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萍
- 作品数:2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论周作人散文文体的形态
- 2017年
- 从文体形态上看,周作人散文可以分为议论体、记叙抒情体和文抄体。这几大类散文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们不仅是周作人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同样是时代审美的选择。周作人的散文虽因形式不同各有所侧重,但又具有博采众体的自由,不落入窠臼。这种自由地运用文体,自由地表达,充分体现周作人杂家的一面,也是其散文的韵味所在。
- 郑萍
- 关键词:文体形态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 新旧教学法在不同阶段的灵活应用
- 2001年
- 通过对福州大学 2 0 0 0级新生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出 :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灵活运用新旧教学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 。
- 郑萍王平
-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法
- 论周作人散文的意象营构
- 2016年
- 周作人散文具有意象之美,意象是其散文文体的生成方式和表达方式。周作人散文由语言经由意象到达意蕴,言、象、意互为交融,和谐共生,这使其散文体现出传统的诗意情调和平淡自然的风格。在周作人散文中,意象成为他表达情感、传达内心、体现思想的载体。周作人通过意象的营构,使其散文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 郑萍
- 关键词:意象物象
- 论周作人散文文体的辨体与破体
- 2016年
- 在文体研究上,历来有两种看法,即辨体与破体。辨体坚持文各有体,主张明辨各种文体的体制,强调每种文体有各自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创作必须遵从这种规律。而破体则主张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让文体之间互相交融。
- 郑萍
- 关键词:散文文体破体辨体文体研究表现手法
- 周作人散文的生命之喻:从思想到文体
- 2019年
- 周作人的创作以散文为重心,在他身上体现了人和文同构的特征,因此可以把周作人散文看成他生命形式的表现。"智慧老者"是最容易使人联想到的周作人形象。周作人就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者,他对一切洞若观火,以"智者"的目光打量和评判着现世。这种"智慧老者"的心态使得周作人的文体显现出两种状态:其一是他的文章整体风格平淡腴润,显示出"中和之美";其二是他的文章渗透着"忧郁的苦味",这是一种"智慧老者"的"寂寞"之苦。
- 郑萍
- 关键词:文体中和之美苦味
- 周作人的常识和情理
- 2011年
- 周作人的散文偏重个人趣味,但其趣味又常飘忽不定,这造成我们理解上的困难,常有不确定之感,宽以待之,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严以律之,即寸步难行。为了更好地领会周作人散文趣味的精神,我们找到了另外的两组关键词:常识和人情物理。这两组词丰富和拓展了趣味的外延和内涵,常识是周作人趣味的支架,它使趣味充满知识之美,理性之美。情理是趣味的风度,它使趣味趋于澄明,充满了智慧之美。
- 郑萍
- 关键词:现代散文趣味常识情理中庸
- 谈周作人的趣味被引量:1
- 2003年
- 在周作人的心目中,“趣味”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他作文重视生活趣味,即寄闲情雅兴于身边微小事物,倾注感情,让其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也有民俗趣味,对神话、童话、民歌、民谣、风俗、故事都有兴趣。他把生活趣味称为雅趣,打上了浓重的士大夫文人印记;他的俗趣中注重诙谐。
- 郑萍
- 关键词:趣味俗趣雅趣
- 戏剧对话和人物性格塑造
- 郑萍
- 关键词:话语分析矛盾性格悲剧观
- 不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人物刻画被引量:2
- 2013年
- 选取《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的两个片断,综合运用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进行语用文体分析,从对话中的细枝末节深入理解悲剧冲突并动态揭示詹米复杂矛盾的性情,从而进一步阐释该剧的主题。通过实例探讨上述两种模式点面相结合客观刻画戏剧人物的可行性,尝试从新的角度拓展戏剧对话的文体分析。
- 郑萍
- 关键词:戏剧人物主题
- 论周作人的趣味观
- 周作人研究极为丰富,但是,把周作人同样丰富的散文创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整体来研究,却少有学者问津.该文从周作人数以千记的散文中,找出'趣味'一词,作为解读周作人的关键词,并围绕'趣味',理清与之相互联系,又能对其进行扩展...
- 郑萍
- 关键词:趣味风趣谐趣人情物理个性主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