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雄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心理理论发生与发展:跨文化的视角被引量:9
- 2019年
- 宏观的文化背景会塑造儿童心理理论的发生与发展进程.通过发现不同文化下儿童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有助于将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普遍规律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现象区分开来.文献回顾表明,儿童心理理论发生与发展既有文化普遍性,又表现出文化特异性.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者开始聚焦于儿童心理理论文化特异性的相关因素.当前,研究者主要从亲子交流、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学模式及执行功能促进心理理论发展的内在机制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来阐释儿童心理理论发生发展规律的文化特异性.通过整合现有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跨文化差异的主要研究文献,以及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儿童心理理论发生与发展的文化模型.最后,文章对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 侯晓晖宫竹青颜志雄苏彦捷左西年
- 关键词:心理理论文化特异性亲子交流家庭教养方式
- 儿童习得性无助的成因、机制及其缓解被引量:9
- 2014年
- 习得性无助是当有机体获得某些无法控制外部条件的经验后所产生的一种无助或无奈的行为反应。儿童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个体的归因方式、早期经历、教养方式等。习得性无助的生理机制是儿童在感受到外部压力无法控制之后,激活了大脑中缝背侧聚集的5-羟色胺细胞所致。5-羟色胺细胞的活化是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采用归因训练、榜样示范、创造成功机会等措施缓解和治疗儿童习得性无助。新近研究表明,环跑运动是一种廉价、便捷的有效缓解和治疗儿童习得性无助的方法。这也就是说,适度的、科学的、持续的体育锻炼对缓解和治疗儿童习得性无助等情绪障碍问题、提高儿童心理抗压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 燕良轼颜志雄邹霞
-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5-羟色胺环境因素
- 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
- 在人类的交往和认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亲疏程度的影响,其中,亲属关系是亲疏程度的集中体现。日常经验和已往研究提示我们,远近亲疏不同的亲属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生存适应的影响不同,对于进化繁衍、基因传递作用亦不一样。 本研究...
- 颜志雄
- 关键词:血缘关系道德判断P2LPC
- 文献传递
- 脑智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实践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儿童青少年的脑智提升是公共卫生健康和教育发展领域的工作核心,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人脑影像技术可为儿童青少年脑智提升的客观监测和教育效果评估等提供科学辅助。国际上使用人脑影像技术针对儿童脑智发育规律的研究暨脑智发育影像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展,当前已尝试将相关成果积累应用于指导教育政策制定和一线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彩巢计划(CCNP)"队列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 左西年苏学权杨宁杨宁杨宁颜志雄李强
- 关键词:教育神经科学脑科学磁共振成像
- 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
-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
- 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
- 智慧是文化的产物。因此不同文化对智慧有不同的解读,不同文化评价智慧的标准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慧评价标准:1、天人合一标准。中国最早的《道德经》、《易经》、《尚书》等文化典籍中就为中国人的...
-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
- 文献传递
- 语义启动范式下身体清洁与道德纯洁的关系:来自ERP的证据
- 颜志雄
- 道德厌恶启动后身体清洁词加工的时间特征:来自ERPs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和语义启动范式,探讨语义启动道德厌恶后对身体清洁词加工的时间特征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采用双字词启动范式,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VS非道德厌恶词),然后再呈现目标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被试对目标词的字形结构作判断。通过启动词与目标词在脑电指标上有无差异来探讨其加工特征。结果:四类刺激在N1、N400成分上没有出现加工差异;在LPC成分上,启动词与目标词交互作用显著,当目标词为清洁词时,道德厌恶词启动条件下比非道德厌恶启动词条件下在左脑前、前中、中脑前部诱发了更大的LPC。结论:道德厌恶启动后个体表现出更强烈的身体清洁倾向,以缓解和释放厌恶感,保持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象。
- 燕良轼颜志雄丁道群邹霞范伟
- 关键词:ERPSN400LPC
- 道德两难判断中亲属关系的认知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 颜志雄邹霞燕良轼范伟谭千保邱小艳
- 关键词:P2LPC
- 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来自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证据
- 在人类的交往和认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亲疏程度的影响,其中,亲属关系是亲疏程度的集中体现。日常经验和已往研究提示我们,远近亲疏不同的亲属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生存适应的影响不同,对于进化繁衍、基因传递作用亦不一样。 本研...
- 颜志雄
- 关键词:道德判断认知干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