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荣
- 作品数:66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仲景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瘀血是慢性肾脏病发病及其进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瘀血"之命名,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处论述有关瘀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病机及瘀血的证治。现根据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提出的活血化瘀法及其相关方剂,学习并探讨其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 袁玮王世荣
- 关键词:活血化瘀慢性肾脏病
- 芪龙通肾方治疗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芪龙通肾方治疗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阳性(雷公藤多苷片),芪龙通肾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隔日1次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各组连续腹腔内注射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及血清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及芪龙通肾汤低、中、高剂量组尿蛋白定量(24 h)明显降低(P<0.05),且芪龙通肾汤中、高剂量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及芪龙通肾汤高剂量组对血清TP、TC明显降低(P<0.05);阳性、芪龙通肾汤低、中、高剂量组对血清ALB明显升高、对TG和TGF-β1明显降低(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治疗组在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等方面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芪龙通肾方能有效降低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TGF-β1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 邢建月王世荣刘光珍张艳华宋美卿
- 关键词:膜性肾病蛋白尿
- 孙郁芝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被引量:2
- 2022年
- 肾性血尿是指肾小球源性血尿,其病程缠绵。中医在治疗肾性血尿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显著的临床效果。孙郁芝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核心病机为“虚、热、瘀”。治疗上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兼顾虚实,平复脏腑气血阴阳之偏衰,调畅脏腑功能气机,令正气旺邪气消疾病愈。
- 尚洁琼王世荣
- 关键词:肾性血尿临证经验中医扶正祛邪
- 侯振民教授治疗泄泻的经验总结被引量:2
- 2023年
-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导致泄泻的主要原因多是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不和等。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侯振民教授临床多年,具有丰富的治疗泄泻经验。他认为泄泻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脏腑虚弱或功能失调,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和大小肠。病机为脾虚湿胜、肝郁乘脾,肝脾不调,久泄泻及肾,脾肾阳虚。治疗上,根据运脾化湿、升提清阳,清热燥湿、通腑行气,补泻并用、健脾柔肝,温肾固摄,涩肠止泻的原则,侯教授注重从整体把握,从脏腑论治,治法灵活,却又不拘一格,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介绍了两则案例,患者甲以温运脾阳为治法,给予方药理中汤加味合桂枝加芍药汤。患者乙以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为治法,给予方药张氏五更泄泻方加减,文章介绍侯振民教授治疗泄泻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张艳华王世荣
- 关键词:治则治法
- 孙郁芝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要
- 慢性肾炎以泡沫尿、血尿、水肿、腰困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肾风”、“水肿”、“尿浊”“腰痛”等范畴。孙老认为,辨治肾炎首在辨其病因病机,探寻其发病进展的共有因素,究研该病中医思辨的核心路线。孙老认为脾肾气虚是该病发...
- 王世荣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中药治疗
- 王世荣辨治淋证思路介绍被引量:1
- 2021年
- 王世荣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承李平教授、侯振民教授、韩履祺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对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研究颇深,尤对尿路感染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师从王教授临证,现将其治疗尿路感染的辨治思路介绍如下。
- 马丹华王世荣张福杰
- 关键词:淋证名医经验
- 益气活血消癥法治疗膜性肾病被引量:10
- 2016年
- 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的五种病例类型之一,约占我国原发性NS的2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生于中老年。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表现各异,预后差别较大,部分病例可以自发缓解。西医学关于IMN的治疗主要是减少其尿蛋白,延缓其向终末期肾脏病发展,多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中医在治疗IMN、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冯清清王世荣
- 关键词:膜性肾病
- 从“血不利则为水”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通过总结梳理历代医家对"血不利则为水"的认识,基于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分析其反复发作的根源,探究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宏观病因病机和微观病理,得出瘀浊为贯穿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始终的主要因素。文章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导师治疗各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从"血不利则为水"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探索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任志英王世荣冯清清
- 关键词:血不利则为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机病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32例体会被引量:2
- 2000年
- 王世荣赵怡蕊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疗效
- 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观察DNA免疫吸附柱对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免疫吸附组各16例。常规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泼尼松龙)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免疫吸附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DNA免疫吸附柱进行血液吸附,每半月1次,连续6次。治疗前及免疫吸附末次治疗后,分别收集患者血标本,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清除效果及对患者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肾功能等影响程度,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ANA抗体滴度吸附后明显下降[1:2000及1:300,P<0.001];抗ds-DNA抗体吸附后明显下降[(36.5±10.4)IU/ml及(19.4±10.3)IU/ml];免疫球蛋白显著下降(P<0.05);血常规、血沉、补体等无明显影响。结论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较少,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能成为狼疮性肾炎多靶点疗法新的联合治疗手段。
- 赵淑珍刘光珍王世荣李德谦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DNA免疫吸附血液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