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滨 作品数:9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5种中药注射剂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H9c2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考察5种中药注射剂对多柔比星(DOX)作用下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H9c2心肌细胞筛查体系,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氧化代谢产物(MDA)含量,考察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香丹注射剂和黄芪注射剂等5种中药注射剂对暴露于1.7×10-4至2.2×10-9M浓度DOX下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剂和香丹注射剂能提高DOX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有效地缓解DOX所引起的心肌细胞MDA浓度增高,提高SOD酶活性且不影响DOX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黄芪注射剂和香丹注射剂能降低DOX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抗氧化物酶活力,减少氧化产物生成,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这些途径实现的。 辛艳飞 周国亮 韩滨 由振强 宣尧仙关键词:多柔比星 H9C2心肌细胞 丹参注射剂 中药治疗慢性肾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治疗慢性肾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D-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给予SD大鼠,持续给药2-4个月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的含量明显升高,肾脏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氧化指标丙二醛... 由振强 宣尧仙 辛艳飞 韩滨 张立将 陈国灿 陈颖 陈云祥 杨红忠 徐潘生文献传递 新颖肿瘤抑制基因染色质修饰蛋白1A的研究进展 2010年 染色质修饰蛋白1A(Chromatin modif-ying protein 1A,Chmp1A)属于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III复合物(ESCRT-III)家族成员,在多泡体(MVB)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Chmp1A表达明显降低,且低表达Chmp1A的正常细胞易于肿瘤化。Chmp1A主要聚集在胞质和核基质,对染色质结构、细胞周期和囊泡转运均有重要影响,且有研究表明,Chmp1A可能是一种PcG蛋白。Chmp1A的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一种新颖肿瘤抑制基因。 由振强 辛艳飞 韩滨 宣尧仙关键词:肿瘤 肿瘤抑制 中药治疗慢性肾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治疗慢性肾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D-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给予SD大鼠,持续给药2-4个月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的含量明显升高,肾脏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氧化指标丙二醛... 由振强 宣尧仙 辛艳飞 韩滨 张立将 陈国灿 陈颖 陈云祥 杨红忠 徐潘生枸杞多糖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考察枸杞多糖(LBP)对多柔比星(DOX)作用下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H9c2心肌细胞筛查体系,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氧化代谢产物(MDA)含量,考察LBP从33μg/mL至0.46 ng/mL浓度范围内细胞保护作用的最佳浓度。研究在最优浓度下,LBP对暴露于10、2和0.4μg/mL浓度DOX下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应用A549肺癌细胞,考察LBP对DOX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LPB的浓度达到1.85μg/mL时,实验体系下H9c2细胞存活率达到最大,同时可以改善DOX所引起的心肌细胞SOD活性降低和MDA浓度增高。在该浓度下,LBP可以有效地增加2和0.4μg/mL浓度DOX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但不降低DOX对A549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论:LBP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DOX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周国亮 辛艳飞 谢方 韩滨 宣尧仙关键词:枸杞多糖 多柔比星 H9C2心肌细胞 A549肺癌细胞 靶向抑制二肽基肽酶-Ⅳ基因的siRNA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靶向抑制二肽基肽酶-Ⅳ(DPP-Ⅳ)基因的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根据DPP-Ⅳ的refseq序列及siRNA设计原理设计3条靶向作用于DPP-Ⅳ基因不同位点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另取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iRNA-1组、siRNA-2组、siRNA-3组,每组3只,除模型对照组外一次性尾静脉给予对应siRNA1nmol·mL-1,给药体积为小鼠体重的10%,给药后测定10d内的血糖含量,以及给药后第2天腹腔注射葡萄糖2.0g·kg-1后0、30、60、90、120min时的血糖含量,并计算耐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iRNA-1、siRNA-2、siRNA-3组小鼠10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且第1天最明显(P<0.05);注射葡萄糖后,siRNA-1、siRNA-2、siRNA-3、模型对照组小鼠AUC0~120min分别为2280.3、2176.5、2773.5、4249.5mmol·L-1。