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基因
  • 4篇肝炎
  • 3篇疫苗
  • 3篇前S1
  • 3篇表面抗原
  • 2篇乙肝
  • 2篇乙肝表面抗原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融合抗原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母婴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基因工程疫苗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2篇大蛋白

机构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卫生防...

作者

  • 7篇陈红
  • 4篇宗芳
  • 4篇阮力
  • 4篇王文
  • 4篇田淑芳
  • 3篇张陵林
  • 3篇王秀平
  • 3篇任贵方
  • 3篇王文
  • 3篇李军
  • 3篇杨芙蓉
  • 2篇阮薇琴
  • 2篇刘文军
  • 2篇王申
  • 1篇李艳萍
  • 1篇张权一
  • 1篇杨素芝
  • 1篇宋清林
  • 1篇李宝林
  • 1篇叶世德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病毒学报

年份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 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致瘤性 ,遗传稳定 ,电镜下可观察到 2 2nm的颗粒 ,纯化后的蛋白在SDS PAGE及Western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 2 7kD、30kD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融合蛋白带。主蛋白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滴度为 1∶2 5 6~ 1∶5 12 ,前S1蛋白的ELISA滴度为 1∶12 8。
田淑芳刘文军杨芙蓉宗芳李军阮薇琴陈红王文王秀平张陵林阮力
转基因细胞分泌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任贵方梅雅芳王申陈红王文朱既明李宝林庞凤珍吴虹宋清林雷祖才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儿童免疫原性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母婴阻断及儿童免疫效果被引量:14
1994年
将76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种3针20μg基因疫苗和1针HBIG加3针10μg基因疫苗。将239名乙肝易感学龄儿童(7~9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接种3针10μg基因疫苗,Ⅱ组接种3针5μg基因疫苗,Ⅲ组接种3针10μg血源疫苗。接种程序和接种部位均按"北京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进行,并于初次免疫后7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①新生儿免疫保护率:T24时A、B两组分别为80.92%和96.97%;用Fisher精确x2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②新生儿免疫后抗体应答:T24时A、B两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0.27%和94.74%,GMT(mIU/ml,下同)分别为494和38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显著性,表明,HBIG加3针10μg基因疫苗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用3针20μg疫苗组;③学龄儿童3组的抗-HBs阳转率:在T7、T12时均在96%以上,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在T24时,3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8.65%、97.40%和98.63%,GMT为1062、533和7?
迎新玲邢玉兰沈莉周少莲陈红王申刘立荣康沛谢祖婉杨素芝黄悦倪承瑞王文任贵方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用转基因细胞(CHO-C28)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50例,观察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随访12个月,在36例母亲为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婴儿中仅1例为HBsAg阳性,其余婴儿均有保护性抗体,预防保护率为96.2%。14例母亲单独HBsAg阳性的所有婴儿抗HBs均阳转,保护率达100%。抗HBs阳性的婴儿均具有较高抗体水平,抗HBsGMT为11.156×105~13.134×105mIU/L。说明CHO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王树声李艳萍李荣成杨进业陈琨琳任贵方黎国形陈红王文叶世德张兴义张权一
关键词:基因工程疫苗母婴传播病毒传播乙型肝炎
含S(主蛋白)和前S1(大蛋白)乙肝表面基因工程融合抗原的纯化工艺
工艺所属技术领域为生物技术和蛋白质纯化本发明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CHO-dhfr-表达的含S和前S1乙肝表面融合抗原的纯化工艺流程:细胞培养原液→离子交换柱层析→疏水柱层析→分子筛柱层析,该工艺乙肝表面抗原S1和前S蛋白回...
李军阮力陈红王文田淑芳杨芙蓉宗芳张陵林
文献传递
变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抗原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宗芳田淑芳陈红王文张陵林王秀平阮力
高效表达乙肝表面S(主蛋白)和前S1(大蛋白)融合抗原的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系
在乙肝表面抗原PreS1(21-47)基因片段与S基因的第223位相连的基础上在其下游引入RNA加聚A信号AATAA、乙肝病毒增强子1(En1)和增强子2(En2),及突变的x基因(mX)构成pCHBSS1G质粒。将pC...
田淑芳阮力刘文军杨芙蓉宗芳李军陈红王文阮薇琴王秀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