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科伟

作品数:73 被引量:667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9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赤眼蜂
  • 13篇小菜蛾
  • 13篇菜蛾
  • 12篇种群
  • 11篇寄生
  • 10篇玉米
  • 9篇前裂长管茧蜂
  • 9篇茧蜂
  • 7篇实蝇
  • 7篇拟澳洲赤眼蜂
  • 7篇小实蝇
  • 7篇捕食
  • 6篇生命表
  • 6篇桔小实蝇
  • 5篇嗅觉反应
  • 5篇夜蛾
  • 5篇玉米螟
  • 5篇玉米螟赤眼蜂
  • 5篇饲料
  • 5篇田间

机构

  • 73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广东省粮食科...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深圳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3篇陈科伟
  • 19篇何余容
  • 18篇陆永跃
  • 15篇曾玲
  • 13篇黄寿山
  • 9篇吕燕青
  • 9篇王磊
  • 7篇梁广文
  • 7篇冼继东
  • 5篇刘春燕
  • 5篇温健
  • 4篇邵屯
  • 3篇潘雪红
  • 3篇吕利华
  • 3篇陈丽
  • 3篇付浪
  • 2篇张茂新
  • 2篇龙秀珍
  • 2篇周娟
  • 2篇曾伶

传媒

  • 26篇环境昆虫学报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昆虫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昆虫知识
  • 2篇长江蔬菜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二届全国生...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黄玛草蛉的人工饲料配方
本发明提供一种饲料配方,其包含蛆粉、牛肝、鸡蛋黄、蜂蜜;其中蛆粉、牛肝、鸡蛋黄、蜂蜜按重量份数计,分别为蛆粉10~20重量份,牛肝5~15重量份,鸡蛋黄5~15重量份;蜂蜜按体积份数计,含有2~8体积份,其中,1重量份与...
陈科伟周娟温健关迎雪刘子园生惠宇
文献传递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腹部鳞片和卵表十三种饱和烷烃的接触反应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解小菜蛾利他素对拟澳洲赤眼蜂搜索行为及寄生率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单一成分的接触反应。结果表明,在正十六烷处理卵卡上,拟澳洲赤眼蜂的活动指数(PAI)最大,为79.67;其次为正三十六烷,PAI为67.50;正二十二烷PAI最低,仅为3.00。拟澳洲赤眼蜂对正三十六烷处理卵卡的寄生总数最高,为183.17;其次为正十六烷,寄生总数为153.00;正二十二烷处理卵卡的寄生总数最低,仅为0.67。拟澳洲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20%以上的有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和正三十六烷处理;最大寄生率在5%以下的为正二十二烷处理。
吕燕青何余容陈科伟谢梅琼
关键词: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
拟澳洲赤眼蜂在寄主缺乏条件下的生殖对策
通过推迟供卵的方法考察了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在寄主缺乏情况下的生殖策略。结果表明,在短期(羽化后4d内)缺乏寄主条件下,拟澳洲赤眼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恢复供卵首日的寄...
陈科伟黄寿山何余容
关键词:拟澳洲赤眼蜂生殖对策
文献传递
前裂长管茧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前裂长管茧蜂是许多实蝇类害虫幼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触角感受器进行超微观察,结果发现,前裂长管茧蜂雌蜂触角共发现7种感受器,分别为鳞型感器、Bhm毛、毛型感器、腔型感器、栓锥型感器、钟型感器及板型感器。其中,毛型感器具有3种形态(毛型感器Ⅰ、Ⅱ、Ⅲ),锥型感器具有2种形态(锥型感器Ⅰ、Ⅱ),但在雄蜂触角上没发现锥形感器Ⅱ。毛型感器和板型感器是前裂长管茧蜂触角上的主要感器,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白嘉诚陈科伟陈丽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前裂长管茧蜂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
桔小实蝇及其寄生性天敌--前裂长管茧蜂饲养方法被引量:10
2008年
系统介绍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室内饲养的设备、步骤、技术要点、人工饲料配方及环境要求,并以桔小实蝇为寄主,实现了桔小实蝇幼虫-蛹期寄生性天敌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的室内大量繁殖,为进一步利用该蜂防治桔小实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邵屯刘春燕陈科伟曾玲
关键词:桔小实蝇前裂长管茧蜂饲养
一种叉角厉蝽的人工饲料配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角厉蝽的人工饲料配方,其包含蛆粉10~30重量份,牛肝10~20重量份,鸡蛋黄5~15重量份,柞蚕血淋巴5~17.5体积份,蜂蜜3.5~8重量份;能代替黄粉虫来喂养叉角厉蝽,同时保证叉角厉蝽的正常生长发育...
陈科伟宫靖垚温健朱永基刘杰
黄玛草蛉对木瓜粉蚧的捕食作用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为明确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对木瓜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选择偏好,同时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偏好捕食木瓜粉蚧若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捕食能力,其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6头、81头和19头,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分别为284.76、134.26和28.38。黄玛草蛉幼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且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猎物的搜寻效应明显高于2龄幼虫。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对木瓜粉蚧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
李子园周娟关迎雪程东美陆永跃陈科伟
关键词:捕食功能反应
黄板诱杀在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田间试验表明:利用黄色粘胶板可有效诱杀美洲斑潜蝇成虫。田间每667m2放置60~75块黄色粘胶板可诱杀20.52%~23.46%的成虫,有效地控制美洲斑潜蝇下代幼虫发生量,且黄色粘胶板不影响寄生性天敌,有助长与保护天敌的...
曾玲张森泉梁广文陈科伟叶伟峰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黄板诱杀
文献传递
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作用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梁铭荣李子园戴钎萱陆永跃陈科伟王磊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致死作用生物防治
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与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在26℃条件下,以橘小实蝇Bctrocerat dorsalis 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效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个体大小、性比、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效能与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前裂长管茧蜂偏好寄生2龄和3龄初的橘小实蝇幼虫,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分别有63.00与85.50头相应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而仅有35.60与33.21头1龄和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前裂长管茧蜂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缓.以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5、18.9、19.6和22.0 d,相应的幼期存活率分别为16.40%、46.88%、54.09%和26.29%,寄主龄期过低或过高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裂长管茧蜂子代个体的大小也因寄主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1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所繁育寄生蜂个体明显小于其他年龄段寄主繁育的寄生蜂.以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子代群体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概率为64.11%.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是用于繁殖前裂长管茧蜂的最适阶段.
陈科伟邵屯刘春燕曾玲
关键词:橘小实蝇前裂长管茧蜂寄生生长发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