异基因中选择5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对其进行表达情况的验证。结果:在MG63细胞中,SP和NSP,共有7 332个基因被筛选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661个基因被上调,3 671个基因被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粘附、反应、膜和结合。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造血细胞谱系,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癌症,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这些研究提供了MG63细胞中SP和NSP之间差异基因表达谱的概述,并使用GO和KEGG通路对其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提示了KLK5,CCNA1,TFPI2和RAPH1可能是骨肉瘤CSCs治疗的靶点。
张月明亢建康钟艳平黎丹戎
关键词:骨肉瘤MG63基因芯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