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炜
- 作品数:61 被引量:4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新乡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被引量:10
- 2009年
- 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 关键词:偏头痛心理护理
- 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4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2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患者中SSR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84.8%(39/46)和89.1%(41/46),两者间异常吻合率为78.3%(36/46)。抑郁症组患者通过SSR测定后发现,其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后发现,其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潜伏期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波幅间均呈正相关(P<0.01),而N2、P3波潜伏期与SSR波幅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潜伏期间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穆俊林吕路线陈佐明李玉凤张朝辉梁炜
- 关键词:抑郁症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事件相关电位P300
- 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舍曲林治疗前、后和28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抑郁组治疗前、后的IL-2、IL-12、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后抑郁组IL-2、IL-12、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IL-4、TGF-β1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失衡和广泛的免疫激活。舍曲林可能通过对免疫系统调节产生抗抑郁作用。
- 梁炜张红梅张红云
- 关键词:舍曲林抑郁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31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张红梅梁炜张迎黎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认知功能障碍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照研究被引量:36
- 2009年
-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9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分艾司西酞普兰组43例[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38±s12)岁,本次焦虑病期(14±15)mo]予艾司西酞普兰片10~20mg,po,qd;西酞普兰组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40±11)岁,本次焦虑病期(15±16)mo]予西酞普兰片20~40mg,po,qd;均6wk为一个疗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2%,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0%,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wk1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A评分与西酞普兰组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较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 张红梅梁炜张红亚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焦虑障碍
-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及护理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张红云张红梅梁炜孙素珍
- 关键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定护理对策
- 抑郁症的认知研究被引量:2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93例抑郁症病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P300及韦氏智力量表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抑郁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与 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2.84,3.87,8.64,P均<0.01);抑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领悟、数字广度、 词汇、编码、填图各分测验有显著差异(t=2.83,5.25,2.74,2.76,2.64,P均<0.01);N2潜伏期延长与 领悟、填图显著相关,P3潜伏期延长与领悟、数字广度、编码显著相关,P3波幅与领悟显著相关。结论 提示抑郁症存在有广泛的认知障碍。
- 陈佐明张迎黎李占文梁炜张朝辉张红梅张建宏
- 关键词:抑郁症韦氏智力量表诱发电位
- 儿童急性阑尾炎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549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培养阳性的683株需氧菌特性及药敏结果,比较1999年1月~2003年12月357株培养菌(组1)和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6株培养菌(组2)之间的差异。结果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76.5%和66.0%,差异有显著性(χ2=9.244,P=0.003);革兰阳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32.8%,差异有显著性(χ2=9.229,P=0.003);所有分离菌中需氧菌混合感染达1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在组1分别为43.6%、56.1%和22.0%,在组2分别为56.3%、75.0%和27.5%,两组相比对应χ2值与P值分别为(χ2=7.749,P=0.006)、(χ2=6.334,P=0.013)和(χ2=3.198,P=0.102)。在组2,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25.7%~66.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同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4%和21.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仍在94.9%以上,最敏感的药物仍为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3.6%)和亚胺培南(耐药率7.1%)。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种类随时间在变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增高。
- 张红亚李桢梁炜崔凯李文强原林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儿童
- 强迫症治疗前后的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 目的强迫症(OCD)至今病因不明,目前的研究提示其可能存在神经发育异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脑内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是精神疾病神经发生假说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了解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DNF变化,为进一步了...
- 梁炜张迎黎吕路线
- 文献传递
- 儿童期虐待、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英文)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济源市城区2所中学的736名第7、8、9级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分别评估初中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亲子依恋关系和抑郁情绪。采用分层回归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期受虐总分高于女性(分别为33.29±7.89和31.05±6.01,t=4.343,P=0.000),两性母亲依恋(男:59.89±15.86,女:61.45±16.48,t=-1.303,P=0.193)、父亲依恋(男:59.32±17.17,女:60.28±16.95,t=-0.764,P=0.445)、抑郁总分(男:7.68±5.27,女:7.31±4.21,t=1.057,P=0.29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呈正相关(r=0.408,P=0.000),与母亲依恋(r=-0.544,P=0.000)和父亲依恋(r=-0.417,P=0.000)均呈负相关;母亲依恋与父亲依恋呈正相关(r=0.604,P=0.000),均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r=-0.426,-0.426,Pa=0.000)。男性和女性青少年中,亲子依恋均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男性受虐高于女性,两性的亲子依恋和抑郁无显著差异;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提高亲子依恋质量可部分减少虐待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
- 张迎黎杨峘梁炜张亚林杨世昌
- 关键词:亲子依恋儿童期虐待抑郁中介作用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