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安徽农药厂厂区及周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特征被引量:18
- 2008年
- 为了解农药对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在2006年10月对安徽省和县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和营养类群进行了调查,包括厂内裸地(BIF)、厂内宝塔松林地(PIF)、厂外裸地(BOF)、厂外大豆地(SOF)、厂外水稻地(POF)、厂外玉米地(COF)。结果发现有植被覆盖的样地中土壤线虫总数显著多于裸地(P<0.01),厂外裸地显著高于厂内裸地。在有植被覆盖的土壤中植物寄生类线虫为优势类群,其中厂内松林地内植物寄生类线虫相对丰度最高,达到84%。在裸地中以食细菌类线虫为优势类群,厂外裸地和厂内裸地相对丰度分别为74%和72%。此次调查表明农药的过多使用会对土壤线虫的数量和相对丰度产生影响,同时说明植被覆盖在减轻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 周际海陶军陈小云胡锋李辉信
- 关键词:农药土壤线虫生物指示土地利用方式
- 蚯蚓活动对农田土壤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蚯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通过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性质在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和取食形成蚓穴以及排泄土内和土表的蚓粪等活动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土壤栖息者-土壤生...
- 陶军
- 关键词:蚯蚓农田土壤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
- 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0年
- 在连续7a稻麦轮作系统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20cm)中4种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4种酶活性的变化,研究接种蚯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秸秆(表施或混施)还田土壤的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秸秆表施、秸秆混施、秸秆表施且接种蚯蚓、秸秆混施且接种蚯蚓。结果表明,单独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无机磷分解菌数量增加,且土壤酶活性显著地增强;在秸秆表施方式下,接种蚯蚓使得上述4种细菌生理菌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秸秆混施方式下,接种蚯蚓增加氨化细菌和无机磷分解菌数量,且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地增强(P<0.05)。另外,蚓粪中4种细菌生理菌群微生物数量和水解酶活性都远远高于其周围土壤。在秸秆还田的作物轮作系统中,蚯蚓活动进一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 陶军张树杰焦加国李沙刘满强胡锋李辉信
- 关键词:蚯蚓秸秆土壤酶活性
- 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在连续6年稻麦轮作系统中,研究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基础呼吸)及群落功能多样性(BIOLOG单一碳源利用指纹方法)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CK)、秸秆表施(M)、秸秆混施(I)、秸秆表施且接种蚯蚓(ME)、秸秆混施且接种蚯蚓(IE)。不同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活性和群落碳源利用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两种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均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秸秆表施并接种蚯蚓导致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而在秸秆混施下则均升高;BIOLOG碳源利用分析结果表明在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 于建光陈小云刘满强陶军李辉信胡锋王霞
- 关键词:蚯蚓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