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培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数字仿真技术确定桡骨截骨矫形术中的截骨面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目前截骨矫形术截骨面确定方法多基于二维X射线片及经验大致判断,精度较差。目的:运用数字仿真技术精确确定桡骨截骨矫形术的截骨面。方法:将1例桡骨畸形伴桡骨前倾角及桡骨内倾角异常患者的CT扫描数据集(双侧)依次导入Mimics进行三维重建,用计算机辅助作图及空间解析几何计算确定截骨面并测量相关参数,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模拟手术截骨及复位。结果与结论:原文的方法能确定并测量双侧桡骨截骨矫形术的截骨面,为手术提供精确而直观的指导。
- 谭培勇项舟黄潇杨婧宋彬
- 关键词:截骨矫形术三维重建数字仿真
- 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最佳骶髂螺钉通道测量方法,用于指导计算机导航下的进钉。方法:将8例成人无病变骨盆CT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建立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阴模内表面的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利用计算机辅助作图结合空间解析几何计算测量相关参数。结果:8例16侧的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均可用此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参数值:半径,均>7.3mm,其中男8.75±0.72mm,女8.38±0.67mm;进钉深度,男78.44±3.43mm,女74.07±6.04mm;与矢状面夹角,男72.62°±5.01°,女79.65°±7.59°;与横截面夹角,男13.28°±6.33°,女9.60°±4.17°;与冠状面夹角,男9.99°±7.67°,女2.01°±1.58°;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14.91°±6.48°,女7.62°±5.88°;S1最佳进钉终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2∶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1∶1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3∶1处;S1最佳进钉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3∶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2∶5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5∶2处;S1最佳进钉终点约在S1椎体中轴线上下2∶3及前后径3∶5处。与矢状面夹角、与冠状面夹角、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在几何学上精确确定并测量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用以指导计算机导航下进钉。双侧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具有对称性。S1椎弓根可以置入2枚直径7.3mm的骶髂螺钉。
- 谭培勇项舟宋彬黄子星张加劲李佳兵
- 关键词:骶髂关节骶髂螺钉CT
- 下颌骨CT三维重建中阈值分割的改进及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对下颌胃CT三维重建中阈值分割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在下颌骨图像分割中的差别。方法将12例健康志愿者下颌骨CT数据导入Mimics 10.01,分别用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图像分割。改进方法首先使用较窄的阈值范围(调节阈值上、下限值至能分离出下颌骨的最宽阈值)进行分割,然后利用膨胀运算弥补因阈值范围过窄造成的边界信息损失,得到一个近似分割结果,再结合逻辑运算及区域生长工具,得到精确的分割结果。测量两种方法分割所花时间的平均值,并用Geomagic Studio 11.0比较其重建后结果间的差异。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成功率为91.67%(11/12);分割时间为(319.7±125.3)s,小于传统方法的分割时间〔(1 261.3±427.3)s,P<0.05〕。以传统方法重建结果作为参照目标,改进后方法朝外的偏差为(0.066±0.011)mm,朝内的偏差为(0.070±0.008)mm,误差远小于肉眼分辨距离。能分离出下颌骨的最宽阈值范围下限为(507.72±100.31)HU,上限为(1 133.33±47.57)HU。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阈值分割改进方法能明显提高阈值分割方法分割下颌骨的效率。
- 谭培勇陈尽欢李鹏郭际香汤炜龙洁刘磊田卫东
- 关键词:阈值分割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三维重建下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