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晓晔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星火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地电
  • 2篇地电场
  • 2篇地电场观测
  • 2篇地电阻率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后
  • 2篇震前
  • 2篇数据分析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序列
  • 1篇电场仪
  • 1篇电阻率
  • 1篇东段
  • 1篇动态范围
  • 1篇断层
  • 1篇信道
  • 1篇信道选择
  • 1篇仪器

机构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8篇颜晓晔
  • 3篇席继楼
  • 3篇刘超
  • 3篇庄楠
  • 2篇李绍坤
  • 1篇梁明剑
  • 1篇李大虎
  • 1篇赖敏
  • 1篇苏金蓉
  • 1篇关华平
  • 1篇张茂军
  • 1篇钟李彬
  • 1篇夏坤涛
  • 1篇王敏
  • 1篇龙明友
  • 1篇吴朋
  • 1篇周朝晖
  • 1篇王丽红
  • 1篇孙玮
  • 1篇崔博闻

传媒

  • 3篇四川地震
  • 2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后地电阻率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22年
采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中周边19个定点台站观测到的地电阻率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时序分析结果显示:在汶川地震前,震中周边多个地电阻率台站准同步地出现了中短期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过程显示,地震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在震中区域有负异常丛集和由远及近的迁移现象,负异常丛集呈象限分布,长轴方向与震源机制解主压力方向基本吻合,且受孕震断裂、台站位置、观测装置布设方向等的影响。
王同利崔博闻王丽红颜晓晔李菊珍
关键词:地电阻率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2015年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郫县)台、西昌(小庙)台、甘孜台等地电场观测台站始建于2007年,200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观测仪器采用ZD9A-II地电场仪,该仪器是用于观测地表地电场强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专用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等性能特点,及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等技术特点。在2012—2013年期间,成都(郫县)台、西昌(小庙)台以及甘孜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比较典型的同步变化,主要对该数据的可信度和基本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
庄楠刘超王敏颜晓晔席继楼
关键词:观测仪器数据分析地震前大动态范围
2014年川滇交界东段鲁甸M_S 6.5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研究鲁甸M_S 6.5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和探讨震区深部发震构造,本文利用四川、云南省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和震后流动监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8月3日至11日期间发生的鲁甸M_S 6.5主震及506个M_l≥1.5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359个事件的重定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鲁甸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8 km,与震源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分布纵剖面还显示出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上方,且余震序列呈现出近EW向和NW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的地震序列延展范围约20 km左右,并与昭通—鲁甸断裂相交,近EW向地震序列的延展长度约16 km左右.其中,在垂直NW向密集条带的震源深度剖面上,余震序列呈近于直立的条带状聚集,且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的优势区间为3~15 km,较浅的震源深度说明了地震事件大多发生在脆性上地壳内部.地震重定位结果还表明了发震断层呈现高倾角分布的特征,结合震源机制解和地面地震地质调查及科考成果,综合表明和论证了此次鲁甸MS6.5地震的发震断层与NW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密切相关.
李荪海颜晓晔苏金蓉李大虎吴朋吴朋张永久
关键词:双差定位余震序列发震断层
强震记录与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实例被引量:10
2006年
“十五”期间,四川强震台网将达到211个子台的规模。若仅按强震观测最基本的技术目标,用足够长的时间收集足够多的强震记录为抗震设计理论服务,显然未能尽其投资潜力。为此,我们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固化在该所GDQJ-1A数字强震仪内的烈度模式识别算法提取到台网中心计算机的后台,使“十五”建设采用的所有强震仪均“升级”成为可以现场测定地震烈度的设备。本文以2005年1月5日马尔康日部5.0级地震为例,展开强震台网的烈度测定和震灾快速评估。
朱建钢黎大虎赖敏周朝晖孙玮余桦代宽洪颜晓晔
关键词:强震记录烈度震灾评估
视电阻率观察中一种抗介质干扰的尝试(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埋地金属管线对视电阻率的观测危害甚大。造成观测值大幅改变,跳动,无规律可循。严重时,甚至台站报废,被迫搬迁。通过一些突发事件的启发,结合现场实验,并引证了一些理论计算,笔者摸索出了只须对金属管道作局部微小的改造,就能基本克服其对观测的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在红格台试验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观测值恢复到安装的水管以前的水平,再无大幅度的跳动。该方法节约经费,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台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唐宇雄张茂军夏坤涛龙明友李绍坤颜晓晔
关键词:视电阻率
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变化分析与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地电场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电场,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利用"合成能量累加"方法,分析处理了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所辖部分台站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研究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等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几次MS7.0以上大地震前后,均出现了地电场区域性准同步异常变化;地电场异常变化经历了"震前—发震—震后"三个阶段,震前和震后变化比较明显,发震期变化相对平稳,时间跨度达12个月以上;地电场异常变化主要沿构造带分布,变化强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减小。
席继楼关华平刘超庄楠武建华颜晓晔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红格地震台PS200电法仪抗干扰能力测试
2018年
四川省红格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好,在这里同时配置了ZD8M地电仪和PS200电法仪两套仪器,而ZD8M地电仪是性能很稳定的仪器,是测试电法仪抗干扰能力的理想仪器。于是,基于原理和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仪器PS200电法仪进行抗干扰性能测试。测试过程中,对PS200电法仪输入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干扰信号,并以ZD8M地电仪观测数据为标准。经过对比,认为PS200电法仪对频率较高、幅度较小的干扰信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颜晓晔李绍坤
关键词:地电阻率抗干扰信道选择
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试验与地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自然电场是由地球介质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天然电场,是地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至2017年期间,在四川省成都市地震局所属崇州地震台,开展了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零输入电压同步观测结果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指标要求,同点位电极极化电位差观测结果基本满足长期稳定性指标要求,观测系统总体工作可靠;(2)同测向多个测道对比观测结果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能够基本反映该试验测区自然电场的变化特性;(3)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结果在各个测向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性,受地表复杂因素影响可能为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显示,当存在地表水的水平或横向渗流时,由此形成的过滤电场作用对自然电场观测产生的附加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当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时,其影响更为明显。
席继楼庄楠刘超颜晓晔钟李彬刘华姣
关键词:自然电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