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志
-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认同与背离:再论白话诗作为新体诗的建构
- 2010年
-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白话诗是中国诗体革命的最初起点。从白话诗的出现到逐步立足于新诗坛的过程中,它不仅承续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音节质素,还认同了欧美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要素。但是,在承续和认同的背后,白话诗作为一种新体诗,不但突破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形式符号体制,也偏离甚至背离了欧美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惯例,而在新诗坛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为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 郑成志
- 关键词:白话诗古典诗词曲意象派诗歌象征主义诗歌文学类型
- 论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与梁实秋的诗学论争
- 2014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坛出现了在当时著名的"二梁之争"。表面上看,梁实秋和梁宗岱的争论是意气之争;但是,在逞才使气的背后,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各自所秉持的诗歌观念的迥异造成的。"二梁之争"发生在中国新诗从"非诗"走向"本体的诗"、从"散文化"走向"纯诗化"的分歧路口,在中国新诗理论发展史上有其丰富的内涵。
- 郑成志
- 关键词:象征主义散文化纯诗化
- 重构“经典”的难度——以《中国新诗总系》(1950-1970年代卷)为例
- 2014年
- 经典的遴选是有难度的。它的选择不仅与编选者的审美标准有关,同时还深受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语境及其文学制度的影响。《中国新诗总系》(十卷本)是新世纪以来由多位专家、学者在总结近三十年来中国新诗研究成果编辑而成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呈现了三十年来中国新诗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重构了百年来中国新诗新的经典。而《中国新诗总系》中的《1950年代卷》、《1960年代卷》、《1970年代卷》所选诗歌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波诡云谲时期的诗歌实践,它们彰显了中国新诗(文学)在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纠缠迎拒的复杂关系。编选者在编辑这三卷时的趣味、标准及其矛盾昭示了中国新诗经典的"重构",不仅是编选者们的一次美学行为,更是一场文化对话行为。
- 郑成志卢华东
- 关键词:新诗
- 初期白话诗的另一种形式构想——以刘半农、赵元任和陆志韦等人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在文学革命中,诗歌被称为最难攻克的"壁垒"。初期的白话诗作品虽然不少,但是其自由化、散文化倾向直接影响了读者对新诗的认同。针对这一现象,刘半农、赵元任和陆志韦等探讨了白话诗的声调、押韵、节奏等形式要素在新诗形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对白话诗形式作出了另一种构想。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是后来新诗形式实验的先声。
- 郑成志
- 关键词:白话诗新诗声调押韵
- 新诗教学面对的困难
- 2010年
- 现当代文学教学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新诗作为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内容压缩,课时减少)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自身教学的困境。从新诗在教学中遭遇到古典诗词的"压抑"、学生的历史意识薄弱等方面,阐述在教学中碰到的困难,并在呈现困难的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新诗教学乃至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抛砖引玉。
- 郑成志
- 关键词:新诗教学古典诗词历史意识
- 意义的寻求还是诗艺的探索——论20世纪30年代梁实秋和梁宗岱的争论被引量:1
- 2009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坛出现了在当时著名的"二梁之争"。表面上看,梁实秋和梁宗岱的争论是意气之争;但是,在逞才使气的背后,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各自所秉持的诗歌观念的迥异造成的。"二梁之争"发生在中国新诗从"非诗"走向"本体的诗"、从"散文化"走向"纯诗化"的分歧路口,在中国新诗理论发展史上有其丰富的内涵。
- 郑成志
- 关键词:象征主义散文化纯诗化
- “新与旧的适应”——重识戴望舒诗歌的“传统”和“现代”及其关系
- 2013年
-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对中国传统诗词有益资源的择取和现代西方诗艺的吸纳,创作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色的象征主义诗歌,给当时的中国诗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戴望舒的象征主义诗歌不仅打破了当时中国新诗"已成的秩序",向"理想秩序"又迈进了一步,而且还丰富了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
- 郑成志
- 关键词: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诗歌
- 被译介的“自由诗”——对“自由诗”引入新诗坛的一种思考
- 2009年
- 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体式,在晚清到五四的文学革命过程中被引进到中国新诗坛来。然而,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定义本身就充满了含混而复杂的内涵,当其被早期的新诗理论家引入中国新诗坛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现代汉语)的不成熟和语境的复杂性,因而使得读者和作者对自由诗的理解一方面充满了歧义和误解,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新诗坛诗歌创作实践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对自由诗概念的检审和考量就显得尤其的必要。
- 郑成志
- 关键词:新诗自由诗语言语境
- 1930年代新诗的节奏探求--以陆志韦、朱光潜、罗念生和叶公超为例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新诗在诗形和诗质两个层面探索都非常活跃的时期。在形式秩序的寻求过程中,陆志韦、朱光潜、罗念生、叶公超等人对新诗节奏的探求,超越了二十年代中期由刘梦苇、饶孟侃、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展开的新格律运动...
- 郑成志
- 关键词:新诗节奏音韵格律
- 个人主义革命话语生产的幻灭——再论蒋光慈诗歌
- 2019年
-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革命诗歌著作主要有《新梦》《哀中国》《乡情集》三部诗集。《新梦》主要对苏俄十月革命及其领导人的赞歌;《哀中国》揭示列强控制下的中国及其人民的多灾多难,号召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坚信未来属于中国人民。《乡情集》主要抒写爱国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等在国难当头时期无奈、感伤、痛惜的个人情绪。然而,在这三部诗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高歌革命的主旋律下,每部诗集都存在一些抒写个人感伤、悲观、失望、消沉、甚至颓废的诗歌,它们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蒋光慈诗歌中浓厚的个人主义情绪。这种个人主义情绪直接影响甚至贬抑蒋光慈革命诗歌的合法性及其作为革命诗人的身份。从个人主义的角度重审蒋光慈革命诗歌并不是否定过去的研究,而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蒋光慈革命诗歌及其给中国革命诗歌发展带来的启示。
- 郑成志
- 关键词:革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