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诗性因果审美论
- 2015年
- 诗性因果观与科学因果观相对,是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守科学因果关系规则的因果观念或思维方式。诗性因果观体现了文明时代的"诗性智慧"。诗性因果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中,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诗性因果的表达方式显示出审美的自由,也往往具有产生审美惊奇感的作用。
- 王文革刘同军
- 关键词:诗性智慧审美效果
- “我”的复调——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三个梦境的解读
- 2009年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三个梦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为自我冲突的梦,一为自我唤醒的梦,一为自我分裂的梦,它们将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变成了内心的"事件",使人物自身显示出"复调"性。
- 王文革陈小妹
- 美育:生命意识的教育被引量:3
- 2018年
- 生命意识是人的基础性意识。当前,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作为"成人"教育,美育应当承担起生命意识教育的任务。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意识教育,应为培养健康心灵、健全人格和建构积极人生发挥潜在、深刻的作用。
- 王文革袁一宁
- 关键词:美育生命意识教育
- 文艺创新应当克服审美冷淡
- 2014年
- 有一段时间人们曾在文学艺术是应当“歌德”还是暴露、是该表现理想还是表现现实、是该描写美还是描写丑等方面颇多争论。基于文学艺术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果说在新时期以前文学艺术主要为前者的话,那么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则更多倾向后者。站在文学史或艺术史的高度看,文学艺术的好坏、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它表现了什么、是表现美还是表现丑,因为美丑都属于广义的美。如同叶朗先生所说的,都属于“审美意象”。
- 王文革
- 关键词:审美意象文艺创新文学艺术作品艺术观念
- 苦难的歌者
- 2012年
- 田禾的诗与以往的田园诗或乡村诗不大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执着于对故乡苦难的表现。诗人对于故乡的苦难似乎有一种特别强大的偏好或敏感,故乡、童年、现实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他描摹歌咏的对象。而且他是以一种几近绝对真实的方式来展示苦难的,
- 王文革
- 关键词:歌者田园诗故乡诗人
- 怪诞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
- 2011年
- 较之一般艺术形象,怪诞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有:自由愿望的满足,陌生惊奇的创造,深层自我的关注等。这些审美价值表明,怪诞艺术形象虽然怪诞无理,却又有着某种深刻而独特的合理性。
- 王文革王德岩
- 关键词:艺术形象怪诞审美价值
- 口误的滑稽性分析
- 2016年
- 作为一种偶然性的言语错误,口误虽然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但却往往具有意外、无心、现场、一次性等共同特点。对于不合逻辑的口误,人们主要关注其表达形式错误;对于合乎逻辑的口误,人们更关注其内容错误。口误往往能产生滑稽的效果,产生滑稽的原因可分别从听者和对象方面进行解释。与口误相类,仿拟有意改变已有的固定的习惯的表达方式,显示出灵活、生动和自由。
- 王文革
- 关键词:口误
- 艺术材质的隐与显——以废品艺术为例
- 2019年
- 材质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基础。一定的材质与一定的艺术形式构成稳态的关系。在完成艺术作品的构建后材质即退隐到次要位置,甚至成为"视而不见"的东西。但艺术作品的存在也即意味着材质的存在。材质的拓展、创新也往往意味着艺术的拓展与创新。在废品艺术中,存在材质与艺术形象同时显现的"双重显现"现象;作为一种特殊材质,废品在艺术中获得新的身份、新的价值。
- 王文革
- 美育的德育功能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高雅、高尚的情感,与他人分享、共享美,与他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共振,在获得精神满足的同时,也渐渐培养起了爱心、同情怜悯之心、爱美向善之心、群体公益之心等等。这样,审美活动就具有了道德教化的作用。
- 王文革
- 关键词:德育功能美育审美活动道德教化
- 中国传统文学中酒的意象多重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酒具有兴奋与抑制的双重作用;这种特性,使其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学艺术发生密切关联.酒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大量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意象.酒的意象功能主要有:饮酒作乐、借酒消愁、因酒起兴等.
- 王文革
- 关键词:意象中国传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