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欢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转移酶
  • 2篇谷胱甘肽
  • 1篇多环芳烃
  • 1篇羊角月牙藻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移行带
  • 1篇荧蒽
  • 1篇影像
  • 1篇鱼礁
  • 1篇植物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人工鱼礁
  • 1篇肿瘤
  • 1篇舟形藻
  • 1篇肽转移酶
  • 1篇物量

机构

  • 5篇深圳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医学部

作者

  • 5篇陈欢
  • 4篇胡章立
  • 4篇雷安平
  • 1篇何艺
  • 1篇梁明柱
  • 1篇杨剑
  • 1篇柳学国
  • 1篇雷益
  • 1篇黎双飞
  • 1篇韩四海
  • 1篇陈菊芳
  • 1篇张兰军
  • 1篇谢传淼
  • 1篇陈欢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海洋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于2005年11月、2006年5月及2006年12月,对大亚湾人工鱼礁投放区、拟投放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合计观察到藻类种类67种,主要由硅藻门(48种)和甲藻门(13种)组成,同时还有少量蓝藻、绿藻和着色鞭毛藻门等其他藻类(6种)。优势种类主要有尖刺拟菱形藻、菱形海线藻、尖刺菱形藻等硅藻类和叉状甲藻、海洋原甲藻及海洋原多甲藻等甲藻类,这些优势种类均为可能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人工鱼礁区的藻类数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区高,说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人工鱼礁区和拟投放区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区,进一步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增加了藻类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的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但藻类的优势类群是可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对海洋水环境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
雷安平陈欢陈菊芳胡章立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人工鱼礁
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EC2.5.1.18)是一种多功能酶,在植物异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中有重要功能,且常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使生物体免受损害。多环芳烃(Polycyclic...
陈欢雷安平韩四海胡章立
关键词:羊角月牙藻克隆
文献传递
荧蒽对披针舟形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荧蒽(0、0.1、0.5、1.0、2.0和5.0 mg/L)处理后披针舟形藻(Navicula lanceolata)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藻类的生物量以细胞密度表示,测定的主要荧光动力学参数为: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yield),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除极低浓度(0.1 mg/L)外,荧蒽对披针舟形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荧蒽对yield、ETR和qP则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步增大;但不同浓度的荧蒽对Fv/Fm和NPQ无显著影响。荧蒽对披针舟形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和对其yield、ETR和qP的促进效应除了具有浓度效应外,还有时间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高浓度的荧蒽才对它们有显著抑制或促进效应,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还可能是因为该藻类对荧蒽有降解能力而导致培养基中荧蒽的浓度降低。
何艺陈欢杨剑胡章立雷安平
关键词:荧蒽叶绿素荧光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应用及克隆表达被引量:27
2009年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E.C.2.5.1.18)是由多个基因编码、具有多种功能的超家族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组织中。在生物体遇到高盐、干旱、除草剂、有机污染物等逆境时,GSTs常发挥其Ⅱ相代谢酶和抗氧化酶的双重功能,以保护生物体免受逆境的损害。文章综述了GSTs的分类、结构、功能、应用及克隆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雷安平陈欢黎双飞胡章立
关键词:抗氧化生物标记克隆表达
含瘤周移行带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含肿瘤外缘5mm移行带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胸部增强CT薄层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女96例,男77例;年龄33~84岁,平均(60.0±1.2)岁;病灶直径6.0~30.0 mm,平均(18.0±1.6)mm;实性结节102例,亚实性结节71例;Ⅰ期134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病理分级为1级51例,2级114例,3级8例。病理分级按最主要亚型分为1级(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和贴壁为主型腺癌)、2级(包括腺泡或乳头为主型腺癌)和3级(包括实性或微乳头为主型腺癌)。根据结节可见边缘(瘤内组)和自动外扩5 mm(含瘤周组)对结节进行分割并使用软件自动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训练集与验证集比例为7∶3,使用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利用混淆矩阵的准确性来评价瘤内及含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共提取病灶的385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瘤内组中8个影像组学特征和含瘤周组中12个影像组学特征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瘤内影像组学模型及含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准确性在训练集为90.83%vs.92.61%(P>0.05),在验证组为90.74%vs.94.44%(P>0.05)。结论:与瘤内组影像组学模型相比,含5mm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略提高对肺腺癌病理分级预测的准确性。
陈欢陈欢梁明柱雷益谢传淼谢传淼张兰军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病理分级移行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