结论:糖尿病模型小鼠给予靶向抑制DPP-Ⅳ的siRNA后可通过减少DPP-Ⅳ表达量、升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从而缓解其高血糖症状。 徐潘生 韩滨 辛艳飞 由振强 宣尧仙关键词:糖尿病 降糖作用 小鼠 小干扰核糖核酸 D-硝基精氨酸对小鼠肾损伤及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D-硝基精氨酸(D-NNA)对小鼠的肾损伤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ICR小鼠ig给予D-NNA150,50和15 mg·kg-1,连续30 d。测定并计算肾系数;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5%葡萄糖对照组相比,D-NNA 150,50和15 mg·kg-1组血清中BUN分别明显升高了83.6%,36.2%和27.4%(P<0.05),D-NNA150和50 mg·kg-1组血清中Crea分别明显升高了281.6%和10.6%(P<0.05);D-NNA150 mg·kg-1组肾系数和NO水平分别明显降低了5.6%和25.5%(P<0.05);D-NNA150和50 mg·kg-1组肾组织中MDA水平分别明显升高了69.0%和36.9%(P<0.01),SOD活性和GSH-Px活性分别明显下降了17.4%和17.7%,7.3%和13.7%(P<0.05);D-NNA150 mg·kg-1组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损伤,嗜碱性变,萎缩或囊性扩张和间质炎性浸润,D-NNA50和15 mg·kg-1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D-NNA对小鼠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NNA的手性转化产物L-NNA导致NO合成减少,产生ROS有关。 韩滨 张丽丽 由振强 辛艳飞 陈云祥 陈国灿 徐潘生 陈颖 宣尧仙关键词:肾损伤 一氧化氮 氧化应激 注射用紫杉醇胶束体内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紫杉醇胶束对荷人结肠癌HT29或人肺腺癌A549移植瘤裸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已在裸小鼠体内传三代的人结肠癌HT29或人肺腺癌A549组织块接种在雄性Balb/c裸小鼠前肢腋皮下,待瘤体长至100 mm3左右,挑选合适的小鼠分成阴性对照组、空白胶束组、紫杉醇注射液对照组、紫杉醇胶束组(10、20、50 mg·kg^-1)等6组,每组6只裸鼠。各组每3日经尾静脉注射给药1次,共给7或8次,其中紫杉醇胶束50 mg·kg^-1组给药4次。给药期间观察裸小鼠的一般反应,每次给药前称裸小鼠体重并测量肿瘤大小,计算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在HT29人结肠癌和A549人肺腺癌模型实验中,仅紫杉醇胶束50 mg·kg^-1组在给药4次后裸小鼠出现消瘦、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皮肤光泽较差、稀便等反应,体重明显减轻(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但未出现动物死亡;其他各组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两模型实验中紫杉醇胶束20、50 mg·kg^-1在第2~4次给药后RTV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T/C小于40%(P〈0.01)。紫杉醇胶束10 mg·kg^-1组和空白胶束组的T/C大于40%,RTV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胶束20、50 mg·kg^-1可显著抑制荷HT29人结肠癌和A549人肺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但是紫杉醇胶束50 mg·kg^-1系统毒性明显高于20 mg·kg^-1。 周国亮 韩滨 宋翼升 孙菁 周劲松 蒋新国 李端 宣尧仙关键词:紫杉醇 抗肿瘤药 给药系统 纳米复合物 紫杉醇胶束与紫杉醇注射剂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紫杉醇胶束与注射剂在荷瘤裸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为胶束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Balb/c雄性荷瘤小鼠前肢腋皮下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待瘤体长到100 mm3左右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紫杉醇胶束(PTX-PM)和紫杉醇注射剂(PTXI)均20 mg.kg-1,每3 d一次,共给药7次。于最后一次给药后30、60、180、360 min时处死裸鼠取血和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肠、肾、胃、肺、脾等),用HPLC法测定组织中紫杉醇的药物浓度。结果 2种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各个时间点对各组织的药物分布趋势相似,以浓度高低依次为肝、肠、肾、胃、脾、肺、心等;PTX-PM组的紫杉醇在主要器官组织的浓度明显低于PTXI组(P<0.01或P<0.05)。其中PTX-PM组的紫杉醇在血浆中的浓度显著低于PIXI组(P<0.01),而30 min时PTX-PM组的紫杉醇在肝脏的浓度却高于PTXI组(P<0.01)。在各个时间点PTX-PM组的紫杉醇在主要器官组织的浓度与血浆浓度的比值明显高于PTXI组(P<0.01)。结论紫杉醇胶束有助于减少紫杉醇对血液系统的毒性,避免紫杉醇注射剂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韩滨 刘骁 孙菁 周国亮 张丽丽 由振强 余健 宣尧仙关键词:紫杉醇 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