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雨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广告
  • 3篇媒体
  • 2篇代言
  • 2篇地产
  • 2篇地产广告
  • 2篇性别
  • 2篇营销
  • 2篇文案
  • 2篇文人
  • 2篇文人画
  • 2篇房地
  • 2篇房地产
  • 2篇房地产广告
  • 2篇创意
  • 1篇代言广告
  • 1篇电子杂志
  • 1篇段子
  • 1篇对立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标题

机构

  • 17篇厦门大学
  • 1篇长沙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周雨
  • 2篇李慧
  • 1篇岑清
  • 1篇倪菲
  • 1篇燕文慧
  • 1篇宋婷
  • 1篇林琳
  • 1篇李静环
  • 1篇郝建发
  • 1篇韩庆
  • 1篇孙榕倢
  • 1篇袁树勇
  • 1篇黄合水

传媒

  • 9篇现代广告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声屏世界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新闻大学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段子营销中的幽默手法分析
2014年
“段子”是社会上流行的让人发笑、引人注意、发人深思的“脱口秀”,“段子营销”是一种以微博为平台,以“段子”为载体的营销方式。本文从幽默和修辞理论入手,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段子营销”中幽默手法的主要类型、幽默手法在不同产品类别中的表现以及幽默主题和产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段子营销使用最多的幽默手法有“对比”、“重复”、“夸张”和“仿拟”,与常见的广告修辞相似;使用最少的是“字戏”等传统幽默。(2)应用段子营销最多的是“网站应用”、“游戏”和“数码产品”等与互联网联系紧密的产品类别。(3)段子营销重视幽默主题与产品的相关性,显著的广告目的和隐蔽的内容设计是其特色。
周雨林琳
关键词:段子幽默
移动应用商店中APP简介文案的诉求及修辞策略
2021年
在日益蓬勃的APP市场中,生产者通过多种形式争夺流量。其中,移动应用商店中的APP简介文案以其“临门一脚”式的作用引起重视,研究其说什么和如何说的创作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360手机助手”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之中的APP简介文案进行内容和修辞分析。研究发现,多数APP能有效地利用简介,但游戏类简介使用频率低。在内容上,APP简介文案的诉求以理性诉求为主,感性诉求受品类影响;在修辞上,APP简介文案表达形式多变,语音、词汇和句法共同塑造了品牌个性。APP简介的使用体现出广告主以受众视角为立足点,以用户洞察为重点诉求依据,同时注重对APP个性的打造。但目前APP简介仍存在被忽视、雷同度高、语言使用失范等问题。
周雨张文琪
关键词:APP文案诉求修辞
用户正在逃离社交媒体?——基于感知价值的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4
2021年
社交媒体是主流的信息媒介,但是近年来用户对其产生倦怠心理。已有研究将倦怠原因归结为信息量过大(感知过载),本文则认为除了"量"的原因之外,还应存在"质"的原因,故提出感知价值这一影响因素。本文以微信和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中国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因受到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两个方面的感知价值因素影响而产生倦怠。认知成本对用户倦怠心理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时间成本、功能价值、信息质量和社会价值。认知成本和信息质量是本研究发现的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新维度,前者表明中国用户花费较多时间精力猜测解读他人发布的信息并深以为苦,反映出高语境文化的特征;后者说明当前中国的社交媒体信息环境亟待改善,需要提高信息可信度。
李慧周雨周雨
关键词:社交媒体倦怠感知价值
国外性别与广告研究述评
2013年
广告是性别研究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尚无对性别与广告研究成果的全面整理和总结。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归纳法,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性别与广告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析。这112篇文献涵盖五个研究主题:性别角色、性别形象、性别与广告效果、跨文化比较和其他细分广告。笔者提炼和总结了每个领域的主要成果,最后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局限,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周雨韩庆
