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理学社会学更多>>
- 苏州工业园入园企业技术创新与入园效应的典型相关分析
- 2013年
- 定量研究苏州工业园入园企业技术创新与入园效应的相关关系是一项重要课题。利用苏州工业园30个入园企业的相关调查数据,构建了技术创新与入园效应的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 程毛林韩云易雅馨
- 关键词:工业园区技术创新
- 从"板块"格局中看苏州私营个体经济
- 2004年
- 改革开放以后,以"苏南模式"而著称的苏州经济,侧重发展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历来是一条"短腿".然而近几年来,这条"短腿"正在变长,在苏州外资、国有集体和股份联营等经济板块中,逐渐成了新亮点,这个新"亮点"到底亮到何种程度?如何认识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试从板块结构中作一考察.
- 韩云
- 关键词:私营个体经济经济板块乡镇企业股份
- 工业规划区产业集聚及其提升的实证研究——以苏州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对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外部性的研究,历来有"MAR溢出"(马歇尔溢出)和"Ja-cobs溢出"(雅各布斯溢出)之争。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及产品内分工发展,外部性更多地取决于同一产业和不同产业的企业间的互动与协调,因此,两种溢出都应引起重视。全国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苏州工业规划区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向规划区集中仅仅是简单的空间集中,并没有解决产业集聚度不高、外部性不足问题,以致产业效率极为低下。因此,要通过建设产业链,加快同一产业和不同产业之间企业的协作联合,提高规划区产业的集聚度,以增加"MAR溢出"和"Jacobs溢出",推进规划区企业、产业的发展。
- 韩云程毛林
- 关键词:产业集聚
- 论领导者“先觉意识”的形成机制
- 2008年
- 一、“先觉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
“先觉意识”,笔者将其定义为:从有限信息中,先于一般人觉察到事物变化的能力。这里的觉察,包括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理解能力。事物是变化的,认识变化的本质及规律是我们的目的;同时,事物变化是通过信息显示出来的。因为信息有限,对少量信息进行捕捉并理解,就成了先觉意识的基本内容。
- 韩云
- 关键词:领导者信息显示
- 基于主坐标分析的苏州制造业经济增长趋势面回归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在经济增长中制造业增长是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在分析时常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但有时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好或不合理。为此文中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坐标分析方法,给出无多重共线性的一组互不相关的主坐标,然后建立趋势面回归预测模型。文中建立了苏州制造业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实例表明效果很好。
- 程毛林陈瑶韩云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基于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灰色预测建模
- 2012年
- 灰色预测建模方法较多,预测精度主要取决于模型参数的估计,本文给出一种新的思想,将已知的观测值看作是微分方程在不同结点(时间)处的近似解,利用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推算公式,使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让其局部截断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来估计未知参数,进而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实例表明,本方法预测精度高。
- 程毛林韩云
- 关键词:微分方程数值解灰色预测
- 不同道德层次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率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道德从实际应用角度可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道德层次上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和效率,作为理性人的道德当事人在作出道德行为选择时,势必是追求效率最大,风险最小.以此原则在某些道德层次上应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智韩云
- 关键词:道德层次道德风险道德行为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周期变动分析与综合测定
- 2012年
- 对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的周期变动及其综合测定进行探讨。首先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各物价指数的三角回归模型,进行了周期变动分析;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通货膨胀水平的综合测定模型。文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状态作出了较好的分析。
- 程毛林韩云
- 关键词:通货膨胀
- 基于信息非对称的生产者道德自律机制的研究
- 2012年
- 运用简单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生产者有可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采取不道德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因此,应鼓励生产者追求长远利益,采取增强生产者道德自律性的措施,构建生产者道德自律机制,降低生产者的不道德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 王瑞韩云
- 关键词:信息非对称博弈
- 我国低端制造业的形成路径、内在矛盾与提升方向被引量:10
- 2010年
- 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发展地区经济的模式,是我国在特殊背景下切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正确选择,但因此而造成的资源短缺引发了潜在风险。究其原因,是长期形成的区域资源需求和供应偏好,在路径的惯性作用下,无法靠市场机制逆转所致。只有通过发展支撑产业、改变招商模式和进行区域资源整合等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诱致性变迁",甚至是"强制性变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克服资源短缺矛盾,促使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战略转变,实现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 韩云孙林岩
- 关键词:低端制造业资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