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红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高产生物柴油微藻的筛选及优化培育研究
- 微藻因其具有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及培养可不占用耕地等优点,成为现今生物能源的一种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得到高含油量的微藻藻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
从多个地区的不同水域...
- 袁晓红
- 关键词:生物柴油
- 乔姆斯基“语法”解读被引量:7
- 2009年
- 乔姆斯基研究的"语法"与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大相径庭。乔氏的语法是描写和解释各种具有普遍性的语法现象,而不是对外语学习者传授渴望获得的某种"新知识"。本文从语言与语法、语法与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的内涵与外延、生成语法与普遍语法、核心语法与边缘语法、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等方面解读乔姆斯基的"语法"范畴。
- 袁晓红戴卫平
- 关键词:生成语法普遍语法
- 宗教信仰与汉英“死亡”代用语
- 2008年
-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代用语被用于掩饰“死”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本文从宗教信仰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生死观,解读汉英死亡代用语的生成。
- 袁晓红戴卫平
- 关键词:宗教
- 当代意义上时间场与地域场的消解——解读“亚夏”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
- 2008年
- 时间场与地域场的消解对于解读艾萨克·巴谢维斯·辛格的长篇代表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亚夏·梅修尔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亚夏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产生既有其民族根源、所处的时代根源以及其个体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现代人、现代生活普遍共有的成因。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时间场和地域场的消解日趋加剧,因而,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研究更具其现实的普遍意义: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广泛接触碰撞,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迅猛发展,这一切都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比起以往更加无所适从,认同的问题和精神安全的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即各种文化和观念的滤选,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世俗生活和形而上的追求的对立,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冲突等等都可能诱发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
- 袁晓红
- 关键词:消解
-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差别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论文从生成与合成、任意与象似、天赋与体验、语义与语法这四个视角对比研究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在语言研究的本质、语言系统的本质、语法和语义的本质上的差别。
- 袁晓红戴卫平
-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 韩礼德“语言功能”探略被引量:13
- 2008年
- 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分为微观功能、宏观功能和纯理功能这三大功能。其中,纯理功能产生于宏观功能,宏观功能产生于微观功能,语法功能是纯理功能在词汇语法层中的具体体现。人们平时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功能;语言具有把表达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各种信息组合成连贯语篇的语篇功能。但是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也有其局限性,即只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而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一致性和空缺现象,从而产生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解释。
- 袁晓红戴卫平
- 关键词:韩礼德功能语言学语言功能
- 乔姆斯基的语义观解读被引量:2
- 2008年
- 乔姆斯基的古典理论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基础之上。标准理论阶段,他提出深层结构决定意义。在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乔氏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上。乔氏管约理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是自主的形式系统,不受语义因素的影响。乔氏内在论的自然主义语言观和研究方法表明他的语义观是建立在内在论基础之上的。
- 袁晓红戴卫平
- 关键词:语义观内在论
- 语言研究中的生物观被引量:11
- 2008年
- 自从19世纪语言学和生物学研究之间存在共同之处这个观点提出之后,它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探讨语言研究中的生物观,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兴学科:生物语言学。很多学者认为,不仅语言学从生物学中汲取养分,而且生物学也从语言学内汲取养分。本文从语言本身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结构、语言学各流派对语言研究的方法入手,探讨生物观在语言研究中的体现。
- 袁晓红刘桂玲
- 关键词:生物学进化语言学研究
- 刍议英美文学引进英语精读课堂的途径
- 2008年
- 用英美文学知识辅助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引言和课文讲解中适当加入相关的文学知识,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袁晓红
-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动机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浅析
- 2008年
- 在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教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到逐步重视、逐步完善的过程。尽管文化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可是由于测试制度的不够完备等原因,直接导致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浅薄。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在语法翻译法的训练下,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很扎实,但当学生们和以英语为母语者交流或用英语写作以及阅读英文原著时,就会遇到很多用语法难以解释的问题,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这就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注重语法教学的同时不断地向学生们引入西方文化背景,这既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袁晓红
-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语教学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