关键词:性别广告
中国传统自然观在房地产广告中的呈现
2012年
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统计了《2010房地产广告年鉴(精华本)》中广告作品使用自然元素与自然诉求的总体态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符号学分析法进行文本分析,以探求广告中的天人关系与传统自然观的异同。结果发现:(1)自然元素在大多数房地产广告作品中都有体现,且中国房地产广告偏爱使用西方自然元素。(2)呈现中西方自然元素的广告体现了不一样的人与自然关系。使用西方自然元素的广告多数不体现明确的人与自然关系,而展现东方自然元素的广告绝大多数都体现出和谐相处的天人关系。(3)广告中呈现的三种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能观照到传统的道禅自然观——回归自然和儒家自然观——自然比德。人征服自然关系的广告展示了借助科技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两种观念,显示了现代文化的影响。人服从自然的关系则鲜见。这些昭示了传统自然观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演变之势。
周雨李静环
关键词:房地产广告
性别逆向代言广告的创意策略分析——与同性代言广告对比
2015年
性别逆向代言是新颖的广告创意策略,本文通过解读式内容分析法,归纳了性别逆向代言广告诉求和表现方面的规律,发现性别逆向代言广告多使用爱情的感性诉求,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以关爱、尊重女性的“暖男”居多,代言人形象强烈影响广告品牌个性的塑造及表达,与品牌和产品相关性紧密,但品牌个性会随着性别代言人的不同而发生偏离。性别逆向代言广告的文案形式、修辞更为丰富,色彩更符合广告叙事要求,而不重视呼应品牌识别。进而提出这一创意手法应用需谨慎,应注重代言人和品牌的形象与专业相关性。
周雨丁月婷
关键词:创意
Metrosexual潮流在中国——对男性时尚电子杂志商业广告的内容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男色》电子杂志为期两年的商业广告进行内容分析,本文试图考察商业广告中的男性形象是否具备"Metrosexual"男性的特征。结果发现,《男色》杂志广告中的男性符合"M男性"注重外表、自我为主、追求享乐、定居都市等四个基本特征。男性形象的细节则不符合"M男性"研究者们归纳的特点,但这些形象细节与商业广告呈现的异性恋"M男性"形象有相似之处。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理解"Metrosexual"潮流在全球的传播之势。
周雨岑清
关键词:男色
厦门生态文明形象的构建研究——基于生态新闻标题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研究厦门市生态文明形象的媒介构建模式,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2006至2015年十年间的生态新闻标题为研究样本,使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生态新闻的报道框架、议题类型、话语策略和修辞方式。研究发现,厦门生态文明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中性形象为辅。政府是生态文明传播的积极推动者,生态形象事关政府形象。通过选择权威信源、多元修辞技巧和消息体裁,媒介和政府表现出公共传播的策略性。最后,生态议题引进更多的参与主体、切实开展生态传播效果调查,以及提高深度调查报告的比重,这些措施能进一步促进生态传播。
周雨陈双桃李慧
关键词:政府形象
文人画:戾家抑或行家?——论文人画戾行关系的演变被引量:4
2006年
学界一般将戾(隶)家与行家视为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区别之一。本文基于详尽的史料,指出文人画不能简单地等同为戾家。处于发展初期的文人画,即北宋末年由苏轼等文人士大夫兴起的文人画运动,强调戾家与行家的绝对对立,并体现在身份、人格、素养、方法、画品等一系列的差异中。随着社会境遇变迁和绘画地位提升,戾行对立逐渐向戾行合流发展,戾家与行家呈全面融合之势,这最终促使文人画在“元四家”时期走向完全成熟。优秀的文人画家,不但坚持高妙的情趣,而且完全掌握笔墨的技巧,他们既是真正的文人,亦是真正的画家。
周雨
关键词:文人画行家
第一部分:2006中国广告创意趋势分析——基于2006中国广告长城奖入围作品数据分析
2006年
2006年度中国广告的创意趋势怎么样才能把握住?这是一个看似很庞杂的研究课题,但是却需要有一个学术化的研究梳理。我们选取了2006年度中国广告节长城奖入围的611件平面作品为分析的样本,我们从广告诉求,广告表现等角度对2006年度中国广告创意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黄合水周雨倪菲宋婷燕文慧郝建发袁树勇
关键词:中国广告节广告创意广告诉求广告表现学